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RP技術在企業財務工作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對ERP技術的應用缺乏明確目的
ERP技術在現代企業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究其失敗的原因是大多數企業在運用時目的不明確,甚至很多企業使用它完全是為了面子問題,認為只要企業使用ERP技術就能夠提高其地位,忽視了ERP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和原有系統進行磨合,它是著眼于企業的整體而不是局部,它需要企業全體人員的配合。而現實中,許多企業忽視了人員的培訓和系統流程的調整。這樣,就勢必造成了ERP技術在企業應用的失敗。
(二)混淆了ERP系統與財務系統的概念
許多企業領導認為ERP系統就是財務系統,其實不然。財務系統只是ERP系統中的一部分,財務軟件僅僅能夠完成企業財務核算和管理,而ERP系統是涉及到整個企業管理的信息系統,實現了企業資源管理及業務流程管理的一體化。其包括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制造資源管理、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銷售管理等幾大子系統。在ERP系統中信息可以共享,ERP系統的使用,使得企業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取經營過程中的各項財務信息,使財務信息更加規范化。
(三)不規范的基礎數據限制了ERP技術的應用
我國許多企業在信息化應用程度上都比較低,沒有規范的基礎數據。在這種情況下將ERP技術全面運用到企業各個領域,就勢必造成大多數企業處在ERP實施的低級階段運行。其具體表現在:一是企業基礎資料管理不統一;二是企業業務流程不規范,基礎數據不準確,如物料基礎數據、工藝路線等等都缺乏準確的數據;三是基礎管理比較薄弱,不能根據以上數據來指導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而這些基礎數據恰恰是會計系統所依靠的基礎數據,由于基礎數據的不準確性給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
(四)ERP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會計角色
ERP技術在企業的運用,使會計人員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變化。影響最大的是原本由會計人員來完成的基礎丁作已被有關的各業務部門的人員來完成,業務部門操作完成后由ERP系統自動將數據傳人會計信息系統,由會計人員審核后記入相關的賬戶,并自動生成報表。因此,ERP技術的運用對傳統會計T作影響很大。但由于對ERP技術認識不足,就使得企業的會計人員對ERP技術的實施缺乏了解。許多會計人員不愿意放棄原已習慣的工作方式去適應ERP系統,他們甚至希望ERP系統在設計上能適應他們原有的工作方式。這樣,無論從思想上還是技術上都難以適應會計信息系統環境的改變,給ERP技術在企業的推廣造成難題。
(五)ERP技術的運用與財務人員培訓的滯后
據了解,企業大約70%的信息被財務管理人員所掌握,這些信息對企業高層的決策影響很大。因此,財務管理人員對ERP系統的理解、掌握程度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著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財務人員在ERP技術教育和培訓方面的缺乏、滯后,導致ERP技術在企業運用得并不理想。企業財務人員只會操作財務系統,不能主動地運用網絡系統提供的數據和信息,更談不上對ERP管理思想的理解,這樣就無法利用ERP技術為企業財務控制、財務決策和戰略管理服務。
(六)ERP技術的運用給會計檔案管理帶來了影響
雖然我國商品化財務軟件功能已經比較完善,但由于各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差異,一般企業財務軟件的應用實際上也僅限于模擬手工會計上的業務處理,尤其在會計檔案管理上,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由財務部門統一管理,在ERP系統下會計檔案管理模式已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由于ERP系統下存儲在計算機中的會計電子數據與各業務子系統存在密切關系,在財務部門打印的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已無法反映會計核算的全貌,更無法實現對一些重要會計信息的搜索和查閱,傳統的以紙張作為媒介、由財務部門統一保管會計檔案的模式,實際上已經不適應ERP環境下的會計檔案管理要求。因此,企業內部亟須建立一套適應ERP系統的會計檔案管理模式。
二、ERP技術在財務工作中應用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明確ERP技術使用目的
ERP技術與傳統的管理思想不同,要讓企業高層領導明確它對眾多管理方面將產生深遠影響。ERP技術的應用是對傳統思想的挑戰,它必然給企業管理者的慣性思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它推進了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改變,是企業傳統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轉型。在ERP實施過程中,企業領導要清楚ERP的實施是一個長期工程,要持之以恒,切不可半途而廢。企業領導要明白通過ERP的運用,對企業財務、銷售、采購、庫存、應收應付款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生產和物料需求計劃、成本管理、服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均可實現自動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它的應用使企業的各種業務數據高度集成共享。企業領導只有下決心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的應變能力,才是贏得競爭的根本保證。
(二)明確ERP概念,做好企業財務工作
ERP是集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于一身的現代化管理系統,會計信息系統是其核心內容。所以企業在使用ERP技術之前,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制定好相關的制度,為會計信息系統提供準確必要的基礎數據。ERP實施之后,財務人員只需將從ERP系統外的原始會計數據輸入賬務系統,其他的數據處理及業務子系統的數據,都可以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從而提高財務工作效率,使會計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時,滿足企業現代管理需要;另外,運用ERP技術,財務人員也能從繁雜枯燥的記賬、算賬、報賬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精力參與企業的預測和決策服務,在經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利用ERP技術,規范企業基礎數據
不準確的數據無論是在手T系統還是計算機系統下都是不允許存在的,因為不準確的數據只能在計算機的運行下繼續產生錯誤的結果,甚至將錯誤繼續放大。因此,企業應完善相關責任制度,要求數據操作的各個環節都要有專人負責,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ERP技術在企業的運用,恰恰對物料基礎數據、工藝路線、庫存記錄等都作了標準的控制,不規范的數據ERP系統不允許其通過,從而規范了企業的基礎數據,為EPR技術在企業成功應用奠定了基礎。
(四)加強財務人員培訓,盡快適應角色的轉化
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使ERP技術在企業的應用成為必然。這樣,應用人員對ERP技術本身的理解,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如果企業相關人員對于ERP的應用進行排斥,勢必造成ERP技術在企業應用的失敗。為了更好地發揮ERP的效用,要求企業相關人員對此要有科學的認識,加強培訓是理解認識ERP的唯一途徑,能讓他們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因此,培訓應注重兩個方面:一是通過ERP相關知識的教育,使其提升知識結構,讓財務人員主動地接受新觀念、新方法;二是通過加強培訓,改善其有關操作技能,提高會計人員學習的主動性。只有企業與ERP供應商相互配合,做好全員培訓,才能實現財務人員素質的提高,使ERP更好地為企業財務管理服務。
(五)轉變思路,改進會計檔案管理模式
ERP技術在企業的實施,對傳統會計檔案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原有會計檔案管理的辦法,既能滿足ERP系統本身業務流程的需要,又能滿足會計系統檔案管理的要求。
因此,建議實施ERP系統的企業,對會計檔案管理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模式:一是企業會計檔案管理部門集中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是企業把分散在各個業務部門的會計檔案按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將會計憑證按編號由小到大統一進行整理裝訂,送交到企業檔案管理部門集中保管。二是各業務部門分散式保管模式。這種模式是各業務部門將自己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自行保管。三是企業會計檔案管理部門集中與各業務部門分散保管模式。這種模式是將以上兩種模式結合起來,企業會計業務中所涉及的如增值稅的抵扣、企業所得稅的交納、產權變動、資產的處置等重要業務所形成的會計檔案,集中在企業檔案部門或財務部門集中管理,而一些零星的、平日正常發生的業務形成的會計檔案,仍保留在各業務部門分散保管。
那么,在實際工作中對會計檔案的管理到底采用哪種模式,這就要求各企業從實際出發,對會計檔案的管理既要做到有利于會計數據的采集,又要方便未來會計檔案的開發與利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4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