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島的企業,人們首先提起的都是海爾、海信、青啤、二汽、頤中等等在全國甚至全球聞名遐邇的企業。有人說,青島市是公有制經濟當家作主的城市,民營企業在他們光環的籠罩下總顯得不那么突出。
然而,近年來,青島市著力打造的六大產業集群,給廣大民營企業提供了發展良機。據統計,在六大產業集群內,大約有300家民企成為配套企業。同時,在不同區域,許多民營企業也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中的龍頭和骨干,從而帶動形成了20余個產業板塊,在其周圍圍攏著6600余家大大小小的配套企業。青島民營經濟的集聚效應正日益顯現。
據青島市經貿委中小企業局調查顯示,如今青島市已經形成了以一個或幾個主業相同或相近、且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為核心,在不同的區域也形成了大大小小20多個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如,城陽區有電器機械集群、化工橡膠集群、紡織服裝集群,即墨市有服裝產業集群,膠州市有鐵塔產業集群,膠南市有機械制造及機械加工產業集群,萊西市有奶牛及奶制品加工產業集群、雞肉制品加工產業集群、花生加工產業集群等等。
今天出現在我們雜志上的青島天一集團紅旗電機廠正是地處膠南市的一家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民營企業。在青島市對民營企業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下,它正在茁壯成長起來。而可喜的是,雖然從青島到膠南,需要搭乘兩個多小時的汽車,走水路也需要近一個小時,但信息化的春風依然吹到了這片土地上。
來自天一集團的王坤湘經理服務于天一集團已有十多年,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一名利用信息技術服務于企業的管理者。為了信息化他可以和自己的領導要人權、財權,為了信息化他可以頂住各種壓力以強制措施推進實施工作,為了信息化他甚至”逼迫“從沒接觸過計算機知識的財務總監拿起厚厚的計算機書籍一讀就是大半夜……
讓我們一起走進天一、走進紅旗電機廠一起去了解這位有著”鐵腕“作風的信息化主管是如何在一家毫無基礎的民營企業里成功實施ERP的。
青島天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近幾年膠南工業企業中迅速崛起并不斷發展壯大的骨干企業之一。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天一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電機、電動工具生產、木制品加工、房地產開發、建筑安裝、裝飾裝潢、紡織機械、電子電氣、物業管理等十幾個行業,職工2000多人的新型企業集團。
隸屬于天一集團的紅旗電機廠是天一集團的一家骨干企業,目前有員工1000多人,2007年實現收入2.4億。主要產品是電動機及電動工具。
初識信息化
談到信息化,我第一次接觸ERP這個名詞還是在2000年的一期企業管理類的雜志上看到的。當時我們單位的電腦都還不多,自己也就會個簡單的文字處理,說信息化管理只覺得是一紙空談。
然而,在隨后的幾年里,天一集團卻實現了飛躍性地發展。2002年后,市政府的退城進園改革政策,給企業帶來了發展空間,每年企業業績均以 50%的比例在上漲。到了2004年,我們能明顯感到原有的模式、架構,已經令企業管理力不從心。領導們都在摸索如何能把管理做得更好。
一個偶然的機會,領導在外出參觀客戶的時候見到一個企業在使用進銷存軟件。經過咨詢,客戶告訴領導,他這套系統已經落后了,要上的話就上ERP管理軟件,這是我們領導第一次聽到ERP這個名詞。
有了這次經歷,2004年10月份,公司研究決定在公司實施ERP管理,通過咨詢選型確定了四家供應商作為候選。通過一系列的對比論證及各供應商的答辯情況,于2004年12月份與神州數碼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從此,拉開了紅旗電機公司ERP管理的序幕。
搭班子、定職責
2005年1月5日,我被公司正式任命為信息管理部經理,負責整個企業ERP項目的組織協調實施。
我是1994年開始做企業管理工作的,10年的管理經驗告訴我上ERP不是件容易的事。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干部職工的素質,組織架構問題等這些薄弱環節、管理漏洞我十分清楚,這些問題決定了在我們這樣一個企業里實施ERP會是一場艱苦、復雜的工程,可以說是一場斗爭。
要革命就得勝利,要勝利就得有戰斗指揮權,這個指揮權首先是人的調配權。因此,我跟領導要了兩項權力:一是可以在信息化管理范圍內單獨行使獎懲權,信息管理部可以不通過工資核算部門直接發放,扣除資金不受其它因素的影響;二是對于管理人員可以直接調配、調離,對中層干部可以提請降級、降職、撤職或勸其離職。經過幾個回合的磋商,領導們終于答應了,并且又賦予我第三項權力:信息部下設的信息管理中心可以由我自己選人組合。
班子建起來了,信息管理部下設信息管理中心、倉儲科,由我本人直接分管。同時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信息化管理領導小組、常務副總為組長的信息化實施小組、企管部經理為組長的信息化實施監督考核小組,全面組織、實施、監督項目的進程及進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鐵腕CIO成功實施ERP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1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