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已有相當數量的企業開始運用ERP進行成本管理。ERP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集成性。該特性使在ERP平臺上工作的人們用一個聲音說話,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套源頭唯一而且準確的數據。所有的成本管理應用程序都共用同樣的數據源并使用一個標準化的報告系統,用戶界面的同一結構使這個系統具有容易操作的特點。成本與收入的監控可貫穿所有職能部門。差異或有問題的項目一旦出現就能被分離出來。并可采取措施去糾正。
在生產過程中將成本的實際消耗與標準消耗進行對比,及時地揭示和分析實際成本脫離成本標準的差異。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進,以加強成本的事中控制。在事中控制中,須針對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成本差異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以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差異是指產品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額。一般而言,成本差異分析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制造費用差異等,成本差異對管理者而言。是一種重要的“警示”信號。管理者可據此發現問題。具體分析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責任。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現對成本的控制,促進成本降低。成本差異分析的一般模式包括價格差異、用量差異和總差異。其基本計算公式及其簡單的分析如下:
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數量
用量差異=(實際數量-標準數量)×標準價格
總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準數量×標準價格)
1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是指直接材料實際成本與直接材料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它包括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和直接材料用量差異。
材料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材料用量差異=標準價格×(實際數量-標準數量)
材料價格差異是在采購過程中形成的。不應由耗用材料的生產部門負責,而應由采購部門對其做出說明。采購部門未能按照標準價格進行的原因有很多,如供應廠家價格變動;未按經濟采購批量進貨;未能及時訂貨造成的緊急訂貨:采購時舍近求遠使運費和途中消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運輸方式;違反合同被罰款;承接緊急訂貨造成額外采購等,需要進行具體分析和調查,才能明確最終原因和責任歸屬。在分析價格差異時,還應注意區別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對主觀因素進行重點分析研究。
材料數量差異是在材料耗用的過程中形成的,它反映生產制造部門的成本控制業績。材料數量差異形成的具體原因很多。如操作疏忽造成廢品或廢料增加、工人用料不精心、工人操作技術進步而節省材料、新工人上崗造成多用料、機器或工具不適用造成用料增加等。材料數量差異多是由于企業內部可控因素造成的,在一般情況下應由生產部門負責,但有時則要由其他部門負責。如材料質量低劣而引起的耗用量增加。則應由采購部門負責。因此,要進行具體的調查研究才能明確責任歸屬。
2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是指直接人工實際成本與直接人工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它由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和直接人工效率差異構成。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
工資率差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高低工資工人的工作崗位安排不當。以及高工資工人做低工資工人的工作,或反之;②直接生產工人升級或降級使用;③獎勵制度未產生實效;④工資率調整而未修改標準工資率;⑤加班和使用臨時工;⑥出勤率變化;⑦季節性或臨時性生產增發工資;⑧工資計算方法變更,如計時制改為計件制等。和材料的價格一樣,成因復雜且難控制,工資率差異是按“實際工時”計算的,因此不僅包括“純”工資率差異,而且包括工資率-效率差異(工資率和工時都超過標準而形成的差異)。由于導致工資率差異的原因多是不可控的,在分析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時,應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評價說明,并與各部門的工作范圍與責任相結合。
可能造成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生產工人技術不熟練或未能在工時標準內完成任務;②材料供應不及時,造成停工待料,浪費工時;③設備發生故障,停產等待修理,浪費工時;④生產工藝變更未能及時修訂標準;⑤生產計劃安排不當;⑥工作環境不良;⑦使用工人的工種不符要求;⑧工人勞動情緒不佳;⑨新工人上崗太多;⑩機器或工具選用不當。它主要是生產部門的責任,但也不是絕對的。如材料質量不好,也會影響生產效率。
3 變動性制造費用差異的計算與分析
變動性制造費用差異是指變動制造費用的實際發生額與變動制造費用的標準發生額之間的差額。它由變動性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和變動性制造費用耗費差異構成。
變動性制造費用分配率差異=(實際費用分配率-標準費用分配率)×實際工時
變動性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費用分配率
引起變動性制造費用不利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構成變動性制造費用的各要素價格的上漲,例如,間接材料價格的上漲、動力費用價格上漲等;或者是間接材料和人工的使用浪費、動力和設備使用的浪費等。變動制造費用的效率差異是實際工時與標準工時之間差異導致的,其形成原因與工人效率差異相同;耗費差異由于其構成內容繁多,具體原因不同,在進行成本差異分析時。應分清楚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并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其責任的歸屬對象。
4 固定性制造費用差異的計算與分析
固定性制造費用差異是指固定性制造用的實際發生額與固定性制造費用的分配額之間的差額。它可分為固定性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和固定性制造費用能力差異。
固定性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性制造費用實際發生額-固定性制造費用預算額
固定性制造費用能力差異=(實際能力實際產量-預算能力預算產量)×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固定性制造費用與變動性制造費用不同,其總額并不因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故其差異分析有別于變動費用。在考核時不考慮業務量的變動。以原來的預算數作為標準,實際數超過預算數即視為耗用過多。因此工耗費差異也稱預算差異。能力差異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生產能力而形成的損失。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系統標準成本差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