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將企業所有資源進行整合集成管理,簡單的說是將企業的三大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面一體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
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EER就是利用信息技術管理和監控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這三大流的狀態。
一、物流
物流管理它是指為了促進物質資源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高效率、高效益流動而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等管理活動。物流網絡規劃、運輸管理、庫存管理、配送管理、裝卸搬運管理、包裝與流通加工管理以及逆向物流管理等內容均屬于物流管理的范疇。需要注意的是,物流本身并不包括資金流與信息流,但物流管理則包括對物流活動中涉及的信息及資金的計劃、控制,這也是將物流模塊引入ERP系統,有效促進物流活動中信息的使用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生產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物流系統就是指在企業活動中的各種物流功能隨著采購、生產、銷售活動而發生,并使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統。這種系統大致由作業系統和信息系統組成在設計和管理物流大系統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服務性:為子系統以及相關業務系統服務,提供業務需求物品的資源信息。
2、準確性:為子系統以及相關業務系統服務,要求提供業務需求物品的資源信息準確性,包括功能、數量、品質等。
3、及時性:為子系統以及相關業務系統服務,要求提供業務需求物品的資源信息及時性,包括物料發生信息變化能及時反應到業務使用部門等。
4、規模性:為子系統以及相關業務系統服務,應該考慮物流集中與分散的問題是否適當;可以方便查詢和快速響應相關業務系統的需求。
5、價值性:為子系統以及相關業務系統服務。庫存過多則需要更多的保管場所,而且會產生庫存資金積壓,造成浪費。因此,必須按照生產與流通的需求變化對庫存進行控制。
二、資金流
資金流是用一種嚴謹的數理統計和分析手段。資金流的管理主要是財務管理方法。
目前已經有了十分完整的會計核算體系、財務管理方法和財務分析方法。這些管理方法是我們在信息化建設中必須遵循的,而且也十分成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成本驅動:在制造業ERP中,企業的管理始終以財務模式控制為主。如和物流之間的關系,物流在流動的過程中價值是在不斷變化的。它遵循這樣一個規則:價值=數量X市場價格。每一個環節都是如此。反之,我們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體現在它的成本上,價值-成本=增值。在物流的每一個環節上,都存在這樣的規律,這就是建立在物流之上的價值鏈。這個價值鏈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初過程中的一個增值的過程。要反映這個價值鏈必須使財務信息源滲透到物流每一個環節中去,使財務管理能夠準確、全面和及時的反映數據背后的經濟活動,并能夠及時有效的加以控制。利用財務資金驅動事務處理。
2、會計制度:會計制度中會計信息是按照科目來進行歸結的。這是一種層次性的歸結方式,這種方法無疑是科學、合理的 ,也可以在不改變按會計科目記帳的同時,增加其他方式的歸結,使我們的管理更加靈活,如按任務進行歸結等。這就象在圖書館里,不僅可以知道文藝書有多少本,而且也可以知道某個作者有多少本書,某個出版社有多少本書一樣。當我們有了這些分類手段,財務分析就十分方便和靈活了。
3、財務數據:財務數據對企業運行狀況的反映是滯后的,它的反映周期為月和年。而企業要求實時地反映企業營運狀況,只有實時地反映企業營運狀況,才能正確地經營決策,合理地組織生產,有效地控制成本。在企業信息系統中財務數據對企業運行狀況的反映應該具體到點的管理。
三、信息流
信息流是在空間和時間上向同一方向運動的一組信息,它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即是有一個分之機構(信息源)向另一個分之機構(地址)傳遞的全部信息集合。各個信息流組成了制造業的信息網,組成企業系統。信息流是否在暢通,決定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否能正常運行。
企業ERP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是僅僅把企業內部的所有數據都用計算機來處理,它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將企業和市場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信息系統工程。
系統運行集成化,系統的應用將跨越多個部門甚至多個企業。為了達到預期設定的應用目標,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統能夠運行起來,實現集成化應用,建立企業決策完善的數據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信息流的暢通。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信息基礎:要使ERP在企業運行正常,一定要有企業的基礎數據做支撐。這部分包括企業的標準、規范、技術參數、產品參數等等,這個基礎,我們稱之為系統再造。這是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第一點。
2、信息手段:就是計算機信息實現的方式體現。先有了基礎,然后才能有手段。如果基礎不變,那么這個計算機信息系統就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給企業高層決策人員信息,可以很好的利用提供的信息把握企業命脈。
3、信息中心:一個企業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制造產品和銷售產品,或者說就是為了獲取有價值的定單,如果我們所有的生產和工作都有了定單,是根據定單來進行制造、進行采購,那么這個企業就是有活力的。如果根本不知道定單在哪里,就變成了為庫存采購,為庫存制造,所以說定單信息流是整個系統工程的中心。
4、信息動力:這個動力應該是速度和創新,也可以說是一個壓力。企業在不斷的發展和前進,所生產的產品也在不斷的更新和改進。包括供應商和銷售商的信息都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所以就要及時更新系統信息,達到信息同步而不滯后。
四、狀態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狀態就是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狀態的監控和執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對整個供應鏈資源狀態的監控
在知識經濟時代僅靠自己企業的資源不可能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還必須把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制造工廠、分銷網絡、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業的產、供、銷活動,滿足企業利用全社會一切市場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產經營的需求,以期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ERP系統實現了對整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對整個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和執行,供企業高層決策人員進行指導。掌握和控制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
2、采購、生產、銷售同步狀態的監控
ERP系統支持對混合型生產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現在兩個方面:(1)、企業按大批量生產方式組織生產時,把客戶、銷售代理商、供應商、協作單位納入生產體系,企業同其銷售代理、客戶和供應商的關系,已不再簡單地是業務往來關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關系,這種合作伙伴關系組成了一個企業的供應鏈,這即是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這種企業的供應鏈在某點是否發生了變化。狀態如何需要做出很好的預測和控制。(2)、市場發生變化,企業遇有特定的市場和產品需求時,企業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滿足新產品開發生產的要求,這時,企業會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應鏈,形成"虛擬工廠",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SE)",組織生產,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多樣化和靈活性,這即是產品適應市場的需求,用運好狀態監控合理的把握市場動態,才能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3、計劃與控制狀態管理
ERP系統中的計劃體系主要包括: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計劃、采購計劃、銷售執行計劃、利潤計劃、財務預算和人力資源計劃等,而且這些計劃功能與價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一個計劃實施的程度和進度是否符合標準。計劃的狀態監控和控制就成為整個企業良好運行管理方式。
五、總結
ERP是將企業所有資源進行整合集成管理,簡單的說是將企業的三大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面一體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它不僅可用于生產企業的管理,而且在許多其它類型的企業如一些非生產,公益事業的企業也可導入ERP系統進行資源計劃和管理。
在企業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生產控制(計劃、制造)、物流管理(分銷、采購、庫存管理)和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這三大系統本身就是集成體,它們互相之間有相應的接口,能夠很好的整合在一起來對企業進行管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5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