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界的兩大熱門話題、兩個倍受矚目的技術——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AIDC)和企業資源計劃(ERP)自然的走到一起了。它們的結合將給制造業、物流業、供應鏈管理帶來新的概念、新的功能和新的增長,同時IT業出現了新的市場和機會,將出現類似核能釋放的效應。維深精益公司借助集團公司產品鏈的優勢,率先推出封裝了ERP、條碼、RFID、無線移動通訊技術的全面解決方案,旨在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立體的信息化運營方案。
本文簡明地介紹條碼/RFID技術在完善制造業ERP、SCM等應用方面的作用,說明條碼和ERP集成應用的效益,突出通過與AIDC的集成對全面改進制造過程所具有的巨大潛力。
ERP/SCM對數據輸入和信息采集的需求
ERP/SCM數據輸入的范圍
ERP或企業其它應用系統建成運行后,數據輸入和信息采集就成為系統即重要又繁重的工作。眾所周知,ERP/SCM系統的業務過程是無縫集成的,設計合理的ERP/SCM內部數據的流轉是不需要大量數據的重復輸入。但是有兩種情況是系統本身無法解決的,一是原始數據進入系統,二是物流狀態的采集:
原始數據出現在ERP/SCM與外部系統之間或供應鏈伙伴之間,如客戶或供應商之間的界面上,典型的原始數據如:
1. 銷售訂單和客戶信息
2. 供應商信息
3. 供應鏈獨立單位間物料轉移交接過程的信息
4. 與物料無關的財務憑證
物流狀態的信息出現在物流流轉過程中,ERP是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3流”集成。而現實情況中信息流與物流(包括資金流)是有時間差的,由于信息獲取手段的不同,造成信息流不同程度地滯后于物流,解決或減少這種差異的手段就是信息采集技術的應用,典型事例如:
5. 出入庫物料和庫位的識別與輸入
6. 現場在制品的識別、流轉信息以及質量信息的采集和輸入
以上示例的六種數據,我們稱之為“第1次”數據,他們是無法從系統內部已有數據中衍生出來的。與之相對應的是“第2次”數據,如發貨項目、采購訂單項目、工作訂單項目等,它們是系統中產生流轉的數據,對于集成的ERP系統,不存在重新輸入或采集的過程。
這里要討論和解決的是“第1次”數據的問題,也是傳統ERP實施的一個難點問題。
傳統的數據輸入過程
信息系統的數據輸入方式,一般包括識別、清理和輸入3個人工環節。
識別:對照預先打印的清單,從一大堆現實零件的標簽、流水卡或合格證上逐項核對,然后是清點數量,記錄結果;
清理:將識別記錄的數據,整理成信息系統要求的格式,也可以認為是數據轉變為信息的過程;
錄入:按信息系統提供的界面錄入到系統中,完成數據輸入。
這樣的過程大量地出現在定單錄入、采購入庫、產品入庫、配套出庫、物料流轉等過程,集成較好的ERP/SCM系統提供了選單方式、提示輸入方式、輸入糾錯等手段,但不可否認的是,ERP本身沒有辦法將識別作業自動化,識別成為ERP系統物流和信息流之間的間隙,而徹底解決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成,最好的方法是條碼和RFID等先進數字識別技術的應用。
數據輸入準確性和及時性
ERP是一個實時的聯機事物處理系統,ERP數據高度共享和數據在不同子系統中共享使用,導致ERP系統對數據及時性和準確性的要求很高,信息的不及時必然影響系統的效率,而數據的不準確將降低系統的可信度,甚至誤導生產和經營的指揮。
測試表明,一般情況下,熟練打字員用手工鍵盤輸入平均300次擊鍵出現1次錯誤,而一般管理人員或庫存保管員將會高許多。加上繁重的人工識別,工作響應速度低和差錯是在所難免的。而一般的條碼掃描設備識別的準確率在99.9999%以上,條碼數據采集的速度也是手工作業無法比擬的,效率是遠遠高于手工輸入。
條碼和自動識別技術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線性的一維條碼。由于一維條碼的容量有限,所以,一維條碼往往用于標識數據庫中的關鍵字段,如關鍵字或關鍵字組合,大量數據存貯在數據庫中,因此,在制造企業中的條碼系統必須與ERP/SCM系統集成,不與ERP系統集成的條碼應用即使成功,也會形成“孤島式的成功”。
1988年出現的二維條碼可以在更小的空間實現更多的信息容量,將信息量擴大到上千以至數千個字符。條碼本身就相當于一個便攜的數據庫或數據文件,真正實現了用條碼對物料的描述,可以隨著人、包裝物、工件、文件、卡片或標簽旅行。此外它還具有可引入加密機制、高可靠性、具有糾錯功能、可表示圖像數據和表示多種語言文字信息等特點,為條碼開辟了更廣闊的應用。
