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RP 項目實施前評價階段
1.1 項目實施前評價的意義
企業診斷評價是 ERP 實施績效的評價的第一個階段。企業要準備實施ERP,首先要對于企業內部的資源進行診斷評價,然后根據評價的結果進行管理的改善以及資源的優化整合,這樣就能夠實施ERP 的標準,并且根據本企業的情況設計、選擇最優的ERP 系統。
企業要想贏得市場競爭的發展生存優勢,就必須要借助各種先進的管理工具來提高管理的水平,從而能夠起到降低成本并且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效果。ERP 就是目前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并且在多年在發達國家一些企業的運用中也證明了能夠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然而,ERP 的實施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選擇什么樣的ERP 系統解決方案,必須要警醒周密仔細的研究論證,要通過對企業內部資源進行仔細的論證要就、綜合評價,然后根據評價的結果來設計并選擇適合本企業的ERP 系統。如果企業在實施ERP 之前做深入的分析,只是在盲目從眾的心理下選擇錯誤的系統,在系統實施了一段時間后,一定會發現管理需求不能夠得到滿足,這樣大量的資金、時間、種種資源只能算是浪費。
因此,要想成功實施ERP 就必須在實施前對企業進行診斷評價,根據評價結果中較低的關鍵指標進行改進,在設計系統時,也要對此進行針對性設計,這樣才能夠達到運用ERP系統的運行對企業業績進行改善的目的。進行企業診斷評價,企業還能夠根據宏觀環境以及行業內的領頭企業不斷的調整和完善本企業的關鍵評價指標,不斷的調整評價標準和期望值,形成一個動態反饋的評價體系,從而使得ERP 系統能夠更加適合企業所在行業的變化,從而保障ERP 的成功率。
因此,對企業進行診斷評價,不盡能夠幫助企業認清本企業狀況選擇適合企業的ERP系統,也是ERP 實施這一階段階段績效評價的前提和標準。
實施前評價的維度主要有:企業診斷評價、ERP 系統評價兩個維度。
1.2 項目實施前評價的維度及指標體系
實施前評價的維度主要有:企業診斷評價、ERP 系統評價兩個維度。
1.企業診斷評價維度
(1)基礎水平
企業基礎水平,主要就是考察企業的人力以及財力水平。
人力水平:在企業的所有資源中,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內部資源,人力水平也決定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這一維度的診斷,重要就是要診斷企業現階段人員的綜合素質的高低以及管理層素質和對ERP 認識的情況。特別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對ERP 的項目的重視程度是決定ERP 成功還是失敗的及其重要的因素。
財力水平:要實施ERP 就必須花費大量的資金在系統的軟硬件、網絡、培訓、聘請顧問上,因此這是一項昂貴的信息建設投資。企業也就需要有一定程度充裕的預算資金。對此維度的評價主要是評價企業的資金狀況、財務管理水平、企業未來的資金水平。
(2)管理水平
企業的管理水平是企業能夠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從而來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的保證,同時也是企業是否能夠成功實施ERP 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對這一維度的評價主要評價的是企業組織體系的完善性、企業規章制度建立及完善的程度、企業戰略落實的順暢性、企業資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等。
(3)技術水平
評價企業的技術水平主要就是考察企業現有的生產設備與工藝水平、新產品開發能力以及計算機信息技術水平。要實施ERP 評價企業的計算機應用及網絡水平是這個維度考察的重點內容。主要考察IT 部門整體水平狀況、基礎數據水平、數據格式的統一性科學性等。
(4)流程水平
流程水平主要考察企業的業務流程以及信息流程情況。
業務流程:從根本上來說,企業應用ERP 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這就需要企業能夠利用ERP 系統不斷的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從而使得企業對經營活動的管理更加的科學。這就需要企業能夠對企業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如實的描述,然后進一步提出理想的流程,再通過分析ERP 能夠起到的作用,對ERP 提出要求。
信息流程:在業務流程分析的基礎上,要對每一個校流程的輸入、處理和輸出進行信息流程分析。通過檢查每一項信息的定義及用途,對定義不清,用詞多樣的信息要規范化。還要超出信息之間的關系,借助信息系統消除重復作業。對信息流程的分析與評價能夠總結出信息的構成、關系等,有助于在對軟件進行選擇時,對軟件的相關報表格式是否滿足企業需要作出評價。
