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的前輩塑造了一個強大的商業帝國,在混亂無序的市場中建立了新的規則,但他要為這個帝國開辟新的發展脈絡,令其變得更加穩固
多年前,柳傳志送給楊元慶一件頗有象征意義的雕塑一只高飛的雄鷹。那時,柳傳志為楊元慶高聲朗讀了雕塑上的一行文字:“展翅高飛,高到被全世界看見!”
如果說,深諳中國國情與體制是柳傳志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那么彼時,聯想的繼任者楊元慶面臨的局面不僅復雜而且更加陌生。
雖然他的前輩已經塑造了一個強大的商業帝國,在混亂無序的市場中建立了新的規則,但他要為這個帝國開辟新的發展脈絡,令其變得更加穩固。
對于既有的規則,他不僅要進行重塑,甚至要嘗試改變。
他還要適應新的時代,穿越野蠻瘋長的年代之后,聯想需要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幻莫測,同時,他還要讓公司不斷走出國門,在一個更加純凈的商業環境里博取勝利。
本土傳奇
1994年,在柳傳志創辦聯想的10年之后,楊元慶激情澎湃的職業生涯開始了。
柳傳志說服準備出國的楊元慶,讓他來執掌聯想剛剛成立的微機事業部。很多年后,人們說楊元慶的出現和微機事業部的成立是聯想的轉折點,但在當時,只有海外代理經驗的楊元慶總是被懷疑的目光籠罩。
柳傳志說,讓楊元慶出來,是放手一搏。
楊元慶滿懷激情,決心做一名破局者。他想到,未來有一天,聯想的微機事業部可以和世界上那些耳熟能詳的PC巨人對戰,是一件多么興奮的事情。他開始重塑微機事業部。在此之前,與微機有關的員工散布在各個部門,機構龐大,卡夫卡式的官僚作風異常嚴重。楊元慶將一個產品的整個流程作為基礎梳理微機事業部的管理邏輯,摒棄了過去那種以所有產品生產的某一個環節為根基的舊體制,獨攬微機事業部大權,削減掉300名員工中的三分之二,留下精兵強將,接著,震撼市場的產品問世。
1994年的中國PC市場充滿變數。大部分人都認識到個人電腦的時代即將來臨,但依然沒有找到出路。他們認為,個人電腦很快將成為電視一樣的家用電器,諸多廠商迫不及待地把計算機引入到家用電器的領域中。
事實證明,這是一條錯誤的道路。
而楊元慶看透了這一點,他認為,價格昂貴的電腦不可能成為家用電器,至少當時不能。楊元慶指出:“為中國三億個家庭提供的電腦,一定要和他們的購買能力相適應。”于是,他把新一代電腦命名為“Economic”。E系列電腦的價格只是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而在中國的商業史上,以經濟性作為賣點,聯想,是第一個。不久之后,柳傳志宣布:1994財年第一季度微機銷售指標,提前15天完成了。
楊元慶的成功獲得了公司的認可,這個沉默寡言的年輕人的能量開始不斷迸發出來。同樣是在1994年,聯想一邊高喊“民族品牌的大旗”,另一邊卻在楊元慶的帶領下開始復制惠普模式。
他不斷打破公司既有的體制,廢除“直銷模式”改為“代理制”,當今天的人們高喊“渠道為王”的時候,早在將近20年前,楊元慶就已經奉渠道為圭臬了。
他本身也獲得一次難得的洗禮,他不斷沖到市場的最前端,不斷沖破各種阻礙,不斷擊退同行業一次次沖擊,他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把聯想微機的市場占有率從4%迅速提升到6%。他一方面撫平年輕人對他的嫉妒,另一方面也果敢地直面那些不服氣的“老人”們。他開辟了一個新的市場,并且努力成為最優秀的,至少是其中之一。
時間推進到1996年,楊元慶的“野心”噴薄欲出。他告訴手下,要讓聯想微機在中國擊敗IBM、康柏和AST、惠普。他計劃在3年時間里趕超這些IT大鱷,盡管當時聯想微機的市場份額還不足康柏的三分之一。
外界以為,聯想當時的武器就是價格戰,但楊元慶卻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遠:“我們不能只看今天的價格,更應該看到未來的價格。”隨著技術的提升,PC的價格必然會不斷降低,而那些宏大的跨國公司跟聯想比起來,的確反應遲緩。3月15日,聯想宣布旗下“奔騰”系列電腦全線降價,那是全世界計算機市場上出現的最早的萬元以下電腦。而在聯想降價的很長時間里,跨國對手們依然按兵不動,眼看著市場份額被聯想搶走。
此時的楊元慶內心也一定非常復雜,為了降低價格,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動,他一擊即中,而且,他還要徹底改變這個行業的游戲規則。
就在1997年初,聯想宣布自己的微機在中國擁有最大的市場占有率,而人們對此充滿質疑;但到了這一年年底,IDC宣布,聯想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達到10.7%,把老對手IBM遠遠甩在了后邊。
