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介
濟鋼始建于1958年�,F有在冊職工3.18萬人。產品以中板、中厚板、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為主。1991年濟鋼鋼產量突破100萬噸;2003年鋼產量超過500萬噸;2005年鋼產量達到1042萬噸(其中主體區產量800萬噸)。2012年生產鋼693萬噸、鐵735萬噸、鋼材711萬噸,銷售額377億元。目前主要裝備有:3×1750m3+1×3200m3高爐共4座;4×45t+3×120t+1×210t轉爐共8座;2500mm雙機架中板生產線、3500mm雙機架厚板生產線、4300mm雙機架寬厚板生產線、1700ASP生產線、冷軋雙機架生產線、小型材生產線各1條。
2008年3月,山東省為推進全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組建了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濟鋼作為山鋼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2009年以來,210噸轉爐、4300毫米寬厚板軋機和3200立方米高爐相繼投產,標志著濟鋼“十一五”技術改造主體框架基本完成,從此踏上了由大到強的轉型發展之路。近年來,濟鋼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先后榮獲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山東省優秀循環經濟企業等榮譽稱號。被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列為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的循環經濟示范企業。
二、參評信息化項目詳細情況介紹
(一)企業信息化概況
濟鋼是工信部指定的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的標桿企業,信息化經歷了綜合集成、協同創新等深化應用階段,覆蓋了企業生產過程、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形成了以產線管理智能化、企業商務智能化、業務財務一體化為核心的智慧企業框架,構建了從基礎自動化(L1)、過程自動化(L2)、產線管控(MES)、經營管理(
ERP)、決策支持(BI)等完善的冶金信息自動化五級體系架構和業務支撐平臺,實現了橫向全覆蓋,縱向全貫通的目標,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水平、管理水平、決策水平,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
濟鋼信息化水平一直處于行業前列。先后入選中國信息化百強企業,獲得信息技術應用國家倍增計劃優秀項目獎,榮獲全國企業信息工作先進集體、工信部首批“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試點示范企業”稱號、山東省信息安全先進單位、國家級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等稱號。
(二)參評項目背景
企業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規范業務管理,減少人為因素,使生產經營透明化,濟鋼目前已經構建了產線管控(MES)、經營管理(
ERP)、決策支持(BI)等完善的冶金信息化體系架構,信息化系統數據共計10T,年增量200G。在目前鋼材價格下降、全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嚴峻形勢下,進一步實現扭虧增效的目標,需要建立濟鋼信息化監控平臺,從信息化視角監控企業生產經營業務,并充分利用現有數據進行數據挖掘,把數據轉化為知識,最大化發揮信息化的作用,為公司提供決策支持。
(三)項目目標與實施原則
實施目標:
1.濟鋼作為國家級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標桿企業,技術水平位于行業先列,通過建設信息化監控平臺保持兩化深度融合的先進水平,提高業務流程在線管控能力。
2.提升信息化管理與專業管理深度融合水平,督促信息化應用單位業務操作準確、及時、規范,使系統數據準確有效的反映生產經營的真實情況。
3.通過信息化監控,進一步實現訂單推動下的物流、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的四流合一。
實施原則:
為了使信息化監控平臺既適應濟鋼的需求,又面向未來發展的需要,結合當前實際,系統擬采用立足當前,節約投資,搭建實用平臺和分期建設的原則。
1.實用性原則
監控系統體系框架的設計將適應系統濟鋼管理體制的實際情況,具備方便的人機界面、易于使用。
2.經濟性原則
搭建一個經濟的監控平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設備,最大限度減少硬軟件投資。
3.可用性原則
監控管理系統的部署不應對已有信息系統結構、安全策略等方面做較大修改和調整,對現有系統性能影響最小化,不能干擾系統的正常運行。
4.擴展性和分期建設原則
系統架構設計應遵循業界標準,并提供開放、靈活的信息交互及管理接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本次建設主要完成監控中心硬件的搭建,今后將根據需要不斷完善。
(四)項目實施與應用情況詳細介紹
濟鋼信息化監控平臺應用軟件開發采用定制開發的方式進行,主要開發了下列功能模塊:
1.硬件監控
硬件監控利用現有資源,無縫鏈接,整合到信息化監控平臺。分為網絡、服務器和機房環境監控。
1)信息網絡監控
監控網絡主干拓撲,掌握主要網絡設備運行率、資源使用、專線流量、機房狀態等運行基本情況。
2)服務器監控
監控主要系統(OA、
ERP、MES、能源中心等)服務器硬件的情況,包括運行率、資源利用率、宕機時間等內容。
3)機房環境監控
針對各服務器所在的機房包括通訊樓2樓、5樓機房、熱軋機房等進行監控,監控機房的溫度、濕度、煙霧等指標。
