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0%以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ERP作為企業管理信息化的一種成功模式,其在中小企業的應用是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規范管理流程、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但是ERP也使企業面臨巨大的風險,較高比例的企業ERP項目實施不成功,其中因產品與服務選擇失敗的占一半以上。
1 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
我國的中小企業有其自身的特點:
(1)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型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戰略和組織,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關鍵業務。
(2)利益。不同于大型企業注重長期的效益和利益,作為中小企業, 由于資金有限和市場的風險性,決定了中小企業更重視短期的利益。
(3)成本敏感性。中小企業投資少,利潤少,對盈虧的敏感程度遠遠高于大型企業,在進行大規模投資時更小心謹慎。
(4)人才結構。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和資金的限制,招聘素質高并有豐富經驗的人才很困難,而且自己培養的人才在經驗豐富之后容易流失。
2 中小企業對ERP的需求特點
企業的規模不同,對ERP的要求不同。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常是出自企業自身提高管理水平和優化業務流程來獲取競爭優勢的強烈愿望。由于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比較樸實,強調以較少的IT項目整體投入、相對簡單的日常業務應用、較高的個性化滿足程度,來快速地提升企業管理應用的整體水平。
(1)規模小、業務種類和業務流程比較簡單
中小企業對ERP功能上的需求與大型企業沒有本質區別。中小企業的ERP涉及財務管理、物料管理、需求管理、生產管理、采購管理、銷售管理等諸多方面,只是中小企業管理層次不復雜,數據量不大,業務流程也相對簡單.所以完全可以一氣呵成,不需要分階段,也不需要做局部試點。把部門級的信息系統有機整合起來.最終實現整體運營活動的全面集成和協同。
(2)實施快速、短期回報率高而風險低
一般來講,中小企業規模比較小,資金有限,因此一旦將大量資金投入信息化建設,就希望短期內獲得回報。根據調查結果,中小企業的ERP實施一般不應超過3個月。它們無法承擔一個實施周期過長的項目,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周期越長,風險就越大。
(3)資金缺乏、對成本更加敏感
據統計,在占我國企業總數90%以上的中小企業中,七成以上的企業在ERP上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而國外通常為2%~3%。由于中小企業對成本的敏感性較高,在選擇ERP產品的時候,價格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信息化項目建設時,中小企業更加注重成本收益分析,即通過信息化企業能夠得到什么,是不是合算。更直接地說,中小企業不愿意承擔由信息化帶來的沉重成本,不想通過降低利潤來獲得業務流程的優化,相反,他們想通過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4)人才缺.對ERP產品的易用性有更高要求
中小企業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且員工的IT技能普遍較低,因此針對中小企業的管理軟件產品必須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易學易用。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處于成長階段,變化快,要求ERP產品有很大的柔性,能靈活適應需求。
3 中小企業ERP選型的煩惱
作為國內的中小企業,對ERP的選擇甚是煩惱。從上不上,怎么上,到上什么?一路過關斬將,與自己較勁,與ERP廠商博弈,不知何去何從。
煩惱一:小企業要不要上ERP?
答:只要拿得出錢,上比不上好,早上比晚上好。
對于是否要上線ERP系統中小企業因其自身局限有著不同的考慮:有的企業認為人員素質低,不打算上ERP系統;有的企業認為應徹底了解清楚ERP后再應用;還有的企業認為ERP系統太復雜、投資太大,本身應用有限,因此不準備實施ERP。其實,正是由于這些不足才使中小企業在銷售、生產、采購、庫存、財務等管理方面出現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實施ERP。
煩惱二:分步上還是一次上?
答:一次上。
小企業和大企業實施ERP不同,大企業實施ERP要從局部開始,分階段推進。小企業實施ERP則不能這樣,局部應用無法實現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在全部應用之前,企業人員看不到明顯的變化,容易打退堂鼓。小企業也不必要分階段上,本身小企業管理層次不復雜,數據量不大,業務流程也簡單,完全可以一次性梳理清楚,所以小企業要全面應用,一氣呵成,不要去作局部試點之類的多余之舉。
煩惱三:自行開發ERP軟件還是購買現成的商品軟件?
