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第二篇產品篇,目標客戶是
云計算產品經理和云計算標準用戶。我從一個老用戶的角度談談每種云計算產品該如何使用,哪些產品改進是剛需放心吐槽,哪些產品有內因就是改不了。本文主要說用云產品的問題,買云產品的問題在采購篇單聊。
現在是2017年,云計算服務是物理硬件的優質替代方案,客戶很認可云計算極低的采購和交付成本優勢。這時候我們要少被企宣PPT洗腦,追求華而不實的遠景,這些PR文章的受眾是風險投資、客戶決策層和創業者。我們應該摸清楚云方案和硬件方案比有什么特點和局限性,客戶明白特點才能使用得心應手,客戶明白局限性才會早作備用方案,產品經理心里不慌才會關注核心功能。
第一.IaaS產品
IaaS平臺的本質是,產品以做硬件資源的虛擬化為本,業務上承接物理硬件替代需求,其優勢是最快速度最低成本交付,客戶為預占的物理資源付費。IaaS產品是最經典的云計算服務,核心組件是云主機,如虛擬網絡、云硬盤和安全組都是為支撐云主機業務而服務的。
本文二十個字之前我就說過, IaaS產品的優勢是快速低成本交付,但是太多的用戶戶盲目的追求云主機的高可用。物理機要求硬件穩定永不死機,而云主機適合批量創建快速釋放,不太關心單臺云主機的可靠性,這要求應用層服務支持高可用。即使云平臺不承諾主機的無限高可用,其故障恢復速度也遠快于物理機。新生的云計算不敢明確挑戰物理機時代的用戶觀念,現在該糾正這個誤區了,成熟的云計算平臺不強調單機高可用。基于同樣理念,用戶追求超高配置的云主機是架構缺課硬件來湊的臨時手段,正途是將業務拆散到多臺中低配主機上。
當前虛擬網絡的性能短板并不是速率,主流云平臺內網互通速率是1Gb,一個物理萬兆網卡正好負載20-30臺虛擬機,這是性價比均衡的選擇。虛擬網絡的性能短板是包量,服務器CPU不是交換機CPU,它的配置再好也只能處理20萬左右包量,所以一臺低配虛擬機被抓做SYNFlood肉雞也能癱瘓一個物理節點,各云平臺正在逐步推進虛擬網卡的包量限制,但還有大片的漏網之魚。
虛擬網絡對用戶行為的改變是抑制ARP廣播,各種舊有IP漂移技術都離我們而去了。最初這種雞肋設定是vxlan發育不全做的權宜之計,但這逐漸變成一種新的權限分配的契機。OpenStack API可以將網卡在主機之間插拔管理,網卡從主機附屬設備變成了獨立資源,內網IP的分配職責從系統工程師變成了網絡工程師,無數被安全組惡心過的用戶,也逐漸放棄了本機防火墻。這些改變是從網絡層面踐行云計算的設計哲學,單機(IP/防火墻)不重要,云主機就是生生不息的群狼,組織群狼的網絡更加重要了。
第二.PaaS產品
相比同質化競爭主打價格牌的IaaS云,PaaS產品才是云計算的未來。用好PaaS產品可以更省人力、更快交付,按用量付費可能會比按資源付費更便宜(也可能更貴),而PaaS平臺的惱人和誘人之處均在于產品形態很模糊、服務質量很難評估、很難獨立運營、沒有領頭羊企業和事實標準。
PaaS云平臺和IaaS云資源的區別就在于,平臺需要理解客戶的動作和狀態。對象存儲和CDN就是最典型的PaaS服務,云平臺按照數據容量、訪問流量、訪問次數和方法收費;Mysql RDS只能按照內存和日志空間上限計費,但仍然可以替客戶做數據庫狀態展示、分析和備份,這是過渡性的PaaS。
最常見的PaaS服務是數據庫,最重要的PaaS服務是對象存儲,最成熟的PaaS服務是CDN,最有魅力的PaaS服務是Serverless,我們重點看這四個服務。