2.ERP 系統評價維度
對ERP 系統評價,主要評價兩方面內容,一是ERP 系統目標設定的是否合理,一是ERP 軟件選型是否成功。
(1)ERP 系統目標
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目標,否則就會迷失了方向。企業開展經營需要有目標,就實施ERP 這樣一個信息化建設系統來說,也必須有具體的目標。ERP系統在我國的成功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系統實施的盲目性。因此,在實施ERP 系統之前,就必須對ERP 的目標進行設定,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夠在對項目實施成效進行評價時有據可依。因此,評價ERP 系統目標設定的科學性也就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在評價ERP 系統的目標是主要評價以下:
項目目標是否能實現企業戰略。信息化的戰略是為企業經營戰略來服務的。那么企業就必須把企業的經營戰略轉化為信息化戰略,涉及到ERP 系統,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戰略必須轉化為ERP 的目標。評價ERP 項目的目標是否能體現戰略,首先要考察ERP項目目標制定的時候是不是從企業發展戰略這個高度得來的,而不是為了某個部門或個人的要求制定的,并且具體的目標盡量要量化。例如,企業的戰略目標是要在三年內銷售利潤率提高30%,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比如要降低庫存、降低成本等等,那么要降低庫存需要的ERP 系統支持能夠實現銷售利潤率提高10%,降低成本需要ERP系統能夠實現銷售利潤率提高15%等等。
項目目標是否長遠性、是否高標準。在評價ERP 系統目標時,應該考察所設定的目標是不是一個企業未來長期的規劃。企業的信息化的規劃應該是由競爭環境決定的,企業應該把自己置身于全球競爭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同競爭對手比,同本行業在全球的行業領頭者比。因此,這就需要企業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并且這個規劃是高標準定位的。
項目目標是否具有主次性。企業制定了高標準長遠性的規劃,就應該分步實施。這一維度就要考察企業是否能夠夠按照目標的主次和輕重緩急,從現實出發,按照“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步驟來分步實現總體戰略目標。
項目目標是夠深入人心。 這一維度就要考察企業的目標是夠明確,不僅要考察高層管理者對于項目目標的明確了解性,還要考察全體員工是否知曉接受項目的目標。因為只有深入人心的目標才能夠得到企業上下一致齊心的行動。
(2)軟件選型評價
評價軟件的功能。評價軟件能否正確描述企業物流:不同行業的企業的產品結構一定是不相同的。產品結構是集成物料的模型,軟件必須可以正確的描述產品的結構。例如裝配型的產品結構是A 型的,定制型產品的產品結構是X 型的,冶金產品的產品結構是T 型的。
評價軟件能否正確描述企業資金流:在資金流這個問題上,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處理方案。例如在企業對外的交易這個環節上,貨已發出,貨款未到的登記方法,貨到發票未到的登記方法,出現差價代理商補償方法等等,因此,評價軟件的資金流方面功能,必須要研究軟件是否能合理的按照企業需求處理。
評價軟件是否能夠正確描述企業組織機構之間相互關系:企業不同的組織機構對于軟件的要求肯定要不盡相同。不同企業有不同組織結構層次,有的企業設立不同的工廠,多個工廠生產同一產品或多個工廠生產不同產品。不同組織機構的企業在報表合并、稅率計算上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評價軟件是否具有這樣的功能。
評價軟件技術。在評價軟件的技術時,還是本著企業實際需要的原則,如果缺少必要的技術,企業的經營活動就無法順利進行,企業也不能盲目的添加不需要的技術,這不僅浪費企業項目資金,還給系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評價是主要有以下方面:能否支持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能夠支持在線分析處理、能否支持業務流程的優化、權限設置技術是否可靠。
評價軟件商的服務。評價軟件商的服務主要要考察軟件商的研發實力、客戶成功的案例、軟件商的管理文化等,看軟件商提供的用戶手冊、培訓教材、學習光盤等是否能買足企業的需要。是否能夠真正落實到具體的人員來支持服務。咨詢公司選擇評價。就ERP 項目而言,選擇咨詢公司主要評價是否能夠提供如下服務:是否能夠對信息技術做出需求分析撰寫報告、是否能夠診斷企業問題、是否能夠指導企業進行業務流程重組。
綜上,實施前評價指標如圖所示。
表1 實施前評價指標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系統實施分階段評價指標的構建(上)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