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最近幾年走訪接觸與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有關于中小生產型企業在信息化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現將我所認為生產型企業信息化管理容易產生的幾大誤區整理總結出來與大家共勉:
1、企業信息化主要是為了提高整體效率,不是為了提到個人工作效率。
2、企業化不只是單純的事后統計。
3、整體效率需要所有的人工作是相對有序的,完全有序也是不太可能的。
4、在發生意外時,系統是可支持及時調整的。
5、要承認計劃的變動性,完全希望計劃不發生變動是不太可能的。
6、有時計劃的變動是被動的,一些外在的因素可能導致原先的計劃無法執行,這時需要系統能及時的反應該情況。
7、信息化管理的應該是任務對象(批次),而不是種類,實際物流及生產任務發生后的任務對象之間應該有相關性,而不是獨立的。
8、非實際物流或生產及資金流的動作盡可能不要在系統處理的過于復雜或理想化。
9、信息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并不可能一步到位。
10、軟件的穩定性及擴展性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條件,許多企業信息化的失敗的主要因素是因為軟件用了一段時間后,速度變的很慢且要調整一些功能無法進行。這也是為什么軟件公司一般都不太愿意提供試用的原因。一試,什么問題都暴露了,客戶發現軟件與他們提供的資料差別實在太大。
11、先要解決企業的主要瓶頸的關鍵因素,而非減輕個人工作量或加強某些已做的還可以的工作。
例如:假設目前的瓶頸是目前生產計劃總是完成不成,且主要是因為物料短缺而不可執行。
那可能的因素有:
1、庫存數據不準確
2、計劃制定的不合理
3、物料是有,但一時總是找不著
4、計劃制定合理,但采購單沒有及時形成
5、計劃轉化成物料需求計劃非常困難
6、采購合同及時形成了,但供應商不守信用
7、物料送到了,但總是有質量問題
8、物料是有,但領用后,在車間堆放管理混亂,一下子找不到
也可能以上因素都有,但權重不太一樣,如果從保證信息化成功的角度出發,要有以下幾個必要因素:
1、企業要確認先解決的問題,分步實施
2、供應商提供的軟件是能解決以上所有問題的,且可能分步實施
3、供應商的軟件能解決大部分問題,某些問題需要做一些二次開發,這需要軟件有擴展性
實際發生的物流及生產信息是要及時記錄的,如果事后記錄,會有以下問題:
1、任務間的相關性無法有序協調
2、誤導調度人員
3、數據不一致
要及時記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般的ERP或信息系統都是設計成非及時記錄的,這樣做的原因是制造業行業性太強,ERP廠商希望能將他們的產品用于所有的行業,所以記錄都只是反應一些產品及數量,另外任務單之間也是沒有相關性控制的。
制造業的信息化系統應該是一個能應對企業發生非正常情況時的調度系統,而非一個理想化的計劃系統。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生產型實施ERP系統應避免的幾大誤區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5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