1 引言
當前,隨著國內企業對ERP了解地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期望通過ERP系統管理軟件的實施來改善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從而為企業贏得中長期的競爭優勢,ERP系統管理軟件的引進已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我國真正成功實施ERP系統管理軟件的企業還比較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企業沒有進行科學地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非常重要,它是整個ERP實施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整個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由于許多企業在選型時對ERP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對自身的管理需求也沒有一個清晰認識的情況下,不進行認真地調查和論證就草率實施,導致選擇的ERP系統管理軟件有可能根本不適合企業的經營管理特點和實際需求,這在客觀上大大降低了ERP系統管理軟件實施的成功率。一些企業由于ERP選型的失敗,引進的系統就無法在企業良好地運行,ERP系統管理軟件的利用效率很低,甚至由于系統實施中進行的業務流程重組改變了原有的工作和管理方式,使企業的管理陷入進退兩難的混亂局面,更不用說改進運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了。為此,本文就ERP選型的理念、過程的管理進行了探討。
2 系統選型的理念和原則
2.1 ERP系統管理軟件引進是企業的管理變革
ERP系統管理軟件不僅僅是一套先進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它是融合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的管理系統,ERP的應用對企業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思想會產生強大的沖擊,全面更新企業的管理觀念,對原有的繁瑣、無效率的流程進行優化和重組,從而大大地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客戶響應速度。企業不能將ERP純粹作為一個計算機軟件來看待,需更多地從管理理念的引進和管理的變革上來考慮ERP的選型問題。
2.2 根據企業情況選擇合適的ERP系統管理軟件
目前市場上的ERP系統管理軟件種類繁多,有針對大型企業的,也有針對中小型企業的,有針對流程型企業的,也有針對離散型企業的,還有針對特定行業的,如制藥行業、服裝行業等,有國外的品牌,也有國內的品牌,企業所處的行業特點、生產類型、資源情況等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企業在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中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ERP系統管理軟件。
2.3 ERP標準與企業管理模式的有效結合
ERP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既不能要求ERP系統管理軟件廠商為企業量身定做,因為那樣只能達到“換湯不換藥”的效果,也不能完全照搬ERP廠商提供的按照國際通用ERP標準設計的思想進行流程重組,而應在選型充分考慮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靈活性,看提供的系統能否將業務流程重組與企業的經營特點有效地結合起來。
3 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的過程管理
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有五個階段的工作:準備工作、明確需求、建立評價體系、詳細調查和決策,如圖1所示。準備工作是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的基礎,而明確的需求則是企業建立系統評價體系的依據,沒有需求的明確和科學的評價體系,詳細調查就失去了正確的目標和方向,系統選型的決策是建立在前面四個階段的基礎上,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目標科學決策方法,最終確定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
3.1 準備工作階段
系統選型的準備工作階段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工作:①成立項目領導小組。ERP選型的第一步工作是成立ERP項目領導小組,項目領導小組成員應包括企業各個重要部門的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制定ERP的實施計劃、各部門的協調工作,由于ERP系統管理軟件的引進是企業管理的全面變革,因而強有力的領導及支持是必不可少的。②充分的ERP知識培訓。項目領導小組成立后,應負責制定、實施和監督ERP相關的知識培訓,主要包括ERP原理、應用的計算機技術、ERP實施的方法、如何正確地提出需求等內容。這可以幫助企業清楚地認識到ERP系統管理軟件實施需要的基礎工作、方法、硬件和人員配置要求等,企業最好能聘請專業咨詢公司或實施經驗豐富的ERP廠商進行系統地培訓。③基礎管理工作。ERP的實施將使企業的傳統管理方式受到很大的沖擊,然而,先進管理的觀念不是能在短期內轉變的,如果企業的基礎管理遠不能達到ERP系統管理軟件實施的基本條件,ERP系統管理軟件實施失敗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因此,企業首先需要做好基礎管理的規范工作,而不要好高騖遠,想一步到位,規范管理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進行ISO9000國際標準質量體系的認證。
3.2 明確需求
明確的需求才能保證ERP的選型有可依據的準則,需求可以分三個步驟來進行:①評估管理現狀。在企業的領導和管理人員掌握了ERP應用的正確思想后,企業應詳細準確地評估企業目前的管理現狀,一是基礎管理的規范化程度,企業有沒有建立較為合理的組織結構,制定的規章制度的可行性如何,業務流程是否合理;二是產品數據、設計圖紙、工藝文件等基礎數據的完善程度及準確性如何;三是人員配備及素質,目前的計算機硬件等資源情況。②提出需求。需求的明確是ERP選型的關鍵環節,然而許多企業對此卻并不重視。要想選擇合適的ERP系統管理軟件,企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需求,因此企業應進行一次內部的需求分析,首先弄清楚各個部門目前管理的現狀,存在些什么問題,希望改進的方向及目標,其次從總體上考慮業務流程的合理性如何,軟件的功能需求,大致的人員及計算機硬件的配置需求等。③資源預算。在需求了解的基礎上,制定ERP項目的財務和資源預算方案,為企業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確定預算的限度和范圍。
