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系統實施主管 李忠福
一、徐工簡介
徐工集團公司歷史悠久,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的魯南第八兵工廠。1989年3月,徐工集團組建成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集團化公司,自成立以來公司始終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跑者。
經過近70年的不斷創新與發展,2012年公司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個千億級企業。目前徐工集團位居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5位,中國制造業百強第49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第4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名第一,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產品品種與系列最齊全、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集團。其產品暢銷全世界158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始終保持全行業第一。汽車起重機、裝載機、壓路機、平地機等產品連續十幾年出口額保持行業首位,其中 汽車起重機、大中型壓路機年銷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時,公司9大主機、3大基礎零部件市場占有率也名列國內第一。
圖1 徐工集團的營業收入
從圖中可以看出,徐工集團從2006年開始到2012年,連續六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每年的營業收入增長超百億,被業界譽為“徐工速度”。
在發展戰略方面,公司分四步走,從1989年到2009年一直保持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第一位。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到2015年,計劃將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的前三強,營業收入預計達到3000億。未來,徐工要實現世界級、國際化企業這一夢想。
徐工集團的兩化融合始于90年代,在行業內的起步最早、成效最優,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轉型變革的重要倡導者,是工程機械行業兩化深度融合實踐的先行者,是工程機械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模式的創新者,更是行業兩化融合評估指標體系制定的主要參與者。近年來,企業在兩化融合方面成效顯著:
2010年被國家、省、行業評為“重型機械行業兩化融合示范標桿企業”。
2013年2月份,徐工榮獲“2012年度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稱號。
憑借兩化融合實踐,徐工集團在工程機械技術研究、產品研發、加工制造、營銷網絡、客戶服務等方面都保持著全方位的領先優勢。
徐工集團信息化的價值最重要的體現是在智能化產品方面。徐工應用信息化技術發展智能化產品,在競爭力提升過程中充分發揮兩化融合的優勢和效益。
在產品方面,下圖為徐工明星產品“鋼鐵蜘蛛俠”——步履式挖掘機。曾多次在各大展會亮相,可爬山、可涉水、可站立,產品具有科幻色彩,是徐工兩化融合的重要成果之一。
圖2 徐工的“鋼鐵蜘蛛俠”步履式挖掘機
還有兩款已經實現銷售的大噸位產品,一個是1600噸全地面起重機,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同時在去年又推出了4000噸級的履帶起重機,產品已成功與中石化簽訂購銷合同,實現了銷售。
二、兩化融合進展
徐工的兩化融合工作總體上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行業破冰,第二個階段為整體提升,第三個階段是深度融合。
行業破冰是指從1996年開始在企業推動Fourth Shift、ORACLE等MRP、MRPII系統,在行業起步最早;到了2008年集團把信息化上升到戰略的高度,開始實施信息化提升的工程,是現實價值鏈的提升。到了2012年,基本上從2011年上半年開始,徐工又開始了兩化的深度融合,主要是實現了信息化的全球化的發展的戰略,注重突出物聯網、云計算、數字化、虛擬化、智能化等新技術、新理念的推廣和普及。
1、組織和規劃
徐工集團各級領導、員工都極其重視兩化融合工作,將信息化戰略上升到企業發展戰略高度。公司設有專門的機構(包括信息化領導委員會,編碼委員會,項目推進委員會,集團信息化管理部)負責公司兩化融合的推進工作。同時,在資金方面也做到了保障,在連續幾年的信息化建設中累計投入資金達3億元。
2、設備設施
2012年,徐工在設備設施領域,開始邁出了全球化的步伐。在歐洲,在南非,在東亞,在非洲,都有徐工的生產基地,及研發的中心。徐工采用2M專線連接海外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實現了總部和海外的協同,建成基于云計算的現代化的企業機房。現已成功建成了一個遍布全球的信息化的基礎架構。
