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介
中國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原石化)是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合資建設、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控股的大型石化企業。現有新老兩套生產系統,老系統為石油制烯烴路線,新系統為煤制烯烴生產路線(60萬噸/年MTO,為中石化示范項目),公司共有10套生產裝置,乙烯產能30萬噸/年,丙烯17萬噸/年,聚乙烯產能26萬噸/年,聚丙烯產能17萬噸/年。主要業務板塊為初級塑料形態的樹脂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產品、聚丙烯產品、純苯產品、甲基叔丁基醚(MTBE)產品、氫氣產品,以及碳六、碳九、混合苯2#等副產品。公司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實現節能減排,通過結構升級,實現乙烯原料的輕質化和以甲醇為原料生產乙烯,改變乙烯生產路線。生產高附加值的兩聚產品和副產品綜合利用,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以甲醇為原料生產乙烯的工業化、大型化和長周期運行,開發聚乙烯、聚丙烯產品新牌號,包括了聚乙烯NDD-7152、DNDA-7144、DFDA-7020、 DNDA-8310等4個新牌號,聚丙烯R-MT20、PPB-M02等兩個新牌號。其中,PPR-MT20是醫用塑料新產品。
圖1 中國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二、企業信息化應用總體現狀
中原石化根據集團公司總體要求,立足于生產經營和效益效率積極開展信息化工作,現建成使用的信息系統如下:
經營管理平臺,以ERP系統為核心,包括TBM全面預算系統、CMIS合同管理系統、企管內控系統、OA公文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等,有效支撐公司經營管理工作開展,實現信息、物流、資金三流合一,業務高效協同運作。
生產營運平臺,以MES系統為中心,包括EM設備管理系統、LIMS實驗室系統、HSE管理系統、APC先進控制系統、數采與點巡檢系統、設備監測系統、應急指揮系統、調度指揮工業視頻監控系統等,全面覆蓋生產執行、設備監管、安全環保、質量跟蹤、調度指揮等各個專業領域,為高效組織、科學優化組織生產活動,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基礎設施與運維平臺,建有桌面管理系統、網管系統、防病毒系統等,確保做為企業神經系統的各個信息系統穩健運行。
三、參評信息化項目詳細情況介紹
1.項目背景介紹
公司2011年實施擴能、改造項目后,原料需求及產品銷售量大幅增加,危險品精細化過程管理急需信息化手段支撐。經過認真分析公司已有的相關信息系統資源及各部門業務和系統應用的側重點,分析不同角度數據信息口徑差異,擬由信息部門牽頭、業務部門密切配合,統籌考慮危險品物流相關信息資源利用、流程再造等實施危險品管理的信息化整合項目。
2.項目目標與實施原則
項目實施的主要目標是:解決危險品收發貨過程管控,全過程業務協同、高效順暢、透明化、精細化、痕跡化。
從信息完整性考慮,本著細化完善的原則,對不同環節工作細化記錄、保留留痕;從操作方面,本著簡化、集成、減負的原則,通過程序開發統一操作平臺和操作界面,最大限度實現不同崗位的單點操作、集成共享;從管理應用方面,本著信息及時、準確、清晰展示、靈活檢索篩選、關鍵預警的原則,方便多視角查詢利用;在項目組織方面,組織各相關單位充分做好前期業務情景及改進模式討論、梳理,充分做好應用測試驗證。
3.項目實施與應用情況詳細介紹
1)信息統一標準化、單據上線規范化
為解決信息標準化問題,規范業務源頭操作,我們首先開發在線交貨計劃表單《汽車原料進廠證》將在用手工單據《進廠證》遷移線上,和ERP系統《內/外向交貨單》兩單合一,容進一步完善、規范交貨計劃的信息內容,統領后續交貨全過程,共享標準化的業務信息,解決了信息口徑不統一的根源問題,徹底改變手工制單造成信息因人而異、因時不同的現象。
2)新建細化的信息化流程平臺
開發建立ERP系統“產品/原料收發貨控制臺”。一是信息內容細化增加30余項,貫穿5個部門8現場工作崗位的工作環節,危險品收發貨全程統一平臺,實現信息化、痕跡化、透明化,提高了業務銜接的緊密度、工序規范度和工作效率。二是危險品車輛廠內運行狀態、業務執行進程、執行人員實時更新、受控,進、出廠及廠內滯留時間明了,增強了安防管控能力。三是建立報表界面,改進、完善查詢功能,信息便捷共享、口徑統一,替代各個操作層面多套手工臺帳,精簡部門間統計、核對、糾偏和報表傳遞工作,提高月結工作效率。四是兼備單據詳情視圖,線上線下單據信息同步確認、流轉,防舞弊、雙保險。五是細化在線分工和權限控制,各司其職。六是為采購收貨計劃執行跟蹤和流轉周期分析提供可靠依據,便于業務管理與組織精細化。七是為收發貨執行崗位“單車核算”過程監督提供實時、必要的計量數據支撐(卸車前對比審驗裝車單和廠內計量的車輛計量毛重,卸車后比對計量皮重,以防作弊或未卸空),利于事中控制。八是為監察部門和管理層提供了掌握現場的窗口和工具,風險防控更加有效。