一個經典PaaS服務應該只是一個進程,進程是無法長期存儲數據的,小量結構化數據依賴數據庫存儲,海量數據依賴對象存儲。
云數據庫(如RDS)很重要但想象空間有限,因為企業里已經有數據庫和DBA了,DBA并不信任云端未知架構數據庫的性能、穩定性和數據安全性,而且企業仍然需要DBA承擔設計維護工作。
對象存儲服務是新興需求,企業里本來就沒大規模對象存儲搭建能力,而且對象存儲對應用程序友好上手簡單,客戶對它是積極擁抱甚至業務依賴。一旦用戶在對象存儲平臺堆積了上TB的數據,大數據和AI分析應用自然就部署上來了。廣域網傳輸穩定性不夠成本又過高,只能是計算組件跟著存儲就近部署,PaaS云創業公司從對象存儲入手才更有客戶粘性和橫向擴展空間。
大數據類PaaS類似于云數據庫,用戶要自帶海量數據過來,Mapreduce過程和結果又都要用戶負責,最終客戶覺得云平臺什么都沒做,大數據PaaS服務都用成IaaS定制模板虛擬機了。而AI類PaaS類似于對象存儲,用戶本來要靠人肉識圖,那些非結構數據本來是不存儲的,程序員很樂意去調AI和存儲接口,砸碎人肉識圖團隊的飯碗才能成全自己的業績。云替代方案會被客戶技術人員苛責,而技術人員會對云上新出的方案很寬容。
CDN是最早出現也是最成熟的云計算服務,它有下列迷人的特點給云計算行業的未來立下標桿:
客戶沒有學習成本,肯付費、懂IT常識就能接入,所有客戶都認同使用CDN能節省成本提高質量。
客戶沒有對接成本,可以隨時更換其他云廠商,或默認即使用多個云廠商,普通項目不需要高級售前、解決方案和實質性定制開發。
客戶只關注價格和質量兩個維度,不用承擔太多選型責任,大不了切走就行,甚至有專門的中立CDN監測的平臺。
雖然業內對CDN生意評價不高,認為這就是賣資源,但每個云平臺都將CDN收入列為重要單項,成熟的模式催熟了巨大蛋糕。
關于Serverless的介紹,我建議大家搜一下ZStack張鑫的那篇文章。Serverless的務實之處在于要求程序為自己進行改造,其他強調按需付費的計算服務只是快速釋放資源的小把戲,Serverless才是真正的計算能力集裝箱,未來計算場景下的CDN。
第三.SaaS產品
其實SaaS產品和狹義的云計算沒一毛錢關系,廣義的云計算連設備租賃和人員外包都能算進去吹水框架,自然也給SaaS云預留了位置。
SaaS產品已經出現并流行了十幾二十年了, OA/
ERP/CRM/郵箱/模板建站等等SaaS服務都是比各位讀者從業年齡還長的老古董,最新流行的各種在線辦公、協作、通話、眾測等SaaS產品也不依賴云服務器,這些應用上云走公網服務和之前走內網服務區別并不大,用物理機和虛擬機區別也不大。
狹義的云計算是企業服務,目標用戶的是企業IT技術人員,而SaaS云的目標用戶和IT人員只在Helpdesk時有關聯。
從這一點來看,這些SaaS服務只是云平臺的普通用戶,和游戲、網站、APP、沒有區別。只要SaaS云服務沒自建IaaS和PaaS的技術能力和意圖,那他們就是客戶而非友商。
第四.物理機-混合云-云管平臺
云主機是物理機的最好替代方案,但也有各種物理機無法被替代的場景需要繼續用物理機。
某些云主機的超賣比過高,性能太差,又因為各種原因不更換云廠商,那只能基于性能原因用物理機。
某些硬件特性虛擬機還沒模擬出來,或者你模擬了我也不信,比如說Oracle RAC就偏愛硬件存儲。
某些非TCP/IP資源必須接專用板卡,比如說接電話網絡的服務器,接專用器材的服務器,接加密狗的服務器。
非技術因素必須用物理機,比如說某軟件查不出問題來怪虛擬機,為了避免麻煩給它們特地安排了物理機。
