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PM 概念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即業務流程管理,是一套達成企業各種業務環節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指根據業務環境的變化,推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系統之間以及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整合及調整的經營方法與解決方案的IT工具。
2 BPM問題及應對
2.1 行政辦公類流程還是生產運營類流程?
一般來說,前者請考慮OA平臺,后者考慮BPM平臺。具體分析如下:OA即Office Automation即辦公自動化。一般應用于文檔性的驅動,比如請假、報銷等日常辦公流程;信息傳遞與溝通;半無紙化辦公等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方式。一般是較獨立的產品包,缺少成熟的接口和集成實例,連最常見的和郵件系統、財務軟件的集成都較難實現,集成能力弱。此外產品包較為固化,如需更改較麻煩。
BPM更多應用于流程驅動,在人與人、人與系統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進行交互,能廣泛整合不同業務系統,比如:ERP、CRM、MES、EHR、財務系統等。同時具備強大的二次開發能力,豐富的向導,開發效率高,并且產品已有很多實用組件可直接使用。
2.2 是否已經做過全面的企業業務流程梳理?或已搭建了完整的流程體系?
調研當前的流程現在、分析流程存在的問題以及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機會以及提出解決方案是BPM項目的流程梳理需要經歷的三個階段。①現狀流程分析。要想做好當前流程現狀的分析必須與業務部門進行交流以深入了解管理的需要,這樣就會使流程管理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管理手工流程的不足。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流程的現狀分析不僅僅是樹立流程圖邏輯,更需要對業務部門進行詳細的了解和整理。為了有效的幫助流程管理人員更好的評估當前的流程現狀以及分析可以優化改性的機會,在梳理流程以前,流程調研人員應當在事前制度調研的范圍、計劃、調研的部門以及相應的人員,針對不同的部門和人員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不同的調研問卷,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通過統一的方法、量化的指標和標準的圖表輸出為分析人員提供分析流程改進可能性的工具。一般說來梳理現狀流程可以通過分析現有的流程和流程體系并指出下一步改進的措施和方向。如:為了有效的避免現在的流程各管一段不連接或者看問題角度不在一個層面,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流程圖然后把所以的流程都串起來;通過對流程和流程框架的分析,反正業務模式、業務管理以及企業管理控制方面的問題并且提出解決的途徑;補充缺失的表單模版,尤其是表單中的字段。此外,梳理流程還能夠有效解決表單內容中不能涵蓋整個流程中信息的問題以帶來更多的價值。②當前流程改善。為了有效的提高流程的運行效率提高業務人員處理流程的速度和數量,在對流程進行改善時不僅僅是從整體考慮同時也要改善流程過程中的步驟和細節。在流程的改進過程中如:刪除流程中不合理的或是重復的步驟,對可以由一個步驟能夠完成的分散環節或者部門流程步驟進行合并,適當調整流程的審批或者流轉的順序和邏輯以簡化流程表單和邏輯等。③設計可實現的流程。流程梳理的最后階段是設計科實現的流程,需要以下幾方面實現,首先,讓業務部門的人員認可流程的合理性;其次,企業中流程的參與者在流程執行的過程中能夠方便的對流程進行操作;最后,從技術上講能夠容易的實現流程的開發、跨系統的接口整合以及業務部門在系統開發和后期維護的程度方面也容易實現,即讓企業的當前和后續功能的實現都比較容易接受。在設計可實現流程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組織的因素、業務流程與制度的因素、技術因素。具體如圖1所示。
流程的梳理除了對流程進行疏導之外更需要對流程進行整理,這有采用正確科學的方法把流程疏導清晰了才能夠條理分明,同時才能提高流程的運行效率使流程更加透明。
2.3 有關項目開發平臺的幾個問題。單一應用還是集團擴展淺表開發還是深度應用信息部的開發支持如何?
單體公司應用還是集團多公司的應用,是對平臺的一種基本應用要求,是項目之初就要考慮的。同時,公司的業務流程是否只在BPM上應用,還是與多個系統之間有集成,這時就要考慮BPM開發技術是否靈活,相關系統平臺是否支持開發,是自主開發還是第三方開發。
信息部對開發的技術支持情況是怎樣,根據信息規劃,能適應哪些平臺的BPM系統及相應的數據庫,有多少人做這方面的技術支持,以及項目上線后信息部需達到預期支持BPM的目標是否可行均需要認真考慮,這些會直接影響項目上線后的用戶應用以及后期服務費用。
BPM項目的意義:在梳理好流程的基礎上,結合BPM平臺及其它信息系統,對流程進行優化設計、分析改善,實現信息共享、操作簡化、效率分析改善、節點監控、風險管理、無紙化辦公等效果,從而最終達到整合信息系統、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BPM項目選型:下面談一下選型的幾個步驟:第一、確定目標(幾年內可以充分適用而不會被將來幾年的需求所淘汰,而且能夠分階段,按步驟來完成);第二、估計預算(價格=產品+實施+硬件+首期+后期+...);第三、技術重點(如:集成、效率、擴展、靈活、負載、支持等);第四、羅列特殊需求(多關聯性流程解決方案與應用、跨系統,數據庫及平臺集成及各門戶工具集成,單點登錄,界面的靈活UI處理方式等);第五、上門交流,一般控制在10家廠商以內,主要了解技術重點和特殊要求的解決方式;第六、POC測試:這各階段的廠商為3-5家,這是選型的重點步驟,前期的準備部署也是為了最后的確認。這一步需要把技術重點及特殊需求改成實例,過程比較麻煩,但也是對廠家產品架構與技術實力的考驗。在POC測試過程中,每一個廠家需單獨對實例進行測試,且留有項目中的甲方技術人員進行全程監督,既可以提高項目工程師的業務水平,也可以督查廠家產品架構的合理性。同時也應要求廠家在實例測試過程中進行錄屏,有助于分析各BPM產品的優勢及防止督查人員的徇私舞弊。如果企業用戶數和信息量負載較大,可以直接進行壓力測試和參觀乙方的案例客戶。
綜上選型步驟,各廠家在POC測試中便可一分勝負,但CIO們在這一步最好別著急敲錘定奪,至少要通過兩輪的報價才能開始篩選廠家,凡是進行POC測試的都可以參與報價,此時CIO可以技術分值,商務分值,權重比例的要求來降低廠商的報價,然后引導技術分值最高的廠家把價格帶到合理的區域范圍之內,同時也可以提出其他廠家與自身需求及報價不合之處,達到說服的效果。
最后是商務談判階段,前期工作控制得好,后面的談判過程就會化被動為主動,筆者在此不再贅述。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淺析BPM/ERP系統上線準備工作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91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