盡管條碼或其它自動數據識別技術在不斷發展,它的作用僅僅在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它們與ERP等企業應用集成之后,將顯出其巨大的威力。
條碼和ERP的集成應用
在制造業中,條碼可以應用到供應鏈或ERP的全過程,下面舉例說明條碼技術在制造企業的業務過程中的應用。
示例一:到貨接收
即便是成功應用了ERP的到貨管理系統,也需要用人工將到貨物料的品種規格輸入到系統中去,然后再找到采購合同、采購訂單與之對應,是一個很煩瑣的過程。聰明的軟件可以通過頁面或Form提供特定范圍的列表選擇減少部分手工輸入,減少了工作量和提高準確度。即便如此,到貨物料的識別核對仍舊是整個物流過程的瓶頸。
條碼技術將改變到貨過程的傳統流程。
現在幾乎所有的先進企業、大公司都要求供應商在發運貨物的外包裝上貼上貨主企業的標準貨物條碼標簽,可以將物料代碼和供應商代碼標識清楚,有的企業采用二維條碼的到貨標簽,更能包含更多的信息。
采用條碼發貨標簽以后,系統的運作流程將發生很大的變革:
1. 到貨經過掃描以后直接采集該物料的數據,自動完成到貨與采購定單核對的過程,改進了ERP使用的效能和實施的難度;
2. 同時可以支持直送工位的供貨方式,大大節省采購到貨至存儲的過程時間、降低庫房面積、物料搬運作業和其它物料處理的成本,是采用精益生產方式的企業增加庫存周轉所必不可少的措施。
3. 條碼標簽的數據經過解碼以后還有助于提高原材料批次跟蹤水平,方便的查找出物料的來源和去處,這對無論是對ISO9000的貫徹,還是采用招回制的行業(如汽車和醫療設備)以及軍工生產都可以極大提高跟蹤響應速度、降低質量成本和有助于挽回企業的信譽。
示例二:原材料和半成品庫存
在有發貨標簽、并且發貨標簽上有物料去向指令的情況下,物料到達庫房或車間,用手持掃描終端掃描該條碼標簽,記錄該物料的到達。主機控制器、倉庫管理系統(WMS)或ERP系統發出該物料去向指令——地點、庫房庫位,并預報它的消耗進度。庫管員或工人按指令存放,并掃描庫位或生產線位置上的條碼標簽,驗證該項物料的位置。每一次掃描都引導下一次任務的執行并更新ERP系統的數據。
在庫存盤點時,條碼將大大的提高效率,減少庫存凍結的時間。通過手持無線終端,收集盤點商品信息,然后將收集到的信息由計算機進行集中處理,從而形成盤點報告。
條碼和ERP集成的系統可以降低30%處理成本、提高物流流轉速度,并改善庫存、在制品或產成品的跟蹤。
示例三:現場和在制品管理
多數企業僅僅在最終產品離開工廠的發貨標簽上應用條碼,這個條碼主要是在客戶方或返維修時才發揮作用。而條碼更有效的作用是在生產過程中對零件的標識和跟蹤。條碼介入生產過程越深越廣,對勞動力和物料成本的節約將越大。
現場再制品跟蹤最常用方法是在裝配件上如在汽車底盤或計算機機箱上貼標識ID號標簽,在每一個工位通過采集裝置記錄重要零組件的信息,如汽車的發動機、計算機主板號、硬盤驅動器等的序列號。每個工序完工后掃入作業工人的ID號、完工時間、檢驗信息等,并驅動下一工序接收。
在制品的條碼能實現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全面跟蹤。當發現某個供應商的某批原材料有問題時,能夠準確的確定受到影響的零件或最終產品的范圍,無論是在庫存狀態或是已經發運給客戶。減少產品招回所波及的范圍和成本。條碼生產跟蹤系統也可以自動建立支持ISO質量保證體系所要求的質量跟蹤和工作歷史文檔、實現復雜的批次跟蹤。因而應用條碼可以促進新制造過程優勢的發揮。
對于ETO/ATO模式的制造商,強調與客戶訂單號對應的個別產品的標識號,不同的產品構型有不同的工藝,所以在ETO/ATO生產方式下,需要采用與ERP現場系統的工藝過程卡片(流轉卡)同步下達的“背負式條碼標簽piggyback labels”。產品上裝配線以后,從工藝過程卡片上剝下指定的條碼標簽并貼在對應的裝配件上。在裝配線的每一個工序,對裝配件和裝入零件的條碼進行掃描,確保每臺客戶定制的計算機安裝的部件正確,作為質量跟蹤的依據。
示例四:質量控制
對物料或批次的生產跟蹤可以在發現缺陷時將廢品或返工的影響范圍縮減到最低限度,從而不僅減少大量的勞動和材料成本,還可以盡量挽回時間的損失。質量跟蹤的關鍵仍舊是對生產過程的記錄。用條碼對生產各個階段物料跟蹤的經驗和技術同樣可以應用于樣品的跟蹤和質量控制。
RFID和ERP結合開創IT新天地
射頻識別RFID介紹
在企業應用中,最有前途的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技術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Data Collection (AIDC) 是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技術。RFID系統由RFID標簽和閱讀器組成:
