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3日,朱鐸先,北京蘭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光)的總經理,一個儒雅的山東漢子,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早上8點剛過,他就出現在青島世園假日酒店會議室,9點整,他準時開始主持公司舉辦的“工業4.0與智能工廠”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航空航天、軍工、汽車等制造企業5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朱鐸先在當天上午用了1個小時的時間,充滿激情地演講了“剖析工業4.0,打造中國特色的智能工廠”,深入淺出的講解,使與會者對工業4.0有了深刻的認識,朱鐸先提出的”從6個方面打造中國特色的智能工廠“的觀點,也得到大家的高度認可。下午他陪著客戶到青島海爾模具公司參觀。青島海爾模具公司于2013年成功地實施了蘭光的CPS協同制造管理系統,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被業界認為是工業4.0的一個典型案例。朱鐸先認真地全程陪同并主動講解相關技術問題,隨后主持了為時45分鐘的現場問答,他鼓勵來訪企業代表多提問題,多向海爾青島海爾模具公司了解情況�;氐骄频辏扈I先馬不停蹄地接受了記者長達1個半小時的采訪。晚上6點,他又準時出席在歡迎酒宴上,剛落座就熱情地給大家敬酒,席間無人覺察出朱鐸先其實頭天半夜因為勞累剛去醫院打了點滴。
已經探索工業4.0十余年
朱鐸先向記者介紹說,蘭光創立于2002年,一直致力于為軍工等高端離散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車間整體解決方案,是國內第一家為用戶提供DNC/MDC/APS/MES等數字化車間全線產品鏈的專業公司。蘭光是世界三大著名品牌——丹麥CIMCO公司和德國FAUSER 公司、德國KISTERS公司的中國獨家總代理,是中國數字化車間的領導者,也是工業4.0積極的探索者與實踐者。
朱鐸先還進一步說,公司創立后的頭三年里主要是代理國外的工業軟件,2005以后開始自主研發適合中國國情的國產工業軟件,2008年開始全線研發MES制造執行系統,迄今為止在研發上已經投入了數千萬元,先后獲得“2012年度中國離散行業MES最佳產品獎”、“2014年度最佳十大自動化工程項目”等榮譽并在軍工等眾多高端客戶中得到成功應用。
盡管如此忙碌與辛苦,朱鐸先表示還要再努力工作20年。他說他有一個夢想,繼續聚焦于數字化車間的研究與應用,一方面,要研發出更先進、更適合中國國情的數字化車間系統,為更多的用戶打造適應工業4.0革命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為實現中國制造強國夢而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不只是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引進到中國,更要把自己研發的工業軟件賣到國外去,參與國際競爭,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工業軟件。
智能工廠是工業4.0的突破口
為什么要專注于數字化車間系統?在早期與工業軟件打交道的過程中,朱鐸先發現絕大部分制造企業的信息化主要集中在上游,如CAD/CAM、
ERP、PLM等,在車間層面卻是信息化的真空,這恰恰是制約著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重要因素。而包含DNC/MDC(機床聯網與數據采集)、MES(制造執行系統)的數字化車間系統在制造企業里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實現數字化制造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實際上,數字化車間起源于第三次工業革命。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于2012年4月發表了題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制造業與創新》的專題報道中,闡述了由技術創新引發的制造業深刻變化,其中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制造技術被定義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作為數字化與智能化制造的關鍵技術之一,數字化車間是現代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應用體現,也是實現智能化制造的必經之路。朱鐸先認為,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以及中國的兩化深度融合的共同交集就是智能工廠,也就是國內講的數字化車間,這是三個國家戰略的共同突破口,也是中國制造企業實施工業4.0最佳的落腳點。