讓世界聯想中國
2000年,在這個嶄新的年頭來臨的時候,柳傳志已經決定把手中的大旗交給楊元慶了。他告訴自己的朋友“公司業務下降的時候,我不能退;現在聯想蒸蒸日上,我決定退了”。
在交接儀式上,柳傳志表達了他最豪邁的祝愿:希望有一天,楊元慶能去美國白宮走走,和美國總統見見,談談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就像江澤民主席見韋爾奇和戴爾一樣。
當時,聯想2000年第一財年獲得了豐厚的收獲:聯想家用電腦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42%,和上一年相比增幅為97%,遠遠高于楊元慶50%的目標。到了秋天,美國《商業周刊》把聯想列為“全球科技百強”中的第八名。
柳傳志的精神還在,楊元慶還需要花費將近10年的時間,消化前輩思想,并塑造另一個新領袖,那就是他自己。
楊元慶意識到,聯想集團和那些世界級公司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他開始渴望讓公司邁向更廣闊的天地。他率領公司10位副總周游美國,他宣布在未來的5到10年里,讓聯想進入世界500強。但的第一步是,要讓世界知道聯想。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楊元慶決定讓聯想成為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擺在他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要更換公司的英文名稱。
一直以來,Legend—傳奇這個聯想品牌包含著公司濃厚的感情色彩,對于楊元慶來說,這個單詞凝聚著他無數心血、理想和堅持。但這個辭藻太過完美,很多其他國家的公司都在使用,要沖進國際市場,必須改變。
Lenovo是生生造出來的詞,含義是“創新的聯想”。到了2003年,人們就記住了這個商標:在新聞聯播播出之后,Legend慢慢被融化,消失在土地上,而Lenovo緩緩升起。
最終,聯想成為了2008年奧運會“電腦技術贊助商”。這個贊助商是排他性的,其背后的含義是,至少在奧運會這個戰場上,聯想取代了IBM。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楊元慶對未來的判斷和努力,似乎區別于他的前輩柳傳志。
柳傳志對技術創新沒有那么強烈的崇拜,他更熱衷游離在體制之間,長袖善舞般地打造自己的企業。
楊元慶是另一個思路。他是營銷奇才,但樂于追隨時代和技術的變革。這也正好迎合了柳傳志的那句話:“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接力棒傳到楊元慶手里的時候,時代已經深刻變革。
雖然大部分人對聯想的歷史充滿贊譽,但抨擊和“聯想危機”也曾經喧囂塵上。30年前,聯想的目標是銷售額達到200萬;20年前,這家公司的理想是讓國產微機占領中國市場;10年前,聯想征戰海外;而現在,聯想和楊元慶的夢想是,成為一家充滿魅力的國際化公司。
2004年夏天一個平淡無奇的早上見證了聯想的雄心一家年銷售額30億美元的中國公司居然鯨吞了年銷售額130億美元的世界級公司,進而成為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當這個消息傳到IBM的時候,員工們說:“我們要為一家沒聽說過的公司工作了”,“以后工資就變成人民幣了”。
將IBM的全球個人計算機業務收入囊中,而這項收購完全超越了事件本身,具備更深層次的價值。這家強調民族性的企業終于實現了蛻變,進入了國際化浪潮。而那時,商業世界最熱門的話題是,西方企業正在吞并中國公司和市場,中國企業在夾縫中艱難生長。但聯想的“反撲”則意味深長,甚至激發了大部分人的愛國心。當時美國《時代》周刊主編法里德 扎卡利亞曾經評價:“21世紀頭十年影響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既不是2001年的‘9 11’事件,也不是隨后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而是‘中國的崛起’。”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也是中國商業崛起的一個明證。
柳傳志和楊元慶不同,他是個懂得妥協的大師;而楊元慶果敢,甚至專斷。IT界流傳的說法是:沒有楊元慶,聯想不敢收購IBM。
當時,柳傳志已經把公司的權力交給了楊元慶和,但他沒有想到,這兩個優秀的年輕人因為收購面臨了如此強大的壓力。在并購復盤的首日,聯想股票報收于2.575港元,跌0.1港元,跌幅3.738%。外界開始質疑聯想的收購是否成功,他們看見了太多收購失敗的案例,歷經坎坷的聯想會是一個傳奇嗎?
