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芯片市場最大的動作是博通欲以130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通信業芯片巨頭高通。盡管被高通董事會一再拒絕,但博通似乎沒有因此而退縮。經過短暫的沉寂之后,最新的消息顯示,在遭到高通的兩次拒絕之后,博通極有可能針對高通發起代理人大戰和惡意收購,即通過董事會成員改選獲得高通董事會控制權,進而促成此次收購交易獲得通過。
以小吃大,博通絕活再度上演
關注全球芯片產業發展的人都知道,現在的博通其實并非當初人們所熟悉的博通科技。現在的博通叫“博通有限”,是2015年安華高收購博通科技之后繼續沿用博通(Br
OAdcom)這個品牌而來。2015年,安華高宣布斥資370億美元收購加州的老牌芯片公司博通,其中包括170億美元的現金和200億美元的股票。2014年博通的營收為84.3億美元,而安華高則為42.6億美元,而當年安華高的市值都不到370億美元。為這筆交易,安華高融資了90億美元。
如果再把時間往前推一點,2013年安華高就已經溢價40%以66億美元收購了硅谷圣何塞的存儲芯片公司LSI。而在收購之前的2012年,LSI年營收25億美元,凈利潤1.96億美元。而安華高2012年的營收額只有24億美元,甚至低于自己的收購對象。
可見,在安華高收購博通之后,這種以小吃大的個性也被博通繼承下來。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目前高通排名第三,博通排名第五。1300億美元的報價要高于博通當前1100億美元的市值。近兩年受專利授權訴訟和反壟斷調查的影響,高通股價已從2014年的最高點縮水30%左右,但目前市值仍近千億。博通在此時提出對高通的收購要約,除了繼續展現出以小吃大的本性之外,也有些乘火打劫的味道。
收購高通,更像是一場資本游戲
在科技行業,以小吃大的收購案例并不多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背后大多有外來資金支撐,這些資金要么來自銀行貸款,要么來自私募基金。由于博通收購高通涉及的資金規模高達1300億美元,分析資金來源的最大可能是由銀行貸款和私募基金的組合形式。
現在的博通是由安華高2015年收購而來�;仡櫚踩A高的發展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以資本驅動并購的發展史。安華高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1961年,當時僅僅只是惠普旗下的一個半導體部門——SPG。1999年后從惠普剝離出來,成為新成立的科技公司Agnent Technologies旗下的半導體業務部門。此后,由于運營成本高,拖累公司的總體利潤率,并且還讓公司暴露在芯片行業波動的風險中,因此面臨再次被剝離的境地。直到2005年,KKR、銀湖以及淡馬錫資本共斥資26.6億美元,將SPG收入囊中,并將其命名為Avago(安華高),其中10億美元為權益資本,剩余的16.6億美元為債務資本。
隨后,私募巨頭對安華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到2007年,安華高便已經實現營業收入15.3億美元,較2006年增加了近2億美元,同時,損失由一年前的2.3億美元,減少至1.6億美元。與此同時,安華高的資本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通過持續產生的現金流逐步償還此前收購的債務,在約3年多的時間內,將原先息稅前收入(EBITA)約5.5倍的債務降低至約2.5倍。
2008年10月,在收購完成后不到3年,安華高正式提交上市申請,盡管遭遇了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下,但安華高依然于2009年成功上市,以IPO發行價區間上限每股15美元發行,籌資總額6.48億美元,超過此前計劃的4億美元。上市后,安華高的市值達到35億美元,較當年KKR、銀湖和淡馬錫收購的總價提高了近10億美元,由于初期權益投資額僅為10億美元,3年時間,投資安華高的私募巨頭就獲得了超過3倍的收益回報。
或許是嘗到甜頭,此后安華高便一路通過兇猛的并購交易,實現業務和規模在短時間內的迅速擴張。2013年,安華高宣布以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LSI,在這起收購中,私募股權基金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銀湖以10億美元可轉債的形式投資安華高,僅這筆投資獲利便超過3倍。到2015年,安華高的市值已經超過300億美元,與上市時的35億美元相比,6年時間增長了近9倍。