4)內外網站監控
監控內外網站運行情況、網站信息發布情況等。
2.系統監控
系統監控包括系統用戶監控、系統流程監控、系統接口監控三部分。
1)系統用戶
系統用戶監控包括
ERP系統、MES系統、計質量系統、遠程計量系統、OA系統等信息化系統的用戶權限及用戶數量。
2)流程監控
流程監控包括OA流程和ERP流程,其中
ERP系統135個業務流程,形成了5個一級流程(生產、銷售、財務、采購、設備)。
3)系統接口監控
接口監控主要是監控
ERP系統的業務處理接口,出現問題時系統提示。
3.應用監控
應用監控主要包括庫存監控模塊、訂單監控模塊、采購監控模塊、發貨監控模塊和任務平衡監控。
1)庫存監控
本系統庫存是指原料、半成品、成品庫存。庫存過大造成資金占用,產生一定的庫存成本及倒運成本,造成浪費,庫存過小會造成生產中斷,因此合理的庫存是生產經營順利運行的保證。
負庫存:實際事務處理中的物流與ERP中的信息流不同步,就會產生ERP負庫存,即從ERP系統來看,沒有入庫就出庫了,這在實際生產經營中是不合理的流程,會造成庫存管理混亂,財務核帳物料價格不準確,給財務工作帶來負擔。
庫存監控就是全面監控原料、半成品、成品庫存及負庫存,并按產品分類總共26項監控指標,通過設立負庫存考核指標,對負庫存進行重點監控。
2)訂單監控
目前公司都是按訂單生產,流程如下:
圖1 按訂單生生產流程
訂單修改后訂單需要掛起,然后重新經過審核、審價釋放流程。
訂單監控就是對各個產線的訂單從創建到結算的全流程監控,包括當月訂單創建量、虛擬訂單量、釋放訂單量、排產訂單量、補產量、取消量等9項監控指標。尤其重點監控訂單取消量和釋放后取消量兩個指標。通過對訂單的全流程監控,及時清晰地了解到各個產線的生產結構情況、訂單交付情況、質量情況,為公司相關領導提供了決策支持。
3)采購監控
采購監控包括礦、焦、煤三大類共15項重點監控指標,從當月入庫量、結算量、暫估量、未結量等方面全面分析采購系統,其中煤炭暫估量,直接影響煉鐵成本,通過對該指標重點監控,10月份暫估量已經降低20%(本月結算是指本月ERP入庫后完成發票匹配的量;本月暫估是指本月ERP入庫后沒有完成發票匹配的量)。
4)產銷異常監控
產銷異常監控是指從產品下線到發貨開具質保書的全過程監控,正常業務處理流程見下圖:
圖2正常業務處理流程
根據流程圖設定監控目標,并進行監控,工作內容如下:
-
建立產銷環節標準體系,對不同的操作環節設立明確的操作標準。
-
從5月份開始分析4月、5月份的產品發貨數據,3500產線、4300產線各有3萬多條,并延伸到各個周期,根據模型計算出操作時間。
-
根據分析的歷史數據,并和專業管理部門討論確定了不同的周期標準時間,超出標準時間的視為異常,是我們監控的重點。
-
對于通報異常的指標,各產線根據“班事班畢”的要求,不斷整改,提高了操作及時性,保證了物流信息流一致。
產銷監控模塊作為我們信息化監控平臺的重點監控模塊,具有很強的理論依據,所有指標都是對現有數據經過數據加工、數據深挖掘得出的,充分利用了現有數據資源,具有很強的績效評價指導意義。首先各個監控周期的時間都是純粹的操作時間,利用信息化技術,去除了工藝時間及特殊需求等,完全是正常業務下的操作周期;其次信息化中心作為信息化主管部門,及時通報異常,督促整改,有效跟蹤落實,聯合各專業管理部門全方位監控,目前各個異常點都在向有利方向發展,縮短了操作時間,保證了信息化系統精準高效運行,從而實現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一致。
5)任務平衡監控
監控ERP任務的投入產出是否平衡,對不平衡的數據進行報警提示,督促業務操作單位及時調整。
(五)效益分析
項目創新總結:
1.信息化監控平臺從采購、庫存、訂單、產銷方面,以信息化的視角全方位透視公司的生產經營業務,系統的指標直觀清晰地反映出了工藝、生產組織、管理上的異常點,為管理提升、生產優化指明了方向。
2.從企業數據分析決策的角度設計開發,所有功能模塊的數據都是在現有信息系統的基礎上經過數據挖掘、加工,把數據轉化為知識,為公司決策提供支持。
3.通過對異常數據的分析及監控,督促業務操作準確、及時、規范,使系統數據準確有效的反映生產經營的真實情況,保證系統運行精準高效。
4.信息化監控平臺通過組件化開發,能夠方便的實現系統功能的擴展。
效益分析:
1.信息化監控平臺的數據都來自公司的ERP、MES、計質量等信息化系統,這和財務核算的數據來源一致,統一了公司的數據口徑。
2.通過對庫存的監控,大量降低了負庫存,從之前的每月負20萬噸,降低到了負1萬噸以內,減少了資金占用。
3.各單位對監控月報提示的異常指標進行分析整改,推行“班事班畢”、“日清日結”的操作理念,并加強了本單位的業務監控,各項監控異常指標均不同程度降低。如發貨處理周期異常(實物發貨不能結算)的比例降低了20%,對定金定貨的資金回收降低了風險,目前物流管理中心已經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異常指標還在下降中。
4.通過對訂單各環節操作的監控,提高了各銷售單元對訂單操作的嚴肅性,堵塞了管理漏洞,降低了訂單取消量,提高了訂單效益測算系統的準確性。
5.信息化月報通過對異常環節的風險提示,為業務單位找到了管理提升的目標和方向。最終判定周期的長短,影響公司待驗庫存高低,通過對最終判定周期異常的監控,督促及時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待驗庫存、降低公司資金占用。通過試運行的幾個月,判定異常的指標下降了10%。
三、企業信息化未來發展規劃
在鋼鐵行業形勢異常嚴峻的形勢、信息化建設已達到一定階段、信息化資金投入有所降低的情況下,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已有的海量數據資源,將資源利用作為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分析,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信息化支撐體系,為企業管理創新、降本增效、扭虧增盈提供新手段。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大數據時期濟鋼數據挖潛增效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41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