一個新時代
跨出國門的聯想,在2008年也難逃金融危機的厄運。這年底,聯想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公司虧損9000多萬美元,這是聯想11個季度來首次虧損。2009年2月5日,為了擺脫虧損,退隱江湖近五年的柳傳志重新出山擔任董事長,而楊元慶退居為CEO,“楊柳配”再戰江湖。
但時至今日,人們發現,柳傳志的回歸有著精神的意味,而讓聯想重生的還是楊元慶。他的戰略非常明確:一個拳頭防守,守住中國市場和海外大客戶這兩個核心業務;另一個拳頭出擊,開拓新興市場和消費業務,用進攻得分。憑借“雙拳戰略”,聯想終于在2009年11月初的二季報上,終結連續三個季度虧損的噩夢,楊元慶上任CEO時說的“一年內扭虧為盈”的承諾提前實現。
接著,截至2011年9月底,聯想實現銷售額77.86億美元,同比增長35%,創出歷史新高;凈利潤1.44億美元,同比大增88.9%。這一年,聯想進一步提升在國內、海外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的市場份額。除中國市場以外的新興市場同比增長38%,市場份額達到8%,其中印度市場份額提高3.5個百分點,俄羅斯市場份額首次達到兩位數。
這份財報讓柳傳志放心,因為這是柳傳志復出后3年里最具成就感的戰績。于是,柳傳志在此時離開聯想,而楊元慶又一次成為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在這家中國公司崛起的路途上,充滿了九死一生的磨礪,充滿著信念、財富和權力的糾結,也充滿著對夢想和現實的平衡。
在收購IBM之后,楊元慶就曾告訴員工,以后英語是我們的官方語言了。之后,他像盛田昭夫那樣,把家搬到了美國,他開始用英語演講,他和那些國際知名企業家站在一起介紹自己的產品。他還沒有去到白宮,但當他把一杯水倒在聯想筆記本電腦上而電腦安然無恙的時候,俄羅斯前總統普京笑著問:“如果倒的是二鍋頭會怎樣?”楊元慶告訴他:“也許筆記本的性能會更好。”
Gartner報告顯示,聯想已經躍居PC行業全球第一,而IDC的報告顯示,聯想與第一名的差距縮小到0.2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只是表象,代表聯想集團業務和國際化的成功,而楊元慶本人的特質推動了這種變化。對于一個公司來說,聯想的國際化路途也許并不那么漫長,但對于楊元慶來說,這似乎就是他一生都在做的事情。
1984年,柳傳志創業剛剛開始,他面臨著無數磨難和阻礙,他喜歡引用魯迅的話說:空氣稀薄,大家都睡著了。你最先醒了,感到窒息,有一種臨死前的恐懼,卻發現四周都是鐵壁,捶打不開。
30年后,柳傳志憑借自己高超的“妥協”技術打開了鐵壁,而楊元慶則在鐵壁之外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楊元慶與聯想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