底層設備互聯互通是智能工廠的基礎
朱鐸先介紹說,智能工廠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非常前沿的領域,國際上的相關標準仍處于討論的階段,因此這個領域缺少業界認可的框架或標準�;谔m光十余年來從事數字化車間的研究,以及對全國400余家航天航空、軍工電子、汽車、模具等高端客戶的實踐經驗,結合德國工業4.0中對智能工廠的定義: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朱鐸先提出了一個由“6個智能組成”的中國特色的智能工廠框架:智能互聯互通、智能計劃排產、智能生產協同、智能資源管理和智能決策支持。其中,智能互聯互通與智能計劃排產是智能工廠的基礎與核心。
智能互聯互通是指設備層的“網絡化分布式”通訊、程序集中管理、設備狀態自動采集等圍繞數字化設備的互聯互通,是工業4.0核心——CPS信息物理系統在工廠的最佳體現。朱鐸先說,DNC就是實現設備互聯互通的典型軟件系統。DNC(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中文翻譯為分布式數字控制系統,習慣稱為機床聯網。在DNC的發展歷史上,也經歷了多次的重大提升。在1994年以前為直接數字控制為主,主要解決機床通訊的問題;在1994年以后出現了DNC分布式數字控制,包括網絡傳輸、程序管理和編輯仿真三個核心模塊;2006年以后出現了廣義的DNC,具備了設備數據自動采集功能,并在2010年以后成為MES的基礎及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一方面,DNC系統接收來自MES的計劃指令,并將生產指令、數控程序等信息傳遞給車間現場和設備;而在另一方面,DNC實時采集數控設備的生產數據,并將生產運行狀況反饋給MES系統,進而成為上層信息管理系統的決策依據。
朱鐸先還介紹說,蘭光很早就向國內引進了丹麥CIMCO公司的DNC解決方案,并將之作為蘭光數字化車間系統的核心技術。丹麥CIMCO公司成立于1991年,作為世界DNC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是Siemens、Fanuc、Heidenhain等眾多國際機床廠的全球合作伙伴,也是全球裝機量最多的DNC系統。該系統是一套包括機床網絡化通訊、數控程序編輯與仿真、程序管理、機床監控與數據采集等諸多模塊的機床聯網整體解決方案。
朱鐸先通過蘭光實施近2萬臺機床的實踐,特別強調,企業可以通過實施DNC/MDC系統明顯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這是中國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工廠進而實現中國式工業4.0的第一步。據有關統計,中國目前數控機床的平均利用率不到40%,而日本、歐美等國則能達到平均70-80%,差距還是很大的。通過實施DNC/MDC系統可以從多方面提高設備利用率,包括實現網絡化傳輸、程序集中存儲、實時采集設備數據并對數控設備進行有效管理等。通過這些手段與方法,很多企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朱鐸先舉例說,在西南某軍工單位,剛開始時設備的利用率平均不到35%,經過實施DNC/MDC系統后,現在設備的利用率已經提升到50%,效果非常明顯。
合理計劃排產是核心
為什么中國的數控設備利用率低?朱鐸先認為,一方面是大量的數控設備還是處于單機的工作狀態,沒有發揮出集群化、網絡化、透明化管理的優勢,需要通過DNC/MDC等系統實現信息-物理系統的融合,提升管理水平。而在另一方面,車間作為生產計劃的執行單元,合理的計劃排產是提高車間設備利用率的重要方面。換句話說,高效的執行需要科學的計劃排產及各生產環節的緊密銜接與配合。
當前,我國制造企業的車間信息化還很薄弱,生產計劃調度更多的是依靠人工、憑經驗等傳統方式進行,車間里各類設備、人員、生產材料、刀具等因為安排不科學而經常處于“等待”狀態,從而造成設備的利用率低,甚至出現嚴重的生產延誤。
朱鐸先在很早前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并成功地引進了國際頂尖的高級排產軟件——德國FAUSER公司的JobDISPO APS。該系統具有排產功能強大、實施快捷、集成性好等特點。FAUSER公司還是德國SAP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迄今已經在航空航天、國防工業、汽車制造、工程機械等領域的上千家公司成功應用過,其中包括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蒂森?克虜伯等世界500強企業。