為了利舊等原因接著用物理機,有些單位的電費是行政部負擔的。
既然要用物理機,要和虛擬機聯動就要用混合云。混合云就是用專線打通兩朵云,或者讓物理機和虛擬機內網互通。肯定有讀者怪我認識淺薄,但是云內資源調度都做不好的用戶,怎么能做好跨云的資源調度。
既然談到了混合云,肯定就要談云管平臺,云管平臺不是偽需求而是新需求。當客戶的非CDN云資源采購金額過500萬以后,其子項目之間沒有內網互通的需求,這時候該做一個跨廠商的云端資源管理方案了。現在虛擬機不能像CDN一樣隨意遷移,但未來Serverless服務崛起,計算能力也會在多廠商之間漂移的。客戶提前把云管平臺從計費和權限層面做好,至少在項目級別可以和多個廠商侃價,還能模糊計費相關業務數據。對云管平臺的詳細描述,可以搜索我的另一篇微信文章《設計中立公有云云管平臺》。
第五.企業IT咨詢和實施服務
前面的云計算服務都免不了賣資源或者賣軟件,搞IT咨詢和實施服務可以讓公司增加企業服務的融資概念和收入構成。中小型云廠商都嘗試轉型做這類工作避開成本搏殺,大廠商嘴上說不要眼神也很誠實。但具體參與過程中,這類工作很少有成功案例,我做成功過這類項目感慨也很深,本段落重點解釋這些現象并給出建議。
先說IT咨詢,過去云計算平臺吸引到的都是成本敏感的游戲客戶或者技術優先的創業客戶,這兩類客戶都不會為一小時一千元的咨詢服務付費。現在高凈值客戶放出來的云計算咨詢標了卻沒人投標,因為小型云計算企業因為資質、高層合作、客戶關系等原因沒有投標的機會。
我們經常遇到咨詢標,但我們也不想投這個標。咨詢標的交付物就是各種文檔和報表,互聯網公司的技術積淀都在技術部,技術人員最煩的就是寫文檔,而且技術人員匱乏的想象力和溝通能力并不適合做咨詢標,讓售前承擔技術文檔書寫也扛不住。傳統IT外企做云服務IT咨詢流程上沒問題,但技術水平太差,也不被政策扶持。此外還有個哈哈哈哈的大殺器讓我們不能投咨詢標,投了咨詢標就不能投實施標了,實施標的金額要比咨詢標大很多。
到了實施階段,其實矛盾和咨詢標差不多,既要干活又要寫文檔,而且驗收者并不專業,實施工作有傳統廠商會搶著壓價,還會有各種意外拖進度搶進度,各互聯網企業的實施團隊根本支撐不下來。傳統廠商雖然壓價搶標,但他們要是真有能實施云計算項目的人才,互聯網公司加價三倍挖走謝謝。
現在云計算的實施標常常是兩種情況,或者是打著云計算的招牌做虛擬機群集的超簡化云計算,或者中標了但只有市場部發了下PR稿,別說施工結束時間了,施工開始時間都沒定下來。
要解決這種窘境困局需要時機和努力。傳統IT公司張開翅膀等風起,云計算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了;今天看沙克的朋友圈,kolla的健壯可運維性已經超出想象,他很擔心專業云計算運維會失業。互聯網公司總有明白人會踏實做事,云計算軟件也是軟件,一個難以描述、難以使用、難以維護的軟件是必然被淘汰的,帶頭淘汰同行才是生存之道。對于客戶來說,要花好幾百萬幾千萬的預算也是個技術活,產品篇我已經講了云計算有哪些產品,在云計算現狀采購篇中,我會從給您做更多選型說明和采購建議。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國內云計算產品哪家強?五個維度進行比較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news/1051552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