RFID標簽是一種帶有天線的集成電路IC芯片,數據存在IC上,通過天線與外部通訊。RFID標簽的尺寸、操作模式、精度都有很多種類,成本也差異很大,可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先用不同的種類。RFID閱讀器由一個或多個接受和發送信號的天線、用來將接收信號解碼的微處理器組成。經過處理的數據經由常規的纜線或局域無線網絡WLEN與ERP系統主機相聯。閱讀器可以與手持終端做在一起,也可以是固定式的,安裝在某個位置上,如工廠的入口、到貨庫房的大門、貨架或生產線上。
標簽的信息通過無線電頻率收發。RFID在對象和讀卡器之間不需要條碼所必須的可視的聯系。從而可以在無人照管的情況下完成識別和信息存儲過程。RFID可以穿過包裝物、運輸容器和金屬之外的多種材料讀出。可以同時讀出多達12個RFID標簽的信息。
RFID在制造業的應用潛力
一般將植入RFID芯片的標簽統稱為“靈巧標簽Smart Label”。這種新的識別和通訊技術首先在供應鏈管理上得到廣泛應用。美國重要的咨詢公司Gartner稱RFID在供應鏈中的應用將改變整個行業的進程。目前許多著名制造商和零售商普遍引入在物流管理中試用。
我們則更關心RFID靈巧標簽在制造業的巨大的潛力。在制造業里,RFID除具有對標簽上的條碼和文字的補充外,RFID與ERP或SCM集成的優勢有:
--對在制品和原材料提供實時的跟蹤
--動態的更新或改寫在包裝或標簽上的信息,不需要人工介入或不必在可視環境下完成對產品信息的掃描
--減少供應鏈交接的信息傳遞和采集,以至暫時脫離ERP/SCM數據庫獲取或讀出信息。
以下是某些已經在應用的例子;
--可以利用射頻識別技術提供實時定位系統用來跟蹤成品的位置,如軍工車輛、工程機械的生產、汽車等。
--在每一輛離開生產線的成品上貼上RFID標簽,可以很容易的在從最后測試到裝載運輸的移動過程中跟蹤每一個產品。
--在精益生產中,用RFID的在制品跟蹤系統構成無看板的拉式生產解決方案。零件上貼有RFID標簽,標簽閱讀器嵌在在制品緩沖庫存的貨架上,當零部件消耗到達指定界限時,可向上游發送信號通知生產補充零部件。這種自動看板JIT系統使精益生產的可視化和反應速度大大提高。
--RFID實現車間現場數據采集的自動化。只要零件進入生產線或到達完工區,將自動記錄工序、設備和工人的ID號、加工時間,避免了大量人工進行的滯后的數據輸入、條碼掃描等操作和由此帶來的可能的不精確數據。徹底解決了ERP系統MES實施的信息獲取瓶頸問題。
--復雜產品銷售和維修服務中,產品上的RFID標簽是一個隨產品移動的數據庫,隨時可以讀出它的歷史和質量的記錄,避免了書面材料的人工傳遞或對遠程的主機數據庫的訪問。
ERP和條碼集成應用的效益
條碼簡單易用、成本效益高,而成為應用最廣、最久的向企業應用提供精確數據的有力工具。企業應用軟件的效能的進一步改善在很大程度將依賴于條碼和通訊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ERP可以從條碼應用得到巨大的效益。如:
--改進ERP數據采集的實時性,改善整個軟件系統的反應靈敏度
--減少大多數繁重業務處理的工作量和時間
--全面提高數據精度,改進ERP系統對庫存、計劃、進度控制的可信度
--提供完整的物料和質量跟蹤手段
--提供業務過程進一步簡化和自動化的工具。
必須看到,隨著多數企業和產品的生產模式從MTS向ATO或ETO模式轉變,從大量生產方式向精益方式轉變,對包括原材料、在制品、零件、和最終產品等所有物料的跟蹤和控制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物料和質量的跟蹤將是ERP系統的繁重任務。而采用以條碼等自動識別和數據采集手段,則是化解這日益加重的信息識別和采集問題的有效方法。
我們認為,條碼等先進自動識別技術與ERP的集成,不僅是對ERP數據處理手段的補充,還對實現ERP真正的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對充分發揮ERP的功效起著強有力的杠桿作用。
結束語
先進條碼打印系統、RFID靈巧標簽、無線聯結等新技術能為企業ERP系統提供所必須的實時和精確的數據。RFID帶來新的概念和功能極大的簡化了ERP原來的復雜結構和過程。它們的結合將給制造業、物流業、供應鏈管理帶來新的概念、新的功能和新的增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與條碼/RFID的集成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393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