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PLM事業部總經理李光銳博士
社會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隨著德國工業4.0實現,互聯網對企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用友的合作伙伴都患上了一種病——互聯網焦慮癥。雖然用友還不屬于互聯網企業,但是相信用友已經走在了互聯網企業的路上。同時,用友也制定了目標,幫助中國的企業成為互聯網化的企業。用友過去一年的工作,吸引了很多關注,至少印證了用友發展方向和思路是正確的。包括在PLM的領域,也會沿著這個方向和思路去開展,在這里分享一下用友的工作經驗。
可以看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企業間的圍墻在逐漸的打破,阿里已經印證了這點。所以企業從內部的一體化擴展到產業鏈的一體化,現在已經來到了社會化的商業的時代,這不僅僅是產業鏈的競爭,也是是生態鏈的競爭。所以在這個格局下面,企業需要實現互聯網化。其實所謂的互聯網化,實際上也就是把企業經營的幾個方面互聯網化。總結一下,商業的本質還是那樣,仍然由企業的營銷、產品組成,所以阿里就是BAT所干的事情,它解決的是渠道和銷售的問題。實際上企業仍然要關注產品和運營方面,用友幫助企業實現互聯網化,也就是從產品運營甚至營銷,能夠幫助企業形成一個互聯網的公司,這就是用友的方向。同時像阿里這樣的公司,可能會成為用友最好的合作伙伴。
這樣看,企業要成為一個互聯網的公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企業的信息化是企業互聯網化的基礎;2)企業要建立強大的研發隊伍,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3)必須建立網絡銷售平臺;4)要建立標準統一,服務統一的管理體系;5)企業要建立與消費者的立體溝通體系。
所有的互聯網化的關鍵都是圍繞著數據展開的。所以從企業的定單到設計到采購到生產到交付到互動,其實都應該圍繞著數據和在互聯網的工具下面形成一個完整地閉環,這是用友努力去實現的。因此現在很難看到一個孤立的產品,更多的是解決方案。
圖1 企業內外一體化運營
今年,用友首次提出USMAC企業互聯網應用模式,USMAC的推出,是用友在對國內成長型企業管理、業務及信息化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技術積累的基礎上,以企業精細化管理為核心,綜合運用當今最先進的社交、移動、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提出的企業互聯網化的完整應用架構。用友針對USMAC做了一個解讀,S是指包含企業社會化應用平臺企業空間、企業微信營銷管理平臺企業微信和企業社會化商業數據服務云鴿,M指的是移動互聯網的移動應用,A是指用友企業大數據分析平臺——用友BA,C不僅包含用友優普為企業提供的云服務,還包含面向企業互聯網應用的OPEN API、SaaS應用服務、商業數據服務、ERP云托管服務等。那么U實際上代表的是用友整個的產品解決方案。
圖2 USMAC企業互聯網應用架構/模式
用友在互聯網思維下面的設計制造一體化的產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用戶思維。更多的考慮了基層用戶的感受,在界面和儀表盤方面都做了很大優化。在登錄信息系統時會發現,現在的儀表盤就是屬于私人訂制的。比如,在某個時間端任務的狀況,執行的任務時間的消耗,變更的起始,對于這些數據的分析,可能不僅僅以報表的形式匯總給領導,更多的是要滿足自己的存在感,滿足在企業當中和任務當中的差異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的變化,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
簡約思維。以前的產品都是以結構化方式功能組合,而現需要簡化,使菜單上所有應用都集中在一個界面上完成。未來的系統,不需要關心功能,以完成任務推動為主,實現對所有的任務進行有效的匯總和時間過程的追蹤。
極致思維。讓系統成為自學習系統——應用導航。
圖3 用友PLM導航功能
平臺思維。其實現在企業是一個協同的工作形態,用友推出了企業社交平臺——企業空間,企業空間里存儲的很多信息都是共享的,可以在共享層構建一個企業間的交付平臺,以自己的需求建立獨立的社區或是團隊的社區,然后再跟企業應用進行整合,包括用友的PLM戰略,而用友是這個企業空間的資源整合者。
圖4 支撐的社會化企業商業場景
企業空間是企業社交的平臺,也是企業分享的平臺,還是企業內部數據交付的平臺,同時,可以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發起任務,再到用友PLM系統里面實現協同工作。同時,用友推出了PC版,還有移動版,使企業社區化或者企業內部的社區化。另外在這個平臺上,用友PLM也是支持云模式下的協同研發平臺,未來云支持的模式會是一個重要的方向,用友每一個事業部都會承擔這樣的業務去做。所以未來不僅僅是企業的應用,可能是新的團隊或者個人,都可以在這上面實現云端的服務。
當然,還要提升大量的協同工具,這也是用友的強項。比如用友UU,跟淘寶的阿里旺旺很像,可以要求相關人員進行討論,用友UU可以鏈接到相應的位置完成工作,形成一個強大的協同工具。同時移動UU也可以把某些任務和消息,以通知的形式發放到相關人員的手機端或是移動端。另外,用友移動審批在今年就要使用了,用友就逐漸從全方位的移動化等這樣的方向去開展工作。
今年用友全新打造了一個平臺,把PLM系統開放出來,由CAD公司去做集成和應用,只需要用友把需要交付的數據進行整合,去實現讀和寫的問題。
圖5 CAD集成平臺
說到企業的信息化,就不得不提到設計制造的一體化,工業4.0可能離我們還有點遙遠,但這發展趨勢。從工業4.0可以看出,未來設計和制造是無法分開的。導致分不開的原因是:數據直接進入ERP。這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需要漫長的過程。
設計制造一體化無非就是數據的一體化和業務的一體化。但是數據的一體化很難實現。個人認為,這可能是兩種管理體系碰撞的結果。現在的先進管理理論、先進的管理軟件基本上都來自于歐美,但是中國的工業體系基本上都是仿照前蘇聯的模式,所以早些年的標準都是按照這個構建的。那么在這種模式下,企業長期無法摒棄掉以前的標準,比如說用符號管控等等這樣的方式,所以就導致在實施信息化的時候,設計部門一套編碼,ERP一套編碼。其實以前企業不存在BOM轉換的問題,因為設計就是面向制造的,設計圖完成、工藝下達、明細確定,就可以加工,不產生變化。現在ERP發生了變化,采購東西需要編號,但是編號設計端并不清楚。集成技術在現代已經不是什么難題,前提企業的數據規范怎么統一,這才是核心。統一就是摒棄一個企業同樣的東西兩種編碼,按照ERP端,這個數據傳到前端供大家使用。設計端定個號傳給ERP,通過作圖就能解決。
本文根據用友PLM事業部總經理李光銳博士在“第十屆中國制造業產品創新數字化國際峰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已經本人確認。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企業互聯網化——設計制造網絡協同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