答:還是購買現成商品軟件吧。
ERP軟件集管理、制造、IT和集成技術為一體,其技術含量高、研發難度大、研發周期長、人才需求高、系統投資大。現成的商品軟件具有基本功能成熟、業務規范、實施周期短的特點,而且針對中小企業的需求還可以進行二次開發,目前中小企業購買現成的商品軟件還是比較合適的。
煩惱四:國產軟件還是國外軟件?
答: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中小企業軟件選型最糾結的就是不敢考慮國外一流產品的價格;擔心著國內產品的質量;惦記著某些小企業產品的對口,卻害怕有今天沒明天的。其實,功能最全的產品中小企業未必能消化,對癥下藥的那個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4 ERP產品與服務選型模型
ERP選型指的是對軟件產品和服務的選擇,ERP的核心是其管理思想,引進ERP的過程是思想灌輸的過程。企業必須在明確企業自身情況及目標需求,了解供應商的實力、行業經驗、長期服務能力后做出理性分析判斷,從而選擇最適合的ERP產品與服務。
解讀這個過程,首先是領導者的管理思想變革。高層領導對ERP的認識不足,將導致ERP選型乃至實施的失敗。中小企業規模小,人員結構扁平,企業負責人更應該對整個實施負起全責,而不應將其委托給信息部門或某個職能部門。常說ERP是一把手工程,對于中小企業尤其如此。另外,企業負責人是否懂得ERP并不重要,哪個小企業的負責人會不熟悉自己的業務?足矣!
其次是調查企業自身情況,包括企業的行業屬性、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等。
然后是明確企業的需求,包括直接需求,即企業各部門日常業務處理和生產流程方面的需求,特別是基層和關鍵崗位的需求;以及核心需求,即影響最大、管理鏈中最薄弱、也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
企業目標層面,要特別注意中小企業上ERP的目的不同則在選型中的關注重點也不同,比如:
如果以銷售為主的企業最希望解決銷售管理問題,因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要想獲得訂單就必須接受挑戰,如何利用ERP,通過合理的調配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來幫助企業實現對訂單和計劃執行的動態跟蹤,全面準確地掌握銷售情況,提高資金回籠的時效性,是他們最應關注的。
再比如以生產為要務的企業最希望解決生產管理問題,如何通過ERP的生產管理模塊,使生產流程、業務流程成為高效的“流水線”,減少生產中因個別物料短缺造成的生產中斷,提高生產線的勞動效率,同時又可減少辦公文檔的傳遞工作,而且可以在處理緊急任務時預先設計出最合理的生產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這是他們最應該關注的。
最后,對于軟件及軟件服務商的分析和選擇則可以按照價格合理、功能合適和技術適用的基本原則,對ERP軟件和軟件服務商分別建立指標評價體系,為企業科學選型提供客觀依據。
圖1 ERP軟件的評價模型
圖2 ERP軟件服務商的評價模型
其中,以ERP軟件評價模型的定性因素描述如下,各中小企業可以根據對自身實際情況和選型戰略的認識,確定各自準則層、指標層的具體評價指標和權重。
圖3 以ERP軟件評價模型的定性因素描述
5 ERP產品選型中的技巧
技巧一:如何看售前演示?盯住三個問題,看透它。
ERP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知識系統,僅僅通過售前演示,你連該系統1%的功能都沒有了解,而如果你僅僅根據這還不到1%的了解就去選擇一家系統,那想不上當都難。
盯住哪三個問題?
一是模塊覆蓋面。假設該產品有采購、銷售等模塊,但沒有庫存預警模塊,而庫存預警這部分又恰是您企業最需要的,怎么辦?記住,有和沒有是質的問題,好與不好是量的問題,做得哪怕不深,隨著產品研發和升級會有改善的可能,但如果沒有,何時會開發新模塊就不由您說了算,除非有明確的后續開發計劃,也請其提供書面資料,口頭許諾沒用。
二是選定一個企業最關心或認為最重要的流程,要求從頭到尾完整地展示出來。一個流程下來,基本上就能看出軟件的設計思路。比如,展示的是生產訂單生成及生產訂單下達這樣一個流程,流程中生產訂單的狀態要由開放狀態手工改為下達狀態,才能進入生產過程。這樣就可以考慮一下,您企業一次的生產訂單下達量有多大,是幾張還是成百上千張,訂單狀態的改變是否可以成批處理?這時提問,有的放矢。如果系統不能成批更改訂單狀態,意味著此軟件是設計給業務量非常小的企業使用。
三是看數據提取的難易程度。通俗地講就是作報表。該產品有沒有供用戶使用的報表編制工具,這個工具是只能提取和財務有關的數據還是其他業務數據也可以提取?是否需要有計算機知識的人才可以編制?一套軟件如果提供了靈活的報表編制工具,將會直接提高20%以上的使用滿意度。
技巧二:這個字段是什么意思?千萬別問這樣的問題。
頭一次接觸ERP感覺新鮮,當顧問打開一個屏幕或PPT,發現好多字段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脫口而出:這個字段是什么意思?
