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年間,商業應用系統和商業智能(BI)發展為相對分開的和獨特的市場。原因有很多。首先,商業應用系統一直未能交付如它們所承諾的那種優質管理信息,所以用戶不得不轉向其他系統和供應商。第二,IT企業將商業項目劃分成碎片的最佳實踐導致在技術上職責之間的邏輯分離。因此,商業應用系統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業務處理的系統,只有一小部分利用一些嵌入的分析做為決策的支持。商業智能(BI)基本上成為一種無限制的分析工具箱,相對獨立于商業流程。這使得用戶在已經發生的事情上建立報表,但在某種程度上那是商業流程的一種分離。
這導致了兩個結果:商業智能(BI)在企業經理人員當中的使用滲透率不高,而商業應用系統的分析能力卻帶給這些人越來越多的挫折。高管們不得不依靠數據提取和電子表格的混合來獲取大量信息,他們原以為IT說過可以從商業智能(BI)和商業應用系統中獲取這些信息。隨著分析系統日漸增長的采用,這一狀況正在改變,尤其是績效管理的應用軟件,消除了這些鴻溝,并為商業用戶的需要提供了正確的解決方案。然而,許多IT企業還未意識到這一點,并且繼續延續著商業智能(BI)與商業應用系統之間的分離。
什么是績效管理,IT是如何互補商業智能(BI)和商業應用系統的?
績效管理的成功不僅僅是提供技術和應用。成功的績效管理體現在它的使用、接納、適用性以及傳遞于企業的各個層面。績效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將經營活動與商業策略連接起來。指標是關鍵,因為,如果指標是精心挑選的,他們就能對戰略目標的成功與否做出合理的權衡。
應用系統,工具和基礎設施是專門用于支持績效管理的技術。盡管有可能會嘗試在沒有技術支持之下實施績效管理 (通過專注于績效管理的方法),但要真正成功地實施績效管理,它必須有一組分析軟件的支持,而這些分析軟件的組合就構成了部分的商業智能(BI)和績效管理策略。大多數的大中型企業是如此的復雜,試著用手動處理的平衡計分卡和電子表格等這樣的方法來管理他們,總是不能有效地將績效管理的理念與直接提升商業流程和嵌入在員工的日�;顒又械牟呗赃B接起來。
最后,績效管理項目必須觀察企業之外的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采購供應商,甚至是市場競爭者。
商業智能(BI)與商業應用系統是如何融合的?
分析應用軟件套裝商業智能(BI)的性能專為某一特定領域或商業問題。分析應用軟件包含預定義的數據和過程中的工作流,和一套預制模型、分析和交付的性能。分析應用軟件可以作為一種可配置的解決方案從不同的供應商那里購買,也可以由內部的團隊建立(或由咨詢公司第三方建立)�?冃Ч芾響孟到y是特種的分析應用系統,應該在管理和治理方式上與其他重要的商業流程套餐和事務處理系統(例如,企業資源規劃( ERP)或客戶關系管理(CRM))相似。這些應用系統有工作流管理的性能可以對管理流進行管理。
所有這些分析應用系統在許多層面為商業用戶增添了價值。他們消除了商業智能(BI)與商業應用系統兩個系統之間的隔閡,因為他們為商業智能(BI)補充了商業的內容,而在商業應用系統中提供了必需的分析能力�?冃Ч芾響孟到y具有高度的分析屬性,但會以套件的形式出售,并且支持商業流程。所以,從管理和治理的角度來看,他們喜歡“傳統”的商業應用系統更甚于商業智能(BI)。這意味著企業現在必須將兩個“世界”放在一起考慮,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商業的兩個方面來分別對待。
商業應用系統供應商正在更多地關注“嵌入式分析”,這種分析性能作為他們整體商業應用軟件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提供給用戶。但是,在商業應用軟件的嵌入上也有不同的程度, 而且高德納公司已發現三種風格鮮明的嵌入:
在查詢點上的嵌入(附帶的流程):這是一種通用的分析并不只針對任何特定商業流程。他們需要用戶初始化一個分析活動和決定需要采取什么行動。嵌入很簡單,例如,當它通過門戶網站呈現。比如說: 一個銷售人員在一個單一的查詢角度里,從一個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上觀察客戶的主數據和從一個財務系統上觀察支付歷史記錄。
在決策點上的嵌入(流程中的人為干預): 這些分析是針對于一種商業流程而且內容是源自于流程中一個特定的決策點。仍然需要人為的干預來闡明合理的行動。比如說:用戶正在處理一個銷售訂單,分析提供了事務處理過程之內的內容并顯示客戶的付款歷史和其他數據,然后用戶可以決定是暫停訂單還是履行訂單。
在流程中的嵌入(自動化處理):這些是針對 流程中具體的決策點。分析是嵌入在流程執行應用軟件中,而且系統會自動推薦下一個最佳的行動。理想的情況下,系統會基于企業的目標自動優化決策。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商業智能和商業應用系統的持續融合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1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