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就是以整體優勢的實現為目標,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及資金流進行科學的設計、規劃、控制和管理,使得物流供應的各個環節以其內在聯系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實現流管理從一個公司延伸到供應鏈上的全部公司的目標。它在商品供給的鏈條中,基于 Internet/Intranet 的供應鏈交互的信息管理下,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運作方式,企業間就商品在流通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管理活動,加強相互間的合作,形成戰略聯盟,通過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預測的共有化等等,來實現物流機能的分擔,實現商品流通全過程的效率最大化。
2. 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企業供應商與制造商(客戶)可以維持合作關系,但是供應鏈支撐技術應用基礎薄弱,難以形成使用供應鏈管理推動整體鏈條增值的目標。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缺乏了解,仍舊采用舊有的運營管理模式。僅有少部分中型規模以上制造企業剛剛開始進入MRPⅡ、ERP 的應用。
根據有關資料統計,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可以使企業總成本下降 10%左右,供應鏈上的結點企業按時交貨率提高 15%以上,供應鏈上的結點企業生產率增值提高 10%以上,訂貨到生產的周期時間縮短 25% -35%,等等。這些數據表明,供應鏈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發展,其中以“訂貨—生產的周期時間縮短”最為明顯。能取得這樣的成果,取決于供應鏈企業的相互合作、相互利用資源的經營策略。供應鏈管理以系統集成思想為指導,強調“橫向一體化”,構建供應鏈,利用企業外部資源快速適應市場需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管理模式。
3. 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1)供應鏈管理組織結構需進一步優化與完善
供應鏈管理要求組織系統具有開放性和合作性,在保持組織系統的動態穩定的同時,能夠對不確定的客戶需求或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做出靈敏有效的反應,靈活的市場響應就要對顧客需求實現快速的顯性化和實體化,最終形成完整、統一的市場知識和轉化機制。
組織結構是有效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基礎,我國各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組織結構缺乏規范性和靈活性,而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觀念滯后,嚴重影響企業的有序長效發展。
(2)部分企業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水平較低
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一些信息管理技術如 WMS、POS、BMS、EOS 等在連鎖零售企業逐步的使用,但我國大部分企業信息化水平還較低,導致許多企業與供應鏈各環節的溝通還在用低層次的通訊手段進行,既影響了溝通的效率,又增加了溝通的成本,降低了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與反應速度,最終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與運營效益。
(3)供應鏈整合的技術亟待提升
供應鏈系統連接多個生產企業、運輸業、配銷業及用戶,隨需求和供應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要求系統管理必須具有足夠的靈活性與可變性,必須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其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技術將是供應鏈整合的實現工具。供應鏈整合需要技術、處理程序及組織結構變化的正確結合,還需要高水平的完整信息在這個供應鏈上流動。合作的計劃與執行需要共享的規則、人員和技術。
(4)企業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匱乏
我國諸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優勢在于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有著大量較為低廉的勞動力,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老年化社會進程的加快,企業競爭的加劇,對專業供應鏈管理經營人才的渴望亟待需要滿足。雖然近年來我國畢業的大學生呈上升趨勢,但是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總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普遍現象,企業在引進比較專業的新員工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國企業如連鎖零售企業的員工大部分學歷水平不高、專業知識匱乏、發展潛力有限,與企業要求相差甚遠,加之這種類型企業大部分又不重視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導致企業管理人才非常匱乏,特別是具有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豐富的專業知識,現代化技術運用能力的綜合型復合型管理人才幾乎沒有,已然成為限制我國部分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4. 中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發展對策
我們知道,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長;提供可預測收入。而為了有效地推進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實施,我國企業需采取如下對策:
(1)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
一些企業供應鏈體系龐大,龐大的供應鏈體系需要大量人員的投入,并投入大量精力去管理,管理難度相應增加,導致管理成本過高,不利于建立節約型供應鏈價值體系,必須優化供應鏈體系,選擇更有競爭力的節點加入整個供應鏈體系。如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從企業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成本控制體系、立體型評價體系等不斷優化供應鏈價值體系。
(2)增強企業自身在供應鏈中的核心競爭力
供應鏈由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物流與配送商及消費者組成。一條供應鏈需要有一個主導企業,其他企業在供應鏈中處于從屬地位,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包攬供應鏈的所有環節,它必須根據自己的優勢來確定自己的位置,確定相關的發展戰略,從而進一步明確主業,確定核心競爭力。
(3)建立健全供應鏈績效評價系統
供應鏈管理不同于單個企業管理,因而其績效評價和激勵系統也應有所不同。新的組織與激勵系統的設計必須與新的績效評價系統相一致。必須探索建立一套與自身供應鏈特點相適應的績效評價體系,嚴格進行操作管理,才能有效調動供應鏈成員企業的積極性,化解供應鏈運行的不協調因素,保證企業供應鏈高效、安全、快捷地運行。
(4)加快信息技術的推廣
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技術是電子商務,其應用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供應鏈管理的成敗。針對我國電子商務應用存在的問題,企業應很好的利用 Internet、GPS、物聯網、RFID、GIS、OCR、A-GENT、EDI 等新技術。
(5)完善基礎管理,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
根據供應鏈管理的要求,對企業業務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流程設計,完善工作體系,建立和健全各項工作制度,確保企業基礎管理工作科學有序地進行。其次,要求供應鏈管理人員具備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在知識方面,供應鏈管理人員需要懂得整個業務流程,用戶的需求是什么,競爭對手在做什么,以及成本結構是什么等等。在技能方面,供應鏈管理人員必須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與其他部門的溝通能力。在素質方面,供應鏈管理人員應具有全局觀念,用戶至上的思想,創新意識和勇于承擔風險的精神。
5.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競爭的加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企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當今企業最根本、最核心的競爭力在于集成化供應鏈的設計與管理。我們更應從我國企業供應鏈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內到外找出發展對策,如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增強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健全供應鏈績效評價系統、加快信息技術的推廣、完善基礎管理等,從而與上下企業建立一種“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管理和完善供應鏈管理系統,我國企業一定能走得更好!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1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