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調研
項目調研是繼ERP項目啟動后的重要階段,主要調研企業部門內部及部門間流程運轉細節、初步診斷企業異常業務及管理需求、明確企業領導對于ERP實施的預期目標及關注點。該階段實施方一方面明確企業業務與ERP軟件的結合點及出入點,在系統應用上進行分析完善,另一方面,從了解問題到深入分析問題,從管理成本、業務執行效率、交付滿意度方向最終給企業問題提供切實可執行的解決方案,實現ERP實施價值增值。結合實施經驗,舉例如下:
1)物流流程運轉的順暢性。從采購接收到質檢到入庫,報檢及來料判定的不及時,嚴重制約采購的效率及庫房管理的規范執行,影響生產組織的計劃有序進行。報檢職責部門及人員設置的合理性、質量檢驗標準、廢品判定流程及處理辦法、不同類物資質檢結果時間要求企業是否均有明確規范,需要結合企業實際進行分析并給出雙方共識的解決方案,實現物流業務流轉的高效。
2)庫存及車間在制的積壓。統計企業積壓物資金額及物資種類配比,依據數據結合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去分析積壓物資主要類別及積壓原因,從需求管理、生產計劃周期、預投策略、積壓物資重新利用、廢品處理流程及執行、庫房及車間帳實管理準確性及透明化方面結合企業實際給出解決方案,加快當前積壓物資的流通,并為將來減少車間及庫房物資積壓提供有效途徑。
3)組織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的合理性。如商品計劃、車間零部件計劃、采購件計劃職責分散在不同職能部門,計劃管理職能的分散性,導致企業生產組織效率低下、生產計劃周期不合理、生產不均衡、內耗嚴重等情況,考慮生產制造部門設置主計劃員、生產計劃員及采購計劃員崗位,加強生產制造部對企業資源的整體規劃,實現集中指揮生產,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組織成本。
2 數據準備
有效的基礎數據及業務期初數據是ERP成功實施的前提,真實的數據更是企業領導分析企業問題、作出決策的依據。上線前企業數據準備的過程伴隨著企業基礎管理梳理與整頓的過程。企業數據準備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企業資源基礎數據,包括組織機構、物料、供應商客戶職員、倉庫等,數據準備過程中,實施方與企業方就倉庫設置、部門設置、物料編碼規則、供應商及客戶編碼規則、人員與資源權限配置等方面作深入討論,全面結合前面調研問題的分析及管理提升目標,規范企業基礎資源的管理,同時為企業后續的業務順暢執行鋪墊。
2)期量數據。一般制造業原材料成本占比60%以上,提前期與批量政策的合理是企業降低庫存占用資金、加快資金流通、保證生產計劃有序進行的前提。在期量數據準備過程中,ERP項目組在了解企業產品結構、計劃職能劃分、庫存積壓原因分析、計劃員期量數據維護依據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對計劃部門進行期量標準制定原理培訓,并在該數據準備過程中不斷進行抽驗跟蹤,確保計劃員不僅僅依據保生產、靠經驗的方式去定期量,而是系統考慮企業庫存成本及生產銜接科學制定期量標準,并在整個ERP實施過程中依此原則持續優化。
3)BOM數據。BOM數據涉及產品結構清單、工藝流程、生產過程等信息。在指導企業進行BOM數據準備過程中,我們會同時關注企業PDM使用的規范性及其與ERP系統信息集成可行性,同步推進規范完善企業PDM應用,結合企業產品生產過程,對企業產品模塊化標準化、工藝合理化提出改善建議,BOM數據的完善與準確,為企業生產組織開展、可持續產品創新及生產成本優化提供了有利保障。
4)業務期初數據。業務期初數據涉及購銷存、生產、財務等多個模塊,ERP將各大模塊數據整合,成為企業運營業務集成應用平臺。期初數據準備過程中,我們既關注業務數據帳實本身,亦關注企業各業務部門執行力及業務處理作風問題。數據與單據抽查過程中,對于呆賬、異常業務推進企業進行清理。以具體事務的處理,和企業一起,逐步推進貫徹企業文化以及執行力要求,并在數據的真實性上為企業今后的業務處理及管理提供有利基礎。
3 實施方案確認及原型測試
實施方案確認及原型測試節點,是對于企業業務流程診斷及細化解決方案初步達成共識后,讓企業對解決方案及業務在系統中應用進行合理性確認的過程。關聯業務部門領導及業務骨干一起對方案進行深入研究、探討與確定,對業務流程在系統中的應用方式進行實踐,一方面有利于ERP后續實施,另一方面也是雙方進一步發現更多、更細致的企業問題的有效途徑,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進而持續改善企業管理、提升企業效益。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如何為企業增值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41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