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緯迅資深顧問 吳巨峰
一、制造業供應鏈關系需要敏捷
1.供應鏈發展
供應鏈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古代貿易階段,這個時代已具備了單一的生產和物流,出現了原始供應鏈的雛形。第二階段是工業化生產階段,歐洲工業化革命帶來了生產能力和物流能力的飛躍發展,這個時期最大的供應鏈特點是出現了以增加商品附加值為目的的多層的物流,這個時期的生產,基本上是一個產品從開始到成型在一個工廠里完成,還沒有出現多個工廠之間相互協同的概念。第三個階段是現代化制造階段,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的發展更快,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有了足夠的技術作支撐的情況下,供應鏈協同成為主流,由此可見,信息技術促進了供應鏈的三次飛躍。
2.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改變供應鏈關系
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促進了供應鏈結構的變化,同時也促進了供應鏈內的企業之間關系的變化。在信息技術普及之前,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還處在分蛋糕的利益分配模式,在這個時期,不論是物流領域還是生產領域的信息流都是不對稱的。現在企業需要轉變這種觀念,由于各種信息技術的支撐,供應鏈上下游,轉變為以協作共贏為目的的關系。上下游企業圍繞客戶需求,通過高效的協同,信息的共享使生產成本、物流成本越來越低,并且不斷地把市場做大,并共同分配利益。
3.敏捷供應鏈
供應鏈共贏需要上下游企業的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業務溝通、高效的業務協同、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 ,所以供應鏈共贏需要敏捷的供應鏈。
百度百科對敏捷供應鏈的定義是:什么是敏捷供應鏈呢?有學者將其定義為在合作、競爭動態的市場環境中,由若干供方、需方等實體(自主、半自主或者是從屬)構成的快速響應環境變化的動態供需網絡。其中,實體是指參與供應鏈的企業/企業內部業務相對獨立的部門或個人,具有自主決策權的實體稱為自主實體。供方和需方可以是各類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最終用戶。“動態”反映為適應市場變化而進行的供需關系的重構過程。“敏捷”用于強調供應鏈對市場變化及用戶需求變化的快速響應能力。
敏捷供應鏈的定義,強調了供應鏈對市場變化及用戶需求變化的快速響應能力。所以供應鏈關系的優化,其敏捷性是重點。
二、制造型企業實現敏捷的挑戰
國內制造業要實現敏捷的供應鏈,還面臨著以下挑戰:
1.企業信息化建設相對薄弱
信息化建設相對薄弱,并不是指企業缺少信息系統的支撐,所謂的信息化建設薄弱,是因為國內企業發展的歷史跟信息化發展的契合度有偏差。國內很多的企業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實施ERP系統,但這些ERP系統在使用上是很落后的,很多企業系統實施了以后用不起來,或只使用了其中一個單一的業務功能,而不是整個ERP協同。
2.企業間合作缺少有效的信用體系支撐
國內很多企業已逐步與國際化接軌,但是在這方面國內的企業仍處在弱勢。各類違約情況在國內企業頻現,這種情況對企業是不利的。早幾年國內的工廠,特別是制造企業被稱為世界工廠,因為對于頻頻違約的國內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大公司是不會愿意與其進行深度合作的,只是把其作為一個生產車間。
3.企業缺少協同設計
現代供應鏈的主要的特點就是協同,目前國內企業的制造協同做得比較好,已經和國際接軌,但是協同設計的概念在國內并不普及。隨著供應鏈的發展,協同設計會越來越重要。
4.客戶需求的快速多變性和企業產能失控
客戶需求的快速多變性和企業產能失控是全世界企業的問題。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客戶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如何控制這些變化,如何讓企業的產能相互匹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在手機制造行業里有一個流行的概念是“饑餓營銷”,但是這并不是企業真正的營銷手段,饑餓營銷的背后,是產能不足 。單純的增加產能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負擔,通過外協制造,實現產能最大化利用,但前提是,具有高效可控的供應鏈協作能力。
三、構建敏捷供應鏈的信息化應用
企業要構建敏捷供應鏈的信息化應用,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制造企業信息化發展
如圖1所示,制造業的信息化是從MRP開始起步并逐步發展的,MRP、MRP II、ERP、SCM這幾者之間是發展與包含的關系,而不是取代與否定。目前國內企業的信息化技術應用還存在很大的問題,在將已經建制的系統真正運用起來,配合企業的發展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圖1 制造企業信息化發展
2.企業信息化與供應鏈管理
信息化系統是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企業內部生產協同使供應鏈業務協同成為可能,而MRP和ERP則是供應鏈的基石。
3.EDI協同
EDI技術是隨著供應鏈管理的概念逐步的成長起來的,EDI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而且EDI是一個成熟的工具,可謂是供應鏈默契的小伙伴。EDI使供應鏈溝通更高效,協同更敏捷。怎樣利用EDI實現企業間的高效協同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EDI的應用目前可分為四個層次(圖2):
·初級應用,實現電子數據傳輸,加快交易速度,對企業產生的效益只占EDI總效益的10%左右。
·次級應用,減少重復錄入,降低出錯率,對企業產生的效益占EDI總效益的20%左右。
·高級應用,通過EDI實現生產、銷售的局部協同,對企業產生的效益占EDI總效益的30%左右。
·終極應用: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實現業務流程協同,對企業產生的效益占EDI總效益的40%左右。
圖2 EDI應用效益
目前,EDI已經在汽車行業、電子高科技行業、醫療設備行業廣泛應用,圖3 是汽車行業EDI應用的案例。
圖3 汽車行業EDI案例
現在出現了企業供應鏈云的概念,它可以方便地利用互聯網技術,把企業上下游緊密地聯合在一起,企業供應鏈云的功能主要有:
·基于可視化的供應鏈異常管控
·基于流程化的供應鏈設計協同
·基于執行層的供應鏈交易管理
·是企業聯接供應鏈上下游的門戶
本文根據科緯迅資深顧問吳巨峰在“2014年(第六屆)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管理峰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未經本人確認。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信息化應用提升供應鏈敏捷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41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