基于JobDISPO APS的智能計劃排產系統,具有按交貨期、精益生產、生產周期、最優庫存、同一裝夾優先、已投產訂單優先等多種排產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滿足各類復雜的排產要求。其先進的預警機制,對于還未執行的計劃,就能提前計算分析出可能要拖期的零件、工序及拖期時間,從而讓管理人員有針對性地關注進度并做出快速響應。系統可在車間生產資源與有限的生產能力等約束條件下,通過先進的算法,從成千上萬的可行方案中選出一套最優的生產計劃方案,從而實現生產的高效化、科學化、智能化。
堅守十年走向海外
從2002年開始代理丹麥的DNC系統開始,到2005年開始自主研發數字化車間系統的相關模塊,再到2012年國內離散制造MES市場起步,以及最近的工業4.0浪潮,朱鐸先在智能工廠的道路上堅持了十年之久。2015年,市場上將迎來以MES為主的智能工廠井噴的一年,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戰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必須要通過提高執行效率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階段。
2015年以來,蘭光接到了非常多的客戶咨詢,很多制造企業在企業轉型之際、在工業4.0革命的浪潮中,紛紛要求實施包含DNC/MDC/MES的數字化車間系統,蘭光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蘭光經過多年潛心研發,創造性地為中國離散制造企業量身打造出先進的數字化車間系統,體現了精益生產思想與離散制造特色,集中體現了網絡化、集成化、數字化、精益化、協同制造等特點。
此外,在蘭光數字化車間系統中,還自主開發了大量的功能模塊,包括對刀儀聯網、刀具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等,在整個軟件系統中,有70%以上是蘭光自主研發的。以對刀儀聯網為例,一般的企業中,工人在對刀儀上都是一把刀一把刀地對刀、記錄數值,然后手動輸入到機床中,這樣具有效率低、容易出錯等問題,而通過蘭光的對刀儀聯網模塊,工人可以批次對刀數十把,選擇機床后,系統會自動把刀具參數批量傳輸到對應的機床中,具有高效、無差錯的優勢,可明顯提升設備利用與產品質量,這套軟件已經在國內得到大量成功應用,并被丹麥CIMCO公司代理開始銷往到國際市場。
朱鐸先一直密切跟蹤國內外先進理念與技術,并研究了數以百計的國外網站,他發現國外很多規模不算大的工業軟件公司的產品卻能行銷全球。于是,朱鐸先早在2006年就提出要把自己研發的軟件賣到國外去。當朱鐸先把這個想法說給別人聽的時候,遭到了他人的嘲笑。于是朱鐸先越發埋頭苦干,持續完善,并在近幾年利用參加國外交流會的機會,把自己的軟件演示給老外看,受到了國外專家的好評。從2014年開始,朱鐸先與丹麥CIMCO公司的合作進入了新的階段,從原先的產品代理發展到了產品互換,也就是說丹麥CIMCO公司將通過自己的渠道把蘭光的軟件銷售到國際市場。從2006年到2015年,花費了接近十年的時間,朱鐸先開始看到了蘭光工業軟件走向世界的曙光。
實際上,丹麥CIMCO公司之所以同意代理蘭光的軟件產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蘭光的軟件已經過了國內市場的嚴格考驗。作為蘭光的典型客戶,青島海爾模具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家電模具企業,擁有各類加工中心、火花機、線切割等專業設備250多臺套。2013年,蘭光為青島海爾模具公司實施了包含對刀儀聯網等模塊的CPS協同制造管理系統,建成了以生產設備為中心,以生產協同管理為主線,實現了企業生產數字化、智能化、少人化、高效化的目標,明顯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與市場競爭力,其直接效益為平均每天減少機臺準備時間0.5小時/次,按100臺計算每年能節約300余萬元的成本。
朱鐸先介紹說,DNC領域曾經一度有數十家公司進入這個市場,到現在只剩下三家左右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領域需要長期的投入以及很深的行業知識,目前蘭光在國內DNC高端市場的占有率超過70%。而現在,MES市場正在經歷DNC市場的發展軌跡,正處于創品牌的關鍵時刻,蘭光有信心在MES領域再創更大的輝煌。
朱鐸先說:“蘭光一直從事數字化車間的研發與應用,現在很幸運的是,恰趕工業4.0的熱潮,蘭光一定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做好產品、做好市場、做好服務,為企業實現工業4.0、為中國企業的智能制造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蘭光一直走在創新的路上,并越走越穩健、越走越快速!”