3)局部升級軟件功能
升級衡器計量系統,由單機版升為網絡版,消除計量信息孤島,大大壓縮工作量,解放計量信息傳遞輸出的手工勞動,消除應用系統間數據差異。從根本上解決了計量單信息標準化的問題,提高了計量統計報表精度和工作效率。
4)整合貫穿系統、業務和信息流
通過系統間集成開發,將MES系統、ERP系統、衡器系統三方面業務信息和數據實時共享、單點錄入、統一標準、精確匹配,真正形成以業務和管理為核心主線的一體化效果,各方面操作和應用效率提高數倍。既解決了MES系統進出廠計量信息滯后、明顯影響生產平衡的問題,又成全ERP系統中物料收發貨信息實時更新,保證了帳實相符,避免信息斷鏈相互影響的問題,提高ERP生產日跟蹤和成本核算的及時準確,還填補了儲運部門裝卸車核算信息的缺口。
5)兼顧特殊業務流程,確保全面在線
嵌入質量不達標原料在線處理流程,在線體現審批流轉環節,開發《不合格原料評審處置記錄》表單,在線業務完整、處理過程和審批意見透明、高效,便于操作崗位依據執行。大大縮短了流轉周期,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6)延展功能維持秩序
開發建立車輛進廠電子屏公示排號系統,規范危險品車輛排隊的秩序。組織危險品車輛有序進廠,公平接受監督,控制可能發生擠搶進廠、爭先卸車的亂象帶來各種安全隱患,也有效避免人工協調組織可能帶來的矛盾與爭端。
4.效益分析
1)顯性效益:
自主設計、開發、組織項目實施,節省項目投資240萬元。新的流程模式大大加強了企業人員的協作,實現信息集成,大范圍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資源,共享信息、簡化手續和簽證流程、壓減耗材等,實現每年節省費用開支經銷商50萬元。
2)隱性效益:
通過在線流程化管理,時實體現過程痕跡,安全系數大大提高,有效控制經營風險,降低安全隱患,間接產生不可估算的效益。項目量身訂制,數據質量、數據時效的提升,為后續深化、精細的信息管理提升創造可靠的條件,避免提升項目延誤或增加內容造成的擴大投資。
3)管理效益:
操作規范化、管理精細化:在線流程化、痕跡化、實時記錄、合并同類項,使得業務規范管理制度、內控制度方便得以具體落實,能更有效地防范舞弊風險,提供考核監督的有力依據。
業務進程組織管理明晰:流程清晰,業務進程可量化,信息透明,為進一步提高原料收貨計劃的有序組織、運轉周期的科學分析、統籌協調供貨調配、及時跟蹤業務進程提供有效支撐。
危險品車輛安全管理具體化:實時體現廠內危險品車輛的進程、數量,安全系數和可掌控度大大提高,信息透明、共享,便于不同部門從不同角度管理、調配、從容組織工作落實。
信息時效大幅提升:由大于24小時,提高到2秒;信息內容由原來的10項擴充到40項。
兩化融合、深化應用項目組織模式的良好探索:以管理和業務部門需求為引領,由信息部門統籌兼顧地進行設計,取得了理想的實施效果,同時項目實施過程也是人才培養的過程,信息化管理人員、程序開發技術骨干、業務管理骨干相互促進提高。
4)社會效益:
該項目的落實,業務流程拉直、理順,相關崗位的同類操作管理口徑得到統一,業務的周轉、信息傳遞同步,效率明顯提高,不僅提高了崗位員工工作滿意度,同時大大提高了外部客戶滿意度。
四、企業信息化未來發展規劃
公司未來兩化融合,重點實現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超過中國石化同類裝置平均水平,建立更加科學、精細的管理模式,在60萬噸/年MTO示范項目基礎上,下一步將建設成為中國石化煤基烯烴重要生產基地,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中國煤基烯烴行業領先水平,管理達到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流程化,發展成為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乙烯企業。公司信息化建設以世界一流智能型能源工廠為目標:一,從原始信息基礎層面,夯實數據采集、數據標準化和操作應用平臺基礎,徹底消除兩張皮現象和信息不對稱現象;二,智能化執行層在線操控手段,以業務流程信息化為主線,自動化集成上下游信息、管理控制要求、考評對標體系,信息傳遞共享無紙化;三,打通各層面信息集成通道,匯聚信息資源,設計開發智能經營分析預警平臺,真正提高管理層信息化應用效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1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