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企業信息化建設已由戰術地位提升為戰略地位,由局部推進轉變為整體推進,由技術驅動轉變為業務驅動,我們不少的單位在著手進行信息化建設時都進行了信息化的戰略規劃,對信息化的建設目標進行了定位,給出了信息化的總體設計架構,也引進了具有良好架構的各種信息系統,卻往往抓不住重點,片面的把企業信息化誤認為是諸如ERP、CRM、SCM等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實現,能在企業中應用起來就達到了信息化的目的,實質上沒做到將企業戰略、業務、管理與信息化技術融為一體,也沒有注意到企業中混亂、冗雜的低檔次數據環境。對于這樣的規劃思路,信息化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強企業的競爭力,反而會陷入不斷投入卻始終不能上升到信息化高層應用、真正體現信息化應用效能的局面。如何能真正有效地開展信息化的戰略規劃,建立合理可行的建設目標,實現既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又做好了信息源的組織與開發、保護好企業的信息資產,體現信息化效能,確實是一個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信息資源規劃是從信息工程(IE)、信息資源管理(IRM)等理論發展而來的。信息資源規劃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全面系統的做好從采集、處理、傳輸到使用的規劃。其核心是運用信息工程和數據管理理論及方法,通過總體數據規劃,打好數據管理和資源管理的基礎,從而作用應用架構層次,促進集成化開發應用的實現。其實,信息化并不是工作業務的簡單電子化,它能正常運轉的基礎和處理的對象更多的時候是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例如,在制造企業里,不論產品設計、材料配件采購、加工制造,還是銷售和客戶服務等等過程,無不充滿著信息的產生、流通和運用,要使各部門內部,部門之間,部門與外部單位的頻繁、復雜的信息流暢通,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作用,不進行統一的、全面的規劃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嚴格的講,信息資源規劃不是一種信息技術,而是企業信息化戰略的系統工程的方法論,它既是一項重要的頂層規劃工作,同時也是整個信息化規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短期時間內,它的作用看似沒有建設一、兩個信息系統取得的效果那么直接,但它始終是一個完備的信息化建設體系中不能邁過的工作任務。缺乏信息資源規劃的信息化即便是短期內沒有大的問題,若一旦給信息化提出較高一點的要求,就必定要回來補這一課。做好信息資源規劃工對信息化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和提高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首先,信息資源規劃作為信息化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石,也是有益的補充,能幫助完善整個信息化建設的框架思路,對企業做好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供更好的更全面的指導性,無論是上線ERP,SCM,PDM等等應用系統,有了良好的信息資源規劃基礎才有一個好的建設基礎。
其次,信息資源規劃遵循信息工程的原理,強調數據規范化處理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中心和基礎作用,強調企業高檔次的數據環境,強調企業中各種管理信息系統間的協調和信息流的通暢。通過資源規劃建立了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才能整合信息資源,真正意義上消除“信息孤島”,為實現應用系統集成奠定堅實的基礎。使采購、設計、生產、銷售等部門的數據流暢通,實現信息共享。
重要的是,開展信息資源規劃工作可為決策支持等高級數據應用建立了基礎。進行企業信息資源規劃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企業的主題數據庫,主題數據庫不是面向單證報表,而是面向業務主題的進行數據組織存儲的。對于一般企業需要建立的典型的主題數據庫有:產品、客戶、零部件、供應商、訂貨、員工、文件資料,針對國防工業戰線的研究所其關注的企業業務主題的側重點又有所不一樣,除了對企業管理要素關注外,還更關注技術型文件資料、研發技術狀態控制、工程規范等,因而整個企業信息化中,無論是管理信息化系統還是類似于PDM等研發過程管理信息化的系統,其數據庫結構應該是在較高層次上將企業信息系統中的數據綜合、歸類并進行分析利用的抽象,而不是逐一按單證、報表的原樣建立的,只有這樣的解決思路,才能讓主題數據庫與企業管理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相關聯,而不是僅與通常的計算機應用項目相關聯、僅與某個部門的職能管理工作相關聯,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基本建立和梳理了企業較為良好的數據環境,才可能開展建設數據集市和數據倉庫、進行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建設決策支持系統等相關工作。
那么如何進行信息資源規劃?按照通行的信息工程理論來講,信息資源規劃可主要概括為“建立兩種模型和一套標準”。“兩種模型”是指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型和數據模型,“一套標準”是指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型和數據模型,實際上是用戶需求的綜合反映和規范化表達,而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則是進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最基本的標準,這些標準都要滲透和體現在數據模型之中。
具體的講,我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轉變工作思路。
信息化工作建設者們應該按照信息工程的思想方法來重新認識企業,系統地、本質地、概括地把握企業的功能結構,利用信息工程方法論改變在原來企業信息系統開發中以“處理”為中心或面向“處理”的傳統的軟件工程方法論思想,轉變為以數據為中心或面向數據的方式對信息應用進行思考的新思維。
根據信息工程的一個重要原理:
一個企業所使用的數據類很少變化,數據實體的類型是穩定的,除了偶爾少量地加入幾個新的實體外,變化的只是實體的屬性值。
穩定的數據模型很好地表達了企業數據的邏輯結構,信息管理人員的任務是把這種數據結構提取出來。
雖然企業的數據模型是相對穩定的,但應用這些數據的處理過程卻是經常變化的。
只有建立了穩定的數據結構,才能使業務處理上的變化能夠被計算機信息系統所適應。
突出數據處于現代數據處理的中心,數據是穩定的,處理是多變的企業信息化特色,同時,采用“職能區域-業務過程-業務活動” 三層結構來梳理業務,形成業務模型。
二是重視標準,標準先行。
這里的標準先行就是指進行信息化建設時首先要建立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所謂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是指那些將會決定信息系統質量的、因而也是進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最基本的標準。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有:數據元素標準、信息分類編碼標準、用戶視圖標準、概念數據庫標準和邏輯數據庫標準。這些標準都具體地體現在數據模型之中,而且在后續的數據庫建設和應用開發中要處處用到。只有在建立了以上三方面的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的基礎上,才可以建立概念數據庫標準和邏輯數據庫標準。
三是借助于流程分析的方法,面向職能域進行分析。
流程分析分別指業務流分析和數據流分析。通過對企業各個職能域進行業務流和數據流的調研分析,從而建立起企業信息的功能模型和數據模型,形成整個信息化建設的邏輯框架。在做業務流分析的時候,除了要識別主要業務過程,還要有意識地研究新的管理模式,與企業改革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在做數據流分析的時候,要調研分析職能域之間、職能域內部、職能域與外單位間的數據流,而且要做出流量的估算。只有經過這樣過細的調研分析,才能進行科學的綜合,得出模型化的認識,使企業上下從決策層、管理層到作業層都在信息化建設到底“要做什么”的問題上達成共識。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信息資源與人、財、物資源一樣,都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因此,應該象管理其他資源那樣管理信息資源,搞好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是通過企業內外信息流的暢通和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使耗費了大量精力、財力、物力進行的企業信息化建設起到實際的作用,目前我們通過建設信息系統僅僅提高的是工作效率,只有做好了信息資源規劃的信息化才可能在將來的工作沉淀中體現信息化的工作效能,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淺談企業信息資源規劃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3931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