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e-works總經理 黃培博士
嘉賓:SAP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總監 周金宏博士
星網銳捷企業行業方案咨詢總監 徐章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統總監 劉欣欣
武漢愛民制藥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 柳駿
黃培:如今國內外經濟環境有很多問題,各位如何看待國內外經濟環境對我國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影響?
柳駿:7月3號我參加了一個武漢制造企業的活動,會議對中國整個經濟形勢做了很深入透徹的分析。會上黃博士說了一點非常形象,也非常真實,看GDP不管是地方還是國家,建議大家看工業企業的用電量,如果GDP上升了,工業企業用電量下降了,那么GDP從何而來呢?實際上從目前來看,我們國家今年的經濟形勢很嚴峻。今年的經濟危機與08年急風暴雨式的不同,今年的感覺是溫吞水式的,一點點在下降,對某些行業影響比較大,比如鋼鐵行業,但是制藥行業并沒有影響到。因為制藥企業的改造是剛性的,是國家政策強令必須要做的,其中包含大量信息化改造的機會,所以我并不認為經濟形勢的變化會給全行業帶來負面影響,有些反而是正面的。
劉欣欣:我和柳總的觀點基本是一致的,危機來的時候正是我們信息化大展宏圖的時候。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我跟公司負責人力資源的高級副總裁有過溝通,目前我們仍然會在信息化團隊增加人。由此可見,信息化無疑對管理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04年做過一個電子報銷平臺,在做這個平臺之前,負責員工報銷的有71位,而到今天為止公司負責報銷的只有7位,這中間除了不斷改造流程,更重要的是電子報銷平臺的建設,這就是信息化的價值。綜上所述信息化是將來管理層毫無疑問應該做的。
周金宏:在國內外經濟環境有諸多問題的今天,我們幫助企業在各個階段提升效率,幫助企業實現價值。首先是快速反映,第二是快速決策,第三是移動應用,這些都是希望在企業的各個階段幫助企業提高效率。
徐章:在這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應該使信息化更加嵌入到產品中,嵌入到流程中,從而降低成本,開源節流。開源節流在很多國際大型市場里面做得非常好,通過物流管理他們的貨物流動性的周期會縮短很多,人員成本也很低,全面覆蓋信息化之后,可以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
黃培:其實每一次危機來臨都會崛起一些新的企業,這個機會實際上非常難得,大浪淘沙過后總會涌現出一些快速成長的企業。反過來看,在所謂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候,我們的管理信息化系統如何支撐創新型的企業快速成長?企業和廠商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劉欣欣:機遇永遠都會在環境變革的時候出現,就像過去的幾年,盡管經濟形勢不好,卻沒有想到快遞行業會如此快速蓬勃的發展。而從信息化的角度來看,如何幫助新興的企業快速發展,那就是統一規劃,只有一個好的IT戰略規劃,才能有助于幫助公司的快速發展。
柳駿:我同意劉總的觀點,尤其對醫藥行業來說,在國家政策出臺前,IT就應該打一部分的提前量,提前在那等著,而不要國家政策出臺以后才在后面去追去趕。而這需要IT廠商和企業有效地協調、整合,拿出解決方案,來真正地幫助企業。
黃培:醫藥行業也好,我們的無線通訊行業也好,都有很長的供應鏈,在當前的競爭壓力之下,是不是應該將整個上下游供應鏈如何整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作為管理信息化應用的重點?
