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飛光纖信息技術與持續改進部經理 查玉峰
一、企業概況
1.長飛公司簡介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88年5月,是當今中國產品規格最齊備、生產技術最先進、生產規模最大的光纖光纜產品以及制造裝備的研發和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和銷售通信行業廣泛采用的各種標準規格的光纖預制棒、光纖及光纜,也設計及定制客戶所需規格的特種光纖及光纜,包括特種集成系統。長飛擁有最完備的光纖及光纜產品組合,為全球通信行業及其他行業提供各種光纖光纜產品,包括廣播及電視通信網絡、公用事業、運輸、石油化工及醫療。
2.長飛信息系統發展歷程
長飛信息系統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1991年至2000年為起步期,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了獨立網絡建設、分散的軟件應用、郵箱、網站建立、單機防病毒、車間獨立的軟件在運行等;2001年至2012年是快速發展期,建立了千兆以太網、實現了企業級安全防范、實施了ERP、CRM、WMS、B2B、BI、設備管理等多套系統并不斷升級完善車間信息系統及信息安全審計、各種監控系統等,且實現了系統集成;2013年長飛的信息化開始進入深化應用期,長飛認為信息化必須跟企業的管理密切結合,所以在組織結構上,將原先的IT部門和持續改進部門合并,成為現在的“IT與咨詢改進部”,在職能上將IT應用、開發、維護以及績效管理、成本降低、增加效率等方面進行合并,使持續改進與IT技術緊密結合。另外長飛還實現了信息安全管理( ISO27001)、BI系統的廣泛應用、FIS系統技術輸出、為適應企業發展,建立ODN車間系統,開始建立OVD工藝車間管理等。
二、商業智能或績效管理系統的規劃、選型和實施過程
1. 商智能系統的規劃
在做商業智能系統的規劃時,長飛和很多企業一樣,面臨著困難點:IT部門沒有做過數據分析或者業務分析的經驗,尤其是沒有做大數據分析的經驗。所以在系統的規劃上存在很多的困惑。長飛的思路是這樣的:不妨先做報表,然后在實踐中通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習數據分析,再提煉出分析套路。這樣做確實有不足的地方,會帶來很多返工的工作,整個的分析思路會不一樣,數據的抽取和數據倉庫的搭建都不一樣。對此,我們需要具備快速的轉換能力,包括軟件本身的能力和人員的能力。
2. 商業智能系統選型
在系統選型方面,我們也有很多的困惑。第一,是知識不對等,品牌這么多,選大品牌還是小品牌,選國外的還是選國內的;第二,是案例的不確定性,我們會要求廠商提供一些案例并現場參觀,但別的企業做的好的,自己能不能做好呢?實際上這涉及到很多問題。例如這些最早實施BI的企業往往是大型企業,在IT人員的儲備,資金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條件;第三,是需求的不確定性,對未來的需求不確定等。長飛的思路是這樣的:首先要考慮預算及持續投資能力;第二是系統的易開發性,以便快速應對業務及決策層的需求;第三要關注開發速度和快速響應,最后要培養出企業自己的實施隊伍。這樣的思路,不足點在于,我們選擇的系統可能不是最佳的,而是次佳的選擇,但一定是一個持續可用的系統。
3. 商業智能系統的實施過程
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需求定義和分析
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需求定義和分析。在數據分析時,對數據要有明確的定義,例如數據項的意義是什么,它的業務流程是是什么,發生在哪個業務環節,在哪套系統中,甚至在系統的哪個菜單中等,這些信息應該都是清清楚楚的。表格中不能表現的問題,也應該有清楚的備注。
數據的準確性必須有保障
在實施BI系統的過程中,企業碰到的最大的問題,往往是數據的不準確,以及數據的不及時。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例如多個系統,且未做集成,或者有 手工帳;業務與系統分離,事后記賬等。應對之策主要有:
*系統之間做集成,取消手工帳;
*產生多個系統之間數據對賬表,每日進行監控,有差異的一定要提醒,實現日清日結;
*設置緩沖環節,緩沖環節中只有當天的某個業務的數據,正常情況下為0;
*采用技術手段,防止錯誤發生,例如條碼技術、RFID技術,實現筆筆清。這也需要應用系統的配合。
實施的過程中會有反復
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存在反復的現象,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新增監控報表;或者因為做的肯定不是單純的報表,肯定是可以向下鉆取、能夠追溯原因的表,在做的過程中,會發現這樣鉆取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必須得做更改。要應對這個問題,需要擁有快速響應的能力。如果搭建一個數據倉庫就要花很長的時間的話,一旦邏輯發生變化,改動的工作量就會非常大,項目就可能失控。
運行速度要有要求
對商務智能軟件來講,內存運算是一項基本的要求。如果一個頁面打開需要1分鐘的話,用戶的體驗肯定不好。作為數據分析員來講,如果按照一個邏輯就能找到原因的話,當然好。但是這種事情并不能經常發生。他需要進行各種組合分析,或者在不同的頁面上來回跳轉。在做這種分析的時候,分析的連貫性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運行速度很重要。
本文根據長飛光纖信息技術與持續改進部經理 查玉峰在2014中國制造業業務分析與績效管理信息化論壇的發言整理而成,未經本人確認!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智能分析系統規劃、選型和實施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