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案例帶給我們兩個重要的啟示: 一是把選型工作作為一個獨立項目進行運作和管理; 二是明確對ERP提供商的九大需求。
筆者所在的單位是一家有四十年研究、設計、制造牙輪鉆頭歷史的石油機械廠。 雖然,經過幾次大的技術改造,工廠目前能生產從4.25英寸到26英寸的各型三牙輪鉆頭,能滿足從極軟到極硬的不同地層鉆井需要,并且通過了API.ISO9001質量認證。但是,機械廠作為一個離散型工業企業在生產和管理上的特點,決定了它需要一個可以完善控制、掌握生產線上各種信息,并進行各種工藝統計分析,生成相關管理控制報表,以幫助生產規劃人員及現場控制人員,藉以充分掌握生產進度并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ERP系統。
現在,在ERP項目實施成功之后,回想起來,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我們對系統選型的深入了解和理智分析。自行開發還是外購?外購的話,是選國外產品還是國內產品?產品選擇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考察軟件提供商和實施合作伙伴?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在實施之前,把選型作為一個獨立的重要項目,成立專門選型項目組,進行了仔細研究。
離散型制造企業的需求
機械制造業往往以離散為主、流程為輔、裝配為重點,設備制造類的生產一般是將單獨的零部件組成最終成品,更多地屬于離散型工業生產,所以,我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生產計劃的制訂與生產任務的管理任務繁重。典型的離散型機械制造企業由于主要從事單件、小批量生產,產品的工藝過程經常變更,由于主要是按訂單組織生產,很難預測訂單在什么時候到來,因此,對采購和生產車間的計劃就需要很好的生產計劃系統。
其次,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率很大程度依賴于工人的技術水平,自動化主要在單元級,例如數控機床、柔 性制造系統等。
再次,工藝流程簡單明了,工藝路線靈活,制造資源協調困難。機械行業產品結構清晰明確。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品結構可以用數的概念進行描述,最終產品一定是由固定個數的零件或部件組成,這些關系非常明確和固定。面向訂單的機械制造業的特點是多品種和小批量。因此,機械制造業生產設備的布置一般不是按產品而是按照工藝進行布置的,每個產品的工藝過程都可能不一樣,而且,可以進行同一種加工工藝的機床有多臺。因此,需要對所加工的物料進行調度,并且中間品需要進行搬運。
我們在實施之前專門為選型做了大量的工作,把選型當作一個重要程度不亞于實施的重大項目來對待。不僅從總部抽調各部門的管理和技術人員,而且還聘請了ERP實施專家,形成了一個選型團隊。整個選型工作比較完備地運用了現代企業決策學有關原理和方法。
另外,在我們廠,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管理層無法及時了解生產狀況,如產品的在制情況,常常到交貨時卻因為各種原因造成交貨拖延,每月到盤點時車間中轉庫的半成品數量總是不清楚,造成車間之間相互推諉,對關鍵工序點的產能情況估計不足,又無法知道設 備的運轉情況。石油機械廠的產品生產周期較長,而產品的制造又與產品的毛坯有關,生產計劃往往估計不足,采用手工制定的計劃無法滿足實際生產需要。我們特別希望通過生產模塊的實施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因此對ERP系統中制造管理模塊的功能要求很高。
選型也要立項
一般企業只是把ERP實施當做一個重大的項目來對待,往往忽視了前期的選型工作。但是我們在實施之前卻專門為選型做了大量的工作,把選型當作一個重要程度不亞于實施的重大項目來對待。總廠從各部門抽調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成立了由最高決策層、技術、IT、財務、生產、銷售等相關部門參加的ERP選型項目組,并聘請了有成功實施ERP經歷的專家作為項目組的咨詢顧問。整個選型工作運用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現代企業決策學有關原理和方法。
選型小組成員都對ERP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最熟悉本部門的需求。首先,小組對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明確了自身的管理特點以及引入ERP系統的目的。然后,經由內部討論,在自行開發和外購ERP產品之間,國外廠商和國內廠商之間等大的方向上進行了確定。接著,我們向國內十多家ERP廠商發出了洽談意向,基本上包括了國內ERP領域中的知名軟件企業,通過前兩輪的接觸了解,確定了神州數碼等5家軟件廠商進入招標程序。進入招標程序的廠商在一一進行調研、方案準備、演示、報價之后,由選型小組對這5家重點選擇對象從九個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并一一打分。最后,分數最高者入選。
ERP提供商九重考驗
盡管,我們對于國內大多ERP軟件的不足,也有所了解,但由于我們廠屬中型企業,從現有需求狀況來看選擇一套具有可擴展性的中端ERP就夠用了。同時考慮到國外軟件的本地化工作量較大,軟件的實施費用高,所以項目組在選擇國產軟件上達成一致。在確定了以上選型方向后,我們向國內十多家ERP廠商發出了洽談意向,并通過兩輪的接觸了解,確定了5家軟件廠商進入招標程序。
經過2輪的招標過程,5家軟件廠商都通過各種合理的手段與形式(拜訪、調研、演示、互動討論等)向我們展示了它們在管理理念、軟件功能、服務質量、項目經歷、二次開發、價格等方面的優勢,而我們則結合更細微的自身需求,對這些因素進行了再次評比。事實上,到這個時候,我們通過與多家ERP廠商的深入交流,不僅對這些應標者有了更詳實的了解,另外一個大的收獲還在于對自己原有的業務流程、管理弊端等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由于ERP不同于其他的普通應用軟件,光選對產品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還要選對合作伙伴。因此僅僅對于軟件產品的評判只是選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還需要考察軟件公司背景、實施、服務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只有全方位對企業與產品進行深入了解后,才不至于在選型過程中霧里看花。于是,我們對ERP廠商展開了如下九個方面的全面考察。
1.ERP廠商的出身背景
對于ERP廠商背景的考察是不可或缺的。有的廠商已經從事ERP軟件很多年,產品和實施都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些廠商則是從財務軟件轉型做ERP,這樣廠商的ERP產品可能在財務模塊上的功能很強,但在其他模塊上就有可能存在弱點。盡管這個問題并不是十分絕對,但在國內卻普遍存在,軟件廠商的出身在國內仍是一個重要的考察因素。
2.軟件商的信譽和穩定性
在了解廠商背景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廠商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考察廠商的專業背景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確廠商的服務、咨詢能力和實施能力。選型時尤其要考慮供應商的實力和信譽。ERP軟件供應商應當有長期的經營戰略,能夠跟蹤技術的發展和客戶的要求,不斷對軟件進行版本的更新和維護。企業選擇ERP系統實際上也是在選擇長期的IT合作伙伴,因此軟件廠商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異常重要。從長遠來看,它對于企業用戶是一種無形的保障,畢竟誰都不希望買完軟件