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隨著社會信息化需求的不斷增長,市場涌現出各種軟件系統,如何做出科學、客觀的選型困擾著軟件客戶,成為制約計算機軟件在產業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現有選型手段通常是管理者與軟件專家根據經驗作出抉擇,由于缺乏統一的度量評測標準,主觀性和片面性較強,不利于選取合適的軟伴。
為了控制軟件開發過程和提高軟件質量,軟件度量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軟件產品的整體狀況進行科學、客觀的測評,對指導軟件選型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2 軟件選型的過程模型
軟件選型主要涉及客戶、IT咨詢機構和軟件供應商:客戶是選型過程的主導者;IT咨詢機構提供技術、方案等,是選型的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產品、獲取利潤,是選型的利益關聯方。綜合以上三方的意見,需要考慮的選型因素有:
(1)需求分析:不同的客戶在進行軟件選型時,應將關注重點放在最能創造價值的軟件模塊上,而且要用一套科學、合理的規則來控制軟件可能涉及的活動和信息流,同時要有管理人員從全局的角度提出建議、處理日常事務的人員反映現存流程的問題和咨詢人員提供一般的理論支持。
(2)軟件自身的因素:包括使用軟件的費用(如:購買費用、實施費用、維護費用等)、軟件的技術特性(如:兼容性、自身質量等)和供應商提供的客戶服務(如:實施服務、培訓服務、售后服務等)。
基于以上兩方面的因素,結合現有選型流程,本文提出了一種軟件選型過程模型(如圖1所示),對軟件選型過程進行階段性劃分,明確每個階段的具體目標和主要內容,以指導軟件選型:
圖1 軟件選型過程模型
(1)明確選型目標:選型是為了在眾多競標軟件中選取合適的產品,因此在進行具體的度量之前,應該明確購買該軟件的目的,再一次明晰客戶的具體需求。
(2)設計度量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從適用范圍分為通用型指標體系和個性化指標體系,其中的指標根據性質又分為主觀性指標和客觀性指標。由于采用度量模型主要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主觀性,因此應盡量使用客觀指標;但是,由于軟件本身及其度量過程的特殊性,很多質量因素不可能完全量化為客觀性指標,必須設計一些主觀指標,由軟件開發專家、系統工程專家、經濟學專家、業務人員和管理者組成專家小組,分別對其進行相關領域的評分。
(3)確定各個度量指標的權重:結合軟件的設計要求和客戶需求,確定度量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具體的權重或其所占比例。
(4)得到每個度量值:對客觀指標,按照各個度量指標的詳細說明進行測量,從而完成原始度量數據的采集,得到針對某一特定產品的度量指標值;對主觀指標,由專家小組進行分數評定。
(5)得到軟件最終分值:通過對權重矩陣的相關度函數進行計算,綜合各個度量值,得到該軟件產品最終的度量分值。
(6)給出文字評價:對于最后得到的度量分值,由專家小組分別從功能、性能、文檔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統一的文字評價,以供最終的選型決策。
(7)詢問客戶是否需要對現有軟件進行優化:因為優化方案的設計需要額外的費用,所以要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來決定是否對現有軟件方案進行改進。
(8)提出優化方案:如果客戶要求優化則進行這一步,即由專業人士根據已有的度量指標及其權重來改進現有方案中度量指標相對較低的質量因素,從而得到在現有的技術和經濟條件下的最優軟件方案。
3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度量模型
度量模型可以建立起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之間的定量聯系,使最終的度量結果更符合參與選型軟件的實際質量狀態,有利于客觀、準確的軟件選型。
本文以圖1所示的軟件選型過程模型為基礎,根據模糊綜合評價和層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設計了針對軟件選型的度量模型(如圖2所示)。該模型分為單因素判斷、二級模糊綜合度量、—級模糊綜合評價三個層次:
圖2 軟件選型度量模型
(1)單因素判斷
單因素判斷就軟件度量數據對指標體系中各個度量指標的影響進行分析,再將這種影響關系映射到度量系統的指標體系中。
例如:在“產品管理”模塊中保存一條數據需要5分鐘,這條度量數據不但說明了軟件的功能(屬于功能指標部分),還涉及到軟件的使用性能(屬于性能指標部分),因此可以向指標體系添加如下度量分析內容:
if 保存時間=“5分鐘”and響應程度=“很慢”and操作感受=“極不方便”
then ADD(軟件運行能力,“較大負面影響”)ADD(軟件使用能力,“很大負面影響”)其中,“軟件運行能力”和“軟件使用能力”指的是具體的度量指標,所有指標構成指標集U(U1,U2,...,Un);“較大負面影響”“很大負面影響”構成決斷集V(V1,V2,V3,V4,V5)=V(“很大正面影響”,“較大正面影響”,“一般正面影響”,“較小負面影響”,“較大負面影響”)。
根據指標體系中的相關指標和具體的軟件度量數據,生成模糊關系統矩陣:
其中,rij(i∈(1,2,...,n);j∈{1,2,3,4,5,})表第i個指標受到rij個j級影響。
(2)二級模糊綜合度量
二級權重模糊向量(A2),是指在二級指標子體系統中,各度量指標相對于最終結果的重要程度。其中Ak={ak1,ak2,...,aki,akn}(k指二級指標所對應的一級指標的編號;i∈{1,2,...,n}指的二級指標的編號),aki表示在第k種一級指標所對應的二級指標中第i個二級指標所對應的權重。
例如:一級指標“可擴充性U4”由兩個二級指標構成:U4{U41,U42}=f數據結構可修改擴充,系統功能可配置},所對應權重為:A3={0.6,0.4}。