記者手記
創業維艱:從工程師到民營企業家之路
朱鐸先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機械制造專業,畢業后到航天二院工作了7年,主要負責數控編程,先后參與過神舟飛船等眾多型號工程。從航天二院出來后,他去了著名的美國PTC公司任高級講師。期間,他發現中國企業車間信息化非常薄弱,就引進了國際一流的丹麥CIMCO DNC系統。
從2005年起,用戶開始向朱鐸先提出要求,要按照中國制造企業的實際情況修改國外的管理系統,其難度可想而知。由于中西文化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國外公司很難完全按照中國用戶的要求進行定制開發軟件系統,于是朱鐸先決定自己投入研發,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軟件,這一投下去就再也沒有回頭路。
“自主研發就是個無底洞,風險非常大。”好多人覺得朱鐸先有些傻,曾有一個企業老總覺得朱鐸先非常不可思議,干了十多年的收入全都投入了軟件研發這么大風險的領域,好心地“規勸”到半夜兩點,但朱鐸先不為所動,繼續堅定地堅持下去。創業后朱鐸先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從創業到現在,他幾乎從不看電視,平均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十多個小時。在很多時候,他要沖在市場和員工的前面,帶著大家往前走,其中的艱辛與付出,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到。
朱鐸先說,他開始辦公司就是為了改善生活,但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人的境界就開始在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那么多員工跟著自己干,作為仗義的山東人,朱鐸先常�?紤]的是不僅要為員工提供一份有競爭力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和大家一起做一份有價值的事業。“做人做事要踏踏實實、要有誠信、要務實,山東人就是這樣執著。”朱鐸先說他出身于沂蒙老區,他認為自己最大的特長就是特別能吃苦,“別人可以吃一天苦,我可以吃十年二十年苦。很多人有很偉大的想法,但是落到實處的有多少?堅持下來有多少?堅持十年的有多少?我們蘭光就有一個目標,就是做行業第一名,做中國數字化車間的第一名,與此不相關的事情我們都不關注。”
朱鐸先說,雖然工作比較辛苦,但是看到這么多客戶用了蘭光產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特別是像航天、軍工、海爾模具這樣高端用戶采用了自己的產品,讓他覺得自己的工作為社會做出了貢獻,特別有自豪感。他說,這個世界充滿了誘惑,而人生就是要有一個目標。“公司和人是一樣的,要有靈魂、要有目標。掙再多的錢,如果對社會沒有價值又有什么意義呢?”
朱鐸先是工程師出身,以前沒有做過管理。為了管好公司,他每兩年就要集中讀一個管理領域的書,如戰略、管理、企業文化等等,平均一年讀二十多本書,以充實自己的知識庫。
蘭光現在正準備在新三板上市,他計劃拿出很大比例的股份給員工持股,共享福利。蘭光以“專注制造信息化,共圓制造強國夢”為企業的歷史使命,以“成為中國制造信息化領域的領導者”為企業的愿景,秉承“誠信、敬業、創新、合作”的核心價值觀,團隊齊心協力、共同拼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F在加入蘭光的員工,既有來自著名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者,也有行業資深的博士等高端人才。員工隊伍的層次越來越高,大家的事業心越來越強,也越來越有信心,一定要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好時機,引領工業4.0在中國的發展,為更多用戶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智能工廠而繼續努力!”,朱鐸先最后信心滿滿地說。
記者的評價是,正是因為有像朱鐸先這樣有民族工業夢想的民營企業家,把創造中國的未來當作自己的事業,才會有中國真正走向世界制造強國的那一天。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朱鐸先:要用20年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工業軟件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news/1051531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