然而,安華高的并購并未止于此,很快就瞄準了下一個并購目標,體量更大的另一家行業巨頭--博通。2015年5月,安華高宣布以170億美元的現金加上200億美元價值的股票,總額370億美元并購博通,這筆交易創造了當時科技行業規模最大的并購。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進行之前,銀湖管理合伙人Kenneth Hao是博通董事會成員之一,他所處的角色無疑對最終并購的成功起到了關鍵作用。幾乎在宣布收購博通的同時,銀湖也宣布將此前幫助安華高收購LSI的10億美元可轉債轉換為10億美元現金和1380萬股安華高股票,以當時每股約150美元的價格計算,這批股票價格約20億美元。
合并完成后,新成立的博通有限公司總市值達到770億美元,年收入高達150億美元,這起并購擴充了安華高專利技術積累,新公司的專利數量在全球半導體供應商中排名第九,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安華高在芯片領域,尤其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移動、數據中心及
物聯網等領域的行業地位。與此同時,通過這次以小吃大的成功并購,安華高由一家在美國市場并不知名的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外國公司,搖身一變更名為博通,收購完成后,新博通的市值繼續突飛猛進,截至2017年11月6日,市值已經超過1100億美元。這筆收購也同時意味著行業格局即將發生重要變化,在收購之前,無論是安華高還是博通,都無法與行業中處于絕對主導地位的英特爾或高通相提并論,然而,合并完成后,新博通躋身行業第一集團,具備了與行業領頭羊一較高下的資本。
從安華高通過一路的兇猛并購。如今,新博通又瞄準了原先的競爭對手高通,背后強大的資本財團支持讓這家十年前的小公司發展為今天行業中的兇猛巨獸,一切似乎是有備而來,目標似乎也是志在必得。
阻力重重,或許高通并沒有想象的美
對于博通的收購要約,高通的態度十分明確。從高通高層表態來看,當前高通發展良好,并沒有被收購的需求和必要。但自今年以來,高通的確麻煩不斷,先是陷入與蘋果的訴訟糾紛,后又遭到歐洲的反壟斷調查。受此影響,高通股價自年初以來已經下滑超過20%,此時博通拋出的收購要約,無疑有些乘火打劫的意味,讓高通很難接受。如果收購成功,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僅次于英特爾和三星,但此樁交易仍面臨重重阻力,除了高通本身反對被收購以外,收購過程必將受到監管機構的反壟斷調查。
1985年成立的高通,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無線通訊芯片制造商。凡是使用高通提供基帶芯片的手機,則必須要繳納專利費。在高通的幾個主營業務中,QTL業務線也就是技術專利授權部門在營收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在2013、2014、2015年分別貢獻了30%、29%、31%的業務營收,相當于每年80億美元左右。除專利授權費用之外,高通也按照手機整機價格抽取一定比例分成,抽成比例雖不透明,但業界稱一般比例為3%-5%。“高通稅”的普遍存在讓高通近年來糾紛四起,除了與蘋果的糾紛案之外,在中國大陸、韓國和中國臺灣都被開出了巨額罰單,2017年歐盟已經著手對高通實施反壟斷調查。
倘若博通能成功將高通收入囊中,收購之后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專利授權費和整機價格提成的問題。面對手機市場的下滑,高通稅已經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壁壘,反高通聯盟正在變得日趨強大。
其次,高通已經因為涉嫌專利授權與基帶芯片壟斷受到了包括中國大陸、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政府開出的巨額罰單。博通收購高通后,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反壟斷調查是避免不了,結果如何也是未知之數。到時要想順利過關,博通必將在反高通聯盟的圍剿下大幅降低專利授權費用。這無疑會影響收購高通之后的收益能力,收購價值大打折扣。
第三,博通收購高通所覬覦的除了大量的移動芯片專利技術之外,還有高通對未來5G無線業務的布局。在3G和4G時代,由于手機制造商飽受高通稅的困擾。在5G時代,各大廠商正在加緊對5G無線專利的爭奪,高通在5G無線領域的專利數量已大幅降低,如果博通想通過收購高通保住在5G時代無線業務領域的領導地位基本已無可能。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博通收購高通,更像是一場資本游戲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support/1112152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