二級權重模糊向量(Ak)通過德爾斐(Delphi)運算得到,二級綜合度量結果(Bk)是表示一類二級指標度量結果的一個模糊向量。
Bk={bk1,bk2,...,bk5}
Bk=Ak¤Rk
其中符號¤表示模糊運算算子。本模型采用加權平均型算子bkj=
其中bj表示評價結果中第j種影響的數量。
(3)—級模糊綜合評價
一級模糊關系矩陣(R)由二級模糊綜合度量結果合成而來,即:R={B1,B2,...,Bi,...,Bn}。其中Bi成為二級模糊綜合度量的結果,n為一級指標的數量。
一級權重模糊向量(A)也通過德爾斐(Delphi)運算得到,一級綜合評價結果(B)通過模糊運算得到,即:B=A·R;B={b1,b2,...,bn}。然后把評價結果化成綜合評價分數。
例如:令“很大正面影響”為5分,“較大正面影響”為3分,“一般正面影響”為1分,“較小負面影響”為-3分,“較大負面影響”為-5,算出最后的得分:F=B*{5,3,1,-3,-5}。
(4)度量結論生成
客觀、合理、人性化地生成軟件最后的評價結論是軟件選型度量模型的重要部分,最終分析結論生成的根本根據是指標體系及其權重具體運算所得的軟件度量數據,與軟件產品的各項功能、性能屬性相互對應,同時還要參照評價過程的中間結果,并隨時注意動態調整分析結論庫的各個評價。
例如: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向度量結論庫添加如下評價:
If Larger(運算速度,10)then Add(“該軟件的處理能力很強”)
If Lower(界面可理解程度,3)and Exists(陌生按紐)then Add(“該軟件需要加強交互界面的設計,提高可操作性”)。
4 系統實現及有效性分析
4.1 原型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本文根據圖2所示的軟件選型度量模型,在調研了相關人員的基礎上,設計出軟件選型度量的原型系統。系統主要涉及以下用戶角色,其頂層用戶圖如圖3所示。
圖3 系統頂層用戶圖
(1)系統管理員:負責系統管理、基礎數據維護、報表生成等。
(2)軟件使用單位領導:負責選型目標制訂、數據審核、監督數據的正確性、準確性等。
(3)軟件選型負責人:負責組織選型活動的執行,具體指標體系的確定,度量標準的研定等。
(4)軟件選型團隊成員:負責選型的具體執行,包括相關數據收集、相關指標的度量等。
(5)軟件專家:負責為選型提供建議和意見,為一些不可客觀度量的值提供主觀性評價。
系統功能主要分成用于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系統維護和與軟件選型項目相關的具體功能這2個主要部分,其系統架構如圖4所示。
圖4 軟件選型度螢系統的系統架構
系統的核心模塊有:
(1)指標管理,管理軟件選型主要涉及的兩類指標:一是通用指標(指在不同軟件選型項目中都要度量的指標),系統將其作為初始數據預置到系統中,客戶可以根據項目需要作簡單調整;二是特定指標(與特定的軟件選型項目相關),隨軟件類型和客戶需求不同而不同,在軟件選型項目確定后制定。
(2)度量管理,主要包括原始數據的管理、度量指標的轉換、異常檢查等。
(3)綜合計算,主要是根據模型算出每個參與選型的軟件最終的評測得分。
本系統采用分層設計,將模型層和項目層分離:在模型層可以單獨對指標體系和度量模型進行管理,保證了指標體系和度量模型的開放性;在項目層可以訪問模型層的內容,但不能對模型層的內容進行修改,保證了評價的客觀性,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展性。同時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將數據項、指標、子特性、特性作為對象來處理,數據項組裝成指標,指標組裝成子特性,子特性組裝成特性,使得系統更加容易理解和維護。
4.2 系統有效性驗證實驗
通過模擬一個從事機械制造的公司(下稱“MK公司”)選擇ERP的過程來驗證本系統的有效性。
MK公司以汽車檢具的設計、開發、制造、銷售以及汽車整車車身研發、設計為主,員工約300人,年產值約2億人民幣。選型小組的目標是:適合本企業、總擁有成本最低、風險最小。實驗根據選型相關的因素選擇了以下幾種ERP產品作為候選產品:A軟件公司的ERP8E,B軟件公司的K3 V11.4,C軟件公司的V12.1。
由于篇幅的限制,實驗只通過對“生產管理”子模塊中部分功能建立度量指標體系及其權重來驗證本系統的有效性。針對MK公司ERP的指標體系分為四級,如表1所示。
通過對每個候選產品根據表1所示的指標進行度量,得到每個產品每個單指標的度量值,例如A軟件公司的ERP8E的部分度量值如表2所示。
表1 針對MK公司ERP的指標樣例
表2 A軟件公司的ERP8E的部分指標度量值
根據前面的度量值,根據模型中的計算方法,最終計算出每個產品的綜合度量值,如表3所示。
表3 綜合度量值
從表3可以看出,C軟件公司的ERP更加符合MK公司的需求。
通過以上實驗發現,運用本模型的難點在于選型需求的深入分析和指標體系的建立,指標體系及其權重的確定對度量結果有很大的影響。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軟件選型的相關因素和基本過程進行研究,建立了針對軟件選型過程的通用模型,設計了可以應用于軟件選型各個階段的度量模型,使得軟件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關注的具體度量指標及其分值進行跟蹤、監控和調整,并開發了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軟件選型度量原型系統,為軟件產品的正確選取提供了手段和工具。
由于軟件技術的推陳出新,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深化軟件選型與度量的研究工作,擴展和完善過程模型,不斷尋找適合軟件選型的、可持續改進的度量方法,完善軟件選型度量系統,使其成為軟件選型的有效工具。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用于ERP軟件選型的度量模型及系統實現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1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