同時,在工業設施領域,徐工信息化建設的開展密度也非常大。公司擁有一大批各型焊接機器人、各種的數控設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是國內首條全自動無人焊接線,及總長度達到10公里的積放鏈系統。
3、單項應用
*研發設計
在研發設計方面,徐工基本上已經實現了TOP DOWN協同設計方式,采用自上而下的設計方式。圖3 可以看出由整體的一個理論模型分解出來,到工廠的零部件,最后組合,形成這樣完整的一個產品,也是借助了信息化平臺來實現的。
圖3 產品級的自頂向下(TOPDOWN)協同設計
現公司90%的產品實現了由基于CAD的二維設計向三維設計的一個轉變,其優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建立精確的數字化三維模型
·各專業組三維空間直接協調
·各部件之間干涉檢查
·結構可行性評估
·整機質量特性的準確統計
·外來部件的質量特性賦與、數據處理
·產品結構缺陷大大降低
在CAE方面,有結構分析、疲勞分析、機電業一體化仿真。通過PLM實現了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時建立工程機械的標準庫、模型庫,實現了知識的共享。
*生產制造
在生產制造方面,徐工實現了數字化工廠的推進。現在徐工基本上實現了電腦到工位,現場的圖紙無紙化。關鍵數控設備和大型加工中心實現了數控機床聯網。設備狀態是實時監控的,同時還有各種工業機器人、AGV小車、積放鏈等一大批的信息化設備。
*營銷服務
在營銷服務方面,徐工建立成一個一體化的營銷服務的體系,包括SAP、短信系統、郵件系統、MES、CALL CENTER等。基本上實現了市場、銷售、服務、備件和供應商協同的管控。
*供應鏈
在供應鏈方面,徐工建立了行業內首家集中采購的平臺,跟500家供應商實現了協同。并且把徐工的采購計劃直接納入供應商的生產計劃,實現了按照訂單來進行生產,實現零庫存的管理。
4、綜合集成-產品設計與制造集成
在綜合集成這一塊——主要是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這一塊,公司實現了從設計到生產一體化。實現了數據的一體化的管控。如下圖所示:
圖4 數據的一體化的管控
在生產管理和過程管理這一塊,徐工實行了作業循環的管理。研供銷售服通過這些系統,中間實現了完全的一個打通。
圖5 研產供銷集成
在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的集成方面。目前公司基本上實現了“四流合一”——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業務流。其中資金流是核心,設立了企業內部銀行,實現了資金企業內部的調撥機制。建成了全面預算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從戰略規劃、到計劃、到預算、到執行、到分析、到考評的一個“預算閉環”管理流程。
圖6 集團戰略管理
5、模式創新
徐工信息化的模式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電子商務、物聯網技術應用、移動應用的使用。
徐工集團電子商務----營銷服務“新藍海”在2012年成功促成銷售20億元。
同年徐工推動的新一代基于物聯網的研發的平臺,實現全球服務的零距離,這個物聯網的研發的平臺是徐工建立的物聯網智能運營的指揮中心。其主具備3個優勢:
第一個是研發,在新產品出來之后有跟蹤驗證;
第二是企業的運營,采用智能化運營管理;
第三是銷售,為客戶提供精細化作業。
在原有的信息化基礎上,目前徐工已實現了移動CRM——移動服務。徐工向客戶推出了手機版的應用平臺,支持全球協同的移動辦公模式。
三、取得成效
圖7 徐工取得的成效
徐工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的成效:
·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和工藝流程,降低試制成本,減少返工和報廢,節省原材料,減少廢棄物排放;
·使用套料軟件提高了鋼材等原材料利用率,有效降低資源消耗;
·利用DNC系統聯網管理自動化裝備,及時關停待工設備,有效降低了能耗;
·利用ERP、MES系統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
徐工經營業績:
·2012年,徐工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012億元,成為工程機械行業首個千億級企業,創造了連續六年每年規模凈增超100億元的“徐工速度”;
·9類主機和3類關鍵零部件市場占有率居國內第1位,5類主機出口量和出口總額持續位居國內行業第1位。
四、取得的經驗
圖8 徐工取得的經驗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站在千億級的位置上,下一階段徐工將繼續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力爭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產品研發設計創新能力、提升高端產品制造能力。并加快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加快國際化開拓步伐,努力推動企業站上更高的臺階。具體工程如下圖:
圖9 開展兩化深度融合六大工程
本文根據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系統實施主管李忠福在“2013中國工業與信息化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已經本人確認。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