3.3 制定系統選型的評價體系
在明確需求的基礎上,企業可以從ERP系統管理軟件功能、企業的經營特點、需求、資源計劃等方面綜合確定ERP系統管理軟件的評價體系。ERP系統管理軟件的評價體系最好根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進行,確定評價指標及指標分量,然后制定各指標所占的比重值,比重值可以通過專家系數法來制定,也可以經詳細認證后由企業根據自身特點來制定,評價體系的建立將為企業科學選型提供客觀依據。
評價指標體系雖然對于不同的企業可能有所差異,但大體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ERP系統管理軟件軟件的功能指標,主要包括系統的管理思想的先進性、功能完備程度、系統的集成性、可操作性、可維護性、安全性、開放性、二次開發等分指標;②ERP系統管理軟件服務商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資金與技術實力、信譽、系統價格、項目管理水平、提供的培訓、顧客服務、版本的升級服務等分指標;③系統軟件與企業資源的匹配性指標,主要包括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管理的規范程度、人員素質及配備、硬件資源、資金預算與系統價格等分指標。
3.4 詳細調查
在評價體系建立的基礎上,企業應對參選的主要軟件公司進行仔細的調查和論證:①仔細分析軟件公司提供的ERP系統管理軟件的功能和技術,企業對ERP軟件系統的功能最好能進行現場演示和實際操作。②調查軟件廠商的信譽、資金實力、人員素質、是否有長期經營戰略計劃等,最好能親自去拜訪和了解一下重點考慮的ERP軟件公司。③調查ERP軟件公司的項目實施水平,企業可以根據軟件公司提供的成功案例,去已經實施的與本企業生產經營特點相似的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充分了解其項目實施的情況。④考慮軟件廠商是否能提供足夠的ERP培訓、軟件文檔的齊全程度、相關技術支持、軟件的版本升級服務等,很多中小企業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其實軟件的服務是非常重要的。⑥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軟件的性能、價格以及存在的相關風險。
3.5 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的科學決策
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是眾多變量因素影響的復雜決策問題,然而目前許多企業在進行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的決策時主要憑個人的經驗和主觀感受來進行,決策的風險很大,因而企業有必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決策方法來進行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下面介紹兩種科學的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經網絡模型。
(1)層次分析法(AHP)。層次分析法是由美國學者T.L Satty在20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的用于處理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技術等決策問題,對項目方案進行優劣排序和篩選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正是解決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決策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決策者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成各個組成元素,按支配關系將這些元素分組,使之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在此基礎上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判斷各層次中諸元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綜合這些判斷確定諸元素在決策中的權重,從而確定各目標方案的綜合評分值和優劣排序。該方法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體現了分解、判斷、綜合的決策思想。
(2)人工神經網絡模型(ANN)。人工神經網絡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近些年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它是在現代神經科學基礎上通過對大腦的某些特性的模擬,建立由大量神經元互相連接而成的神經網絡模型,使計算機模擬了部分人腦的對復雜信息的處理能力和很強的學習能力。人工神經網絡應用于ERP選型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同層次法一樣,建立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的評價指標體系,將基礎指標中的屬性值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入向量,將評價目標的評價指數值作為輸出變量,然后用足夠數量的樣本來訓練神經網絡模型,使神經網絡模型得到學習而加強自組織適應的能力,訓練好的神經網絡模型就可以作為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有效評價工具,企業只要將ERP系統管理軟件評價的指標值輸入神經網絡模型進行運算就得到目標評價值,輔助企業進行正確的ERP選型決策。
4 結束語
近些年來,由于企業對ERP系統管理軟件的選型不重視而導致系統實施失敗的例子已不在少數,主要原因在于企業不知道如何開展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的管理工作,而在這方面的研究目前還比較少,本文為此提出了企業ERP系統管理軟件選型的理念和五個階段過程的管理,希望對此能有所幫助。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系統選型過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