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巨頭格力終于開始部署電商業務了,部分媒體用了“破局”這樣的字眼來來形容格力的這一舉措。但實際上,格力這一破局有不少“難言之隱”,結合今年格力的業績來看,格力急于攙和到雙11中來似乎是不得已而為之。
格力做電商為何“投鼠忌器”
既然是不得已而為之,那么格力做電商肯定是有所顧忌的,這怎么說?實際上,格力天貓旗艦店已經運營了一年,只不過聲勢低調不為業界所熟知。格力為何如此低調?根本原因在于,格力仍然寄希望于通過傳統的方式來開展業務,也就是董明珠一手建立起來的“三級”渠道模式:廠家—廠商聯營體—渠道體。由于格力擔心過渡依賴電商會對其三級渠道模式造成沖擊,打破利益平衡的狀態,所以格力天貓旗艦店也就不可能“招搖過市”。
當然,格力也明白,電商是大勢所趨,別說京東、國美、蘇寧在積極推動家電行業轉型,就是老對手美的也不落下風。既然不能阻止這一趨勢,姑且低調搞個天貓旗艦店,避免被別人說不懂電商。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不難理解,格力做電商是抱著“投鼠忌器”的心態的。
鴨梨山大,被迫首戰雙11
那么一向低調的格力天貓旗艦店為何要在今年“雙11”與天貓聯手大干一場呢?這只能說格力“扛不住了”,被逼無奈,這從何說起?看看下面的數據:
格力2014年半年報顯示,空調營業收入達507億元,同比增加8.33%。同期,格力的老對手美的集團空調營收同比增18%。值得注意的是,美的上半年電商營收增長了160%。董明珠將格力今年營收目標定為1400億元。然而,上半年格力空調營收增幅尚不足9%,要完成全年目標壓力較大。
簡單來說,格力完成業績目標鴨梨山大,因此才打算通過“雙11”來拉動銷售額。而且,這個決定也多少受了美的的影響。不過格力在電商方面的布局顯然不如美的深入,美的今年首次將電商整體銷售目標確定為100億,并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整合了16家天貓旗艦店設立天貓美的全品類官方綜合旗艦店。從這個層面上看,美的運作電商已經駕輕就熟,通過全品類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挖掘出電商市場潛力,并培養起忠實的消費習慣。而格力不過是初來乍到,即便雙11能火上一把,這并不代表格力能在電商方面快速建立核心優勢,因為消費者是沖著一時的優惠而來,這并不屬于消費習慣的范疇。
平衡各方利益是難題
格力布局電商有個非常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這一次格力出擊雙11,同時得到全國各地銷售公司的支持,主要原因是空調市場整體下行,大家日子都不好過,而促銷可以讓渠道恢復活力,屬于總部和經銷商共同的訴求。
那么如何解決線上線下難以同價的問題呢?格力是這樣解決的,從電商平臺賣出去的貨品,價格高于經銷商的售價,雙方將建立一個分成機制;反之,將由廠家補足,用以安撫經銷商,讓他們不至于反對格力的電商戰略。這樣似乎就解決了有關各方的利益矛盾。
在這一模式中,消費者在平臺下單,電商平臺將信息轉給最近的經銷商,由后者負責提貨、送貨、安裝與售后。不難看出,經銷商在這一模式里面的角色有所削弱,假設未來消費者都通過電商平臺購買格力的電器,那么經銷商也就徹底失去了銷售的功能,只能提供物流配送和安裝售后等服務。如果真有這么一天,格力會不會重新進行利益分配呢?會不會對經銷商規模進行壓縮呢?這幾乎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只能說,格力所謂解決方案只是權宜之計,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眾所周知,電商平臺的一大優勢就是價格便宜,如果比線下店面賣得還貴,誰還在線上買呢?這是其一,其二,隨著競爭的白熱化,未來網售家電也必然存在激烈的價格戰,如果形成惡意殺價的態勢,那其網售價格多半會低于經銷商售價,在這種情況下,格力會繼續補貼經銷商嗎?
在筆者看來,格力應該加快布局電商的步伐,不能畏首畏尾。還有,格力必須讓經銷商認識到電商的大趨勢,推動他們跟著一起轉型,共同承擔電商所帶來的風險和機遇,這才有前途。所以否則,老靠自己來補貼經銷商在線下渠道的損失并不是長久之計。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鴨梨山大,格力戰雙11有何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