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該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前景。在我國加入WTO后,企業信息化更是成為我國企業迎接國外企業挑戰的必然選擇。
1 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建立的意義及原則
1.1 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建立的意義
對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進行評估,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指標體系來實現的。而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1)可以指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并為衡量企業信息化水平提供標準。(2)可以提高—個地區的企業信息化水平,甚至可以提高整個國家的信息化水平。(3)可以讓企業及時發現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以前的經驗和教訓。
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對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具有關鍵意義。
1.2 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企業信息化水平是通過一定的指標體系來進行測度的。如果企業信息化水平不能借助一定的手段加以測度的話,那就有可能流于空泛而無實際應用價值。對企業信息化水平進行測度必須建立一套嚴格而又科學的指標體系,而構建這套指標體系首先就要確立指標的選取的原則。
1.2.1 主體性。確立了主體性原則,實際上也就確立對各種指標的取舍原則。并不是無所不包地將一切指標囊括在內,因為有許多指標在實際意義上是重復的,或者其中的一些細小指標是由主體指標決定的。指標的主體性原則要求不要簡單追求指標的數量,只要能科學全面地反映企業信息化的內涵即可。
1.2.2 動態性。由于企業信息化水平具有動態性的特征,所以反映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指標體系應隨著企業信息化發展能夠做出相應的調整。所設計的指標體系,不僅在時間上延續,而且可以在內容上拓展。
1.2.3 適用性。應該選取可以度量、容易取得且能夠用于企業間比較的指標,有的指標雖然它的意義非常重要,但是缺乏數據來源,或者雖然能夠取得,但可信程度較低,又或者無法在不同的企業之間進行比較,這樣的指標不選反而更好。在選取指標時,應盡量減少不可應用的指標,以避免過度主觀性指標對指標體系的干擾。
1.2.4 層次性。構成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要素較多,所以測度的指標體系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在設置時必須按照起層次性的高低和作用大小不斷細分。
1.2.5 導向性。所選擇的指標既要從企業的現實出發,考慮數據資料的可獲得性,又要從企業的發展趨勢出發,考慮指標的先進性。所以應力求使每個設置的指標都能夠反映企業信息化的本質特征、時代特點和未來取向。
2 企業信息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
通過研究分析其他學者提出的指標體系,依據以上的指標選取原則,并參照企業信息產業部2002年出臺的《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構成方案》,本文從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信息化系統應用水平、信息化經濟效益水平、信息人才和員工素質以及信息化個性特征等五個方面建立以下的企業信息化測度指標體系。
在本文所設計的指標體系中既包括定量指標,也包括定性指標。定量指標的數據可以直接從企業的資料中得到,而定性指標的數據則可以通過抽樣調查、專家打分等方法來取得。需要對本指標體系中的信息化個性特征指標進行特別說明,這個指標的選取是建立在充分考慮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競爭地位的企業信息化的特殊性的基礎上的。具體的二級指標可以選取那些自定義性質,能反映企業的特殊性的指標。
在對企業信息化水平進行綜合評價時,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
(1)評價指標量綱往往不同,變差不能直接綜合;(2)指標間往往存在一定相關關系,由此即使消除量綱影響后再綜合,也會有信息重復;(3)在綜合時如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此外,如果評價指標較多,應該在變差信息損失較少的前提下減少計算的工作量,這就是所謂的降維問題:用較少的新變量,代替較多的原變量。而主成分分析法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
3 主成分分析在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中的應用
3.1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就是設法將原來眾多具有一定相關性的指標,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相互無關的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指標,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從中可取幾個較少的綜合指標盡可能多地反映原來指標的信息。它是屬于多元分析中處理降維的一種統計方法。
設有n個樣品,每個樣品觀測p項指標(變量):X1,X2,...,Xp,得到原始數據資料陣:
用數據矩陣X的p個向量(即p個指標向量)X1,X2,...,Xp作線性組合(即綜合指標向量)為:
3.2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企業信息化水平進行綜合評價步驟
第一步 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為書寫方便,記為Xij
由于采用了眾多的指標來衡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而這些指標是異量綱的,且數值差異較大。這樣若要使這些指標能夠形成一個數值,對企業信息化水平進行評價,就要對這些指標進行綜合測評,而數據的無量綱化是指標綜合的前提。將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就是最常用的一種無量綱化的方法。數據標準化的方法有:最高值法、最低值法、級差法、平均值法、標準差法、理想值法、特定數據法。具體的標準化方法可視實際情況而定。
第二步 建立變量的相關系數陣:
一般來說,主成分的個數等于原始變量的個數,如果原始變量個數較多,進行綜合評價時就比較麻煩。所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時,總是希望選取個數較少的主成分,同時還要使損失的信息量盡可能地少。確定主成分個數一般根據特征值累計貢獻率的要求比如,
取前m個特征根及相應的特征向量,也就是取前m個主成分或者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m個主成分。
第五步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多指標綜合評價中,權重的確定是一項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權重的確定直接影響到綜合評價的結果。為了避免人為確定權重的主觀性,本文采用各主成分原始變量的載荷值α
ij。和公因子方差值來作為確定各指標權重的依據。表明了原始變量與主成分之間的關系,一個主成分在某個變量上的系數較大,則說明了該主成分主要代表了該變量的信息。而一個變量在該成分上的系數近乎為零,則說明了該成分沒有包含該變量的什么信息。公因子方差則是由α ij 經計算求得。所以采用它們作為各指標權重的估計依據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具體到本文設計的指標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的方法如下:依據前面所提到的提取主成分的方法,假設提取了前m個主成分。
公因子方差反映了所有原始指標對于選出的m個主成分所起的作用,因而也就反映了各原始指標的重要程度,將Hi歸一化據可以得到二級指標的權重。由于本文所沒計的指標體系是分層的,在計算各級指標時也考慮到這一點了。如X1的權重為:
而指標X5的權重為:
其余的指標依此類推。
一級指標的權重,則采用屬于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的公因子方差和在所有二級指標的公因子方差和中所占的比例來確定。如A1的權重為:
A2的權重為:
其余指標依此類推。
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最終得分為:
4 總結
本文采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來解決多指標綜合評價中的指標權重的確定問題,消除了在權重確定時由于主觀上的原因而對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時造成的影響,使評價結果更加具有科學性,且方法使用簡便,易于掌握,有著廣泛的適用性和可行性。但是這種完全采用客觀賦權法的做法同時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它完全依賴于樣本指標數據,不能反映決策者的偏好與實際需要等等。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4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