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經常講,倉庫有多大,庫存就有多高。此言論雖然有點片面化,但的確反映出來了一些倉庫管理者的煩惱和痛苦。當初上ERP系統的初衷就是想要把庫存降下來,現在ERP系統也在運行,但庫存確越來越大。因此,一些管理者開始迷茫。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ERP系統并不是萬能的。倉庫說白了就是一個水庫,怎樣合理控制水位和監測到準確的庫容數據就非常重要,ERP系統反映的僅僅是一些數據,當每天面對不斷更新的各種數據,你有沒有及時去找到相應的策略來處理這些事情。
運行了ERP系統后,管理者的時間觀念首先要改變,因為這是一個共享的信息化平臺,你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會影響到這個數據庫,一個失誤的操作都會對生產產生致命的打擊,比如電腦輸單員輸單的準確率、輸單的及時性、倉庫管理員對手上單據的及時傳遞、任何移庫的動作及時反饋到系統等。其實,倉庫的各種基礎數據是ERP系統數據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ERP基礎數據庫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倉庫的基礎數據,其二是工程的BOM表,其三是各種計劃參數、采購參數的設置等。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明白,倉庫基礎數據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操作人員的電腦輸入速度要快,準確率要高,同時要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及時處理完各種單據,保證當日的單據當日處理完畢,更不能留著單據過夜。做不到這一點,很難保證系統數據的準確。輸單員同時必須嚴格更據流程來操作,保證任何一個動作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不能隨意根據個人意志來庫存調整(INVA)\修改發料需求(PICK-BOM)或隨意建立庫位(LMMT)。輸單員還要養成事后檢查的習慣,經常去分析發料差異,發現可疑的數據及時處理并更正。所以說,輸單員的素質很關鍵,因為進去的是垃圾(carbage in),出來的也是垃圾(carbage out),系統數據質量的好壞基本上是把握在電腦錄單員手里。同時,還有一些影響系統數據的其它因素,比如物料編碼的規范性和單一性,物料編碼盡量是用數字來進行組合,反映的含義要簡單明了,具有擴張性。要絕對避免一物多碼和重復編碼的情況,否則就會產生錯誤的物料需求。
倉庫管理員對ERP這個信息平臺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應用ERP系統后,倉庫管理員完全拋掉做手工帳這一方法,必須去適應用系統帳的思維習慣,這對他們來講既是一種解放,也是一種提高業務水平的動力源。丟掉手工帳后,倉庫管理員記錄的工作量減小了,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整理物料,去處理手中的單據。完全依賴系統帳的工作模式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境界,然而,這種過程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系統數據準確無誤,倉庫管理員才能完全信賴,才會給他們的工作帶來較大的幫助,倉庫管理員只有細心認真的工作才能保證系統數據的準確。他們必須熟悉和深刻的體會到倉庫管理的要領。他們必須跟電腦輸單員一樣,認識到單據及時傳遞的重要性,單據千萬不要積壓和丟失,按照規范的要求填寫等。
倉庫管理員必須對所管的物料的數據非常敏感,保證賬物相符是他們的第一責任。維護庫存物料的賬物相符和庫位相符,與一名物料管理員的管理水平、工作態度等是分不開的。從物料到倉、然后送檢這一刻開始,他們必須保證對庫位的鎖定,對位入庫。當然,為了節省材料入庫的等待時間,我們可以采取逆勢思維,先將材料入到"O"庫位,然后送檢,如果不合格再退貨。因為合格材料的概率肯定大于不合格的概率。倉庫管理員的工作是一個外向型的工作,他除了要求內部領料員的配合外,更多的是要求我們的合作供應商的大力支持,比如送貨單是否規范、物料編碼和行號是否對應、是否有采購下達的PO#、材料包裝是否定額統一等,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最好的辦法是我們除了對自己進行培訓外,還要對合作供應商的培訓,引導他們走向規范化。ERP系統運行后,之前一些好的方法和管理原則一定要堅持,這些都是保證這個信息化平臺正常運行的有效基礎,比如實行倉庫的封閉式管理,避免閑雜人員進入,為了保證材料儲存不變質,一定要堅持按照先進先出來發料,為了避免材料的混淆,對發出的材料要求一次性出庫等。
然而,在現實的管理當中,很多結果是違背管理者當初意愿的,ERP系統已經切換了,系統也運行正常了,但在這個時候,你卻發現庫存并沒有真正降低,反而越來越高了。這時候,懷疑的聲音多了起來,到底這個信息平臺有多大的作用,誰都保證不了,但是,可以肯定的說,造成這些后果的真正原因不是系統,而是人。是因為人沒有嚴格的執行系統的建議,或者是對配件的產出率或者是損耗率的經驗把握不足。嚴格按照系統的物料需求計劃進行采購或生產是很關鍵的,任何超出訂單的采購或者是生產都會導致較多物料的呆滯,所以針對采購訂單(PO)和生產訂單(MO)必須建立一套審核的機制,認真分析系統的需求產生情況,對超出訂單數的情況嚴格控制。產出率和損耗率的設定必須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些參數的范圍設置要合理,太高太低都是不合要求,特別是在訂單型生產(Face to order)的企業里,對訂單的生產影響非常大。寬量太大,造成配件積壓,寬量太小,會影響訂單的正常生產。采購和計劃員有責任對這些參數保持較高的警惕,并應該對事情產生的結果負責,更不應該把責任推加給ERP系統,因為維護系統是他們的職責范圍。ERP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只會告訴人們相關的數據,特別是呆滯期較長的一些物料數據,必須引起管理層的重視,應該有專人對這些數據進行需求分析以及產生呆滯的原因,并對這些事情進行處理,只有每天堅持處理這些呆滯期較長的物料,并杜絕類似情況的產生,呆滯的庫存才會降低。
在現代企業管理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企業建立信息化平臺后,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除了提高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水平外,也要重視與企業的這個信息化平臺的溝通交流,也就是所謂的"人機對話"。只有這樣,管理層對這個信息平臺的期望才能真正實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如何通過ERP系統合理控制庫存數量?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4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