請千萬別問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可能被ERP顧問專業名詞的解釋(當中可能夾雜著若干專業術語和英文縮寫)所蒙蔽,進而自動幻想出ERP系統的高深和管理的神奇;另一方面可能就此陷入某個一知半解的細節漩渦,而把最重要的目的遺忘。因此,顧問講解和演示時都不要輕易發問,等他講解的某一流程(特別是企業最關心的)告一段落時,集中發問,有的放矢。
技巧三:對待ERP顧問的介紹“勿激動, 別失望”
“魔鬼都藏在細節里”。太多ERP系統在售前顧問嘴里是相當的美,但當實際應用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到處都是問題,這時大呼上當,后悔晚亦!
來做講解的ERP顧問有的表達能力強,甚至極具煽動性,這時企業負責人請千萬別激動;有些ERP顧問表述則平淡無奇,說話不那么吸引人,您也千萬別以此作為對ERP產品的評價,而錯失一款合適的產品。而對于ERP顧問的講解則需要聽話聽音兒,不論是對所有的提問都回答Yes,還是對提出的問題表示系統目前還沒有解決方案,都需要負責人細致的觀察和理性的判斷。
技巧四:結合具體業務,選型不累也不難
中小企業ERP選型務必結合具體業務,深入下去,這樣選型其實不累也不難。這里舉一個具體例子,某私營中小企業,分為三家公司,一家公司主做香料外貿,另外兩家則是同一老板投資的香料廠,都有獨立財務。
這是一家典型的小型集團架構企業,以流程制造+外貿業務為主。因此在進行ERP選型時需要考慮:三家公司之間涉及頻繁的內部往來交易,是否需要整合?貿易公司接單,從工廠出貨,是“搬磚模式”還是“加工模式”?如果是“加工模式”,請問所有的料都是工廠準備嗎?有貿易公司備的料嗎(如工廠使用貿易公司進口的原料)?貿易公司和工廠結算時,是怎樣的定價機制?固定內部轉移價?按工廠的成本加成?按貿易公司的訂單價格倒扣?貿易公司和工廠結算時,只結加工費嗎?工廠存在視同銷售給貿易公司的子件嗎?兩家工廠都能生產同樣的產品嗎?接單之后如何決定將當前訂單放在哪家工廠生產?兩家工廠互為上下游的供應關系嗎?……
6 中小企業ERP產品指南
目前,國內ERP產品市場上國外產品和國內產品百花齊放,大體上可以分為高、中、低端三檔次,對應大型ERP與中小型ERP產品市場。
圖4 國內外高、中、低檔ERP產品
目前高端ERP產品市場呈現出由國外廠商SAP、Oracle與本土廠商用友、金蝶等寡頭壟斷的局面,而中低端市場則是群雄逐鹿、競爭激烈。隨著高端管理軟件市場的日益飽和,中小企業市場成為拉動需求的新增長點,高端管理軟件廠商紛紛將業務重點向中小企業市場轉移,推出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ERP產品,比如SAP All-in-One、SAP B1、Oracle Business Suite、用友U8、金蝶KIS等。
對中小企業的ERP產品選購從經濟、技術等角度提出如下建議:
ERP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投資較大,包括軟件費、硬件費,還可能會有咨詢費、服務費、培訓費等。因此,應該合理安排資金,保證ERP的購買不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作。
隨著SaaS和云計算模式的興起,中小企業在軟硬件的投入上,可以采取租用方式,這就不用考慮軟硬件環境的維護與擴容升級等問題,最大限度地降低初期投入的金額。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中小企業ERP產品選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