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制造業按其產品制造工藝過程特點總體上可概括為連續制造和離散制造。相對于連續制造,離散制造的產品往往由多個零件經過一系列并不連續的工序的加工最終裝配而成。加工和銷售此類產品的企業可以稱為離散制造型企業。如屬于生產資料生產的機械、電子設備制造業,屬于生活資料生產的機電整合消費產品制造業。離散制造業在自身的生產上提升競爭力的空間有限,須靠管理手段來幫助其提高生產效率,合理控制庫存,加快資金周轉,由于其小批量多品種,訂單難以預測的生產模式,普遍存在原材料在制品庫存積壓、生產計劃無法及時滾動更新、交貨期不準、生產進度不能保證等種種問題,選用ERP對其生產計劃進行編排管理,實現準時生產。一個企業在實施信息化戰略時,不可以急于求成立刻實施ERP,有必要探明其已有的信息系統以及運行情況,即檢驗企業現存信息系統及信息化的應用程度。
1 指標體系建立
通過建立企業信息化指標,對實施ERP之前整個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有個了解是必要的,為了對企業信息化進行評價,根據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公布的基本指標和效能指標,再基于離散制造業信息化的特點加以改進,提出如圖1所示的指標體系。
圖1 離散制造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圖
信息化建設組織評價指標(C1).評價一個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首先要對企業接受信息化思想的程度如何,只有組織上的全面支持,信息化才能全面的展開。信息化建設組織評價指標下屬的三個三級指標為:信息化人力資源(c11),信息化重視程度(C12),企業組織的網絡化程度(C13)。
信息化基礎設施評價指標(C2):該指標考評企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化的主力是電腦及連接各個部門的通信網絡,每個車間分廠對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其中核心業務流程的信息化是一個關鍵,對企業的信息化起著重要作用。信息化基礎設施評價指標下屬的四個三級指標為:硬件平臺(C21),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蓋率(C22),通信網絡建設(C23),數據標準化編碼(C24 o信息系統運行評價指標(C3):企業要首先已經實現了日常工作的E化,適應信息化的處理手段,才有可能很快適應將來的ERP系統,對現有系統運行情況的評價是了解企業對信息化的適應程度重要手段,從該過程中對各信息系統的不足進行優化,也是實施ERP的前期工作之一。根據ERP系統的幾大重要模塊: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包括物流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運行評價指標下屬的六個三級指標為,生產運作系統(C31),物流管理系統(C32),成本管理系統(C33),財務管理系統(C34),企業門戶網站建設水平(C35),辦公自動化系統應用程度(C36)。
信息系統管理評價指標(C4)企業將各個信息系統投入使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各系統要相互配合,共享信息才能發揮作用,這些系統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用以下三級指標進行評估:信息化的投入結構適宜度(C41),信息化安全措施(C42),系統運行協調度(C43),信息化戰略及規劃(C44 )。
2 方法簡介
由于評估指標有層次性,每一個評價指標占有不同的份量,一般情況下要采用層次分析的方法將指標體系分成遞階層次結構。但是并非各個指標都可以定量分析的,即使可以定量,也難以具體給出精確的數值評判,所以評價具有模糊性,模糊綜合評判決策就是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作出全面評價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多因素決策方法,該方法又稱為模糊綜合決策或模糊多元決策。本文選用一種結合模糊綜合決策和層次分析法結合起來的方法進行評估,即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然后分層次進行模糊綜合評判,并且對評語打分,得出指標的評分,最后綜合出總的評價結果。
該模型依權重大小均衡兼顧,適用于考慮各因素起作用的情況。
3 實例
在CG公司實地調研中。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立微機站,于90年代成立信息中心。1999年自行開發的單機版生產管理系統;自2001年起,自行開發解決公司會計電算化問題的一系列基于vF的程序設計,以解決手工問題為主要目的。研發部門在2002年,開始使用PDM系統。2002年至2008年,公司構建了自己的網絡,主要單位配置了服務器,2004年由公司外包開發物資管理軟件。2007年,由公司內部人員開發了“物資管理系統”。2006年,開發了“出門物資管理系統”。2007年,公司擁有了自己的門戶網站。2007年開發了”成本管理軟件”。從2008年至今是公司信息系統從蔓延到控制的過渡階段,以公司提出的信息化規劃為重點,各單位都在考慮信息化問題,進行改進已有系統,新建系統,或提出新的需求。例如,2007年與軟件公司聯合開發的公司分廠管理信息系統正在測試中,生產部門的生產管理系統在研發中,成本部門的成本管理系統也正在按新的需求在改進中。其他一些部門也都紛紛啟動了數據管理的電子化工作。
以下是根據模糊評價模型對該企業信息化進行綜合評判。
3.1 CG信息化模糊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確定是綜合了專家的打分和離散制造業綜合數據的基礎上,使用AHP法來確定的。這里不再詳細敘述,各指標的權重如下:
A中數據分別是Cl,C2,C3,C4指標所占權重,由于離散制造業在實施ERP前要著重考察企業已有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故信息化基礎設施(C2)和現有信息系統運行評價(C3)所占權重較大,而信息化組織評價指標(C1)是考察企業對信息化重視程度及支持程度的指標,故所占權重僅次于c2,C3,具體數值是綜合了離散制造業的數據及相關文獻,這里不再敘述;A。中數據分別對應Cll,C12,C13所占權重(A:,A,,A。類同)。
在綜合了調研報告和專家打分的基礎上,對每個二級指標的因素進行單因素評判。這里不再詳細敘述過程,如信息化建設組織評價指標(C1)的三個因素(Cll,C12,C13)評判矩陣如下:
在綜合了調研報告和專家打分的基礎上,對每個二級指標的因素進行單因素評判。這里不再詳細敘述過程,如信息化建設組織評價指標(C1)的三個因素(Cll,C12,C13)評判矩陣如下: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該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屬于較好。
3.2評價結果此時對評語集中的評語分別賦予分數,用以下
CG在信息化建設中,做的最好的是信息系統運行,其后依次為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化的組織建設及信息化建設的管理。這與最后調研報告的結果是一致的。
4 結語
對CG的信息化評價最終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好或壞的結論,而是從定量的分析上來了解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從結果可以看到,企業中各信息系統運行不錯,每個部門擁有足夠數量的信息化硬件設施,但是由于企業對信息化總目標認識不夠清晰加上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各個管理信息系統并未集成起來達到預期目標,反而形成了信息孤島。這個結果為該企業下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指引了方向并希望其有足夠的代表性而作為離散制造業信息化的標桿評價指標。計算結果和實地調研結果是一致的,說明以上建立的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為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及即將實施的ERP項目做好鋪墊,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基于模糊決策的離散制造業信息化ERP系統評價及應用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4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