柳駿:對于醫藥企業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在GMP上面,確確實實剛才演講也提到了,沒有一個軟件可以讓ERP和GMP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這是很要命的事情。
劉欣欣:從制造業的角度來講,怎么打通企業的聯動,我剛才的演講簡單提了一下。為什么中國移動會強烈要求跟所有的供應商全部都要推廣B2B,這就是自身成本的降低。一個產業是由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聯動,因此未來5年乃至10年工作的發展重點,就是怎么樣打造產業聯動,特別是在高科技行業。
周金宏:第一是業務流程要整體規劃,第二是IT的平臺要整體規劃。我自己在SAP,并不是說所有的平臺都要SAP化,我們在做任何一個IT規劃的時候,哪怕是前期成長企業,管理的標準一定要有平臺化的思路。我14年前在華為工程部工作了5年,華為是一個很典型的企業,從最初的幾百人到現在四萬人,最開始就選定了平臺。另外,企業在業務流程梳理的時候要有一個整體的考慮,當然整體的考慮可以分階段的實施,哪個是第一階段,是要解決銷售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客戶關懷的問題。所以業務流程要整體規劃,分階段實施,同時IT的平臺要有前瞻性。
徐章:其實我們企業自身都是一個快速成長的企業,我們企業的目標是在服務企業,在廠商企業里面,他們對成本收益比大型企業還要敏感,還要更關注,即是不是能夠把效率最大化、產出最大化,我們推方案的時候也要考慮這一點。而企業在IT規劃的時候要有總體的規劃,這樣才能盡量避免重復的投資,我們要選擇簡單的方案,從小做大,而不要一上來就做很大的體系,很大的架構,這樣會導致供應鏈很難。
黃培:第三個問題,不少企業信息化應用存在空心化的問題,很多外圍功能做的不錯,或者點上的功能用的不錯,但是整體的核心功能沒有用很好,或者說整體的集成效應沒有發揮出來,但是信息化缺某一個環節,效果就看不到,這是很多人的困惑,老板覺得我投那么多錢,原來抱有那么大的期望,但是事與愿違,沒有達到他的期望目標,各位覺得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柳駿:對于醫藥企業來說,核心就是GMP,如何解決這個核心問題呢?目前來看,我們愛民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切掉,單獨開發,把GMP模塊單獨列出來,然后跟ERP局部對接,現在已經正在實施了。
劉欣欣:柳總前面說的是怎么抓住重要環節。在過去十年里面,我們公司一直在做準時上線率,現在達到了92%,這也是我跟我的前任領導和我們團隊很引以自豪的事情,為什么會這樣?我想講兩點。第一,項目經理永遠由業務部門的關鍵人物來做,首先老板和業務部門的領導要認可項目的實施目標。為什么要由業務部門的關鍵人物來做項目經理,那IT做什么?IT做IT的項目經理,有了業務的經理就相當于有了龍頭,他會代理業務部門解決業務上的問題。第二,我們的項目做了就是做了,上線就是上線了,我們現在的策略是5分實施,5分推廣,這5分推廣可以讓大家不僅選擇好用的,也可以選擇不那么好用的,通過與業務部門的交流將來讓他變得好用。
周金宏:非常贊同兩位的觀點,信息化一定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現在上任何系統總是有一個時間期間,6個月或者1年,但是對企業的管理者來講要有一個耐心,不是說這個項目6個月上線了,就要馬上看到效果,沒有效果就把項目組解散了,這是一個大忌。企業管理者要有耐心,對一些比較容易的項目我們可以設一個策略,但是對于長期的項目,我們要讓他們持續的優化和改善,往往是時間很長的項目,如果能夠持續的優化,對企業改善幫助將會非常的大。
徐章:其實這個問題挺復雜的,我的理解是,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特點,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并且在各個階段都會有問題。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要有一個持續改進的態度,項目成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基礎的改進,流程的改進,可能都需要慢慢的適應,這也是很多生搬硬套的系統拿過來不好用的原因。
黃培:我簡單小結一下,信息化過程當中一定要打一些攻堅戰,不能老是避實就虛,應該貫穿從計劃到執行。在此提醒大家,不要簡單地說以財務為核心,還到處介紹經驗,我確實感覺在國內管理信息化過程中有很多誤導,我希望通過我們這次會議讓大家更清楚,謝謝臺上的四位嘉賓,謝謝你們。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管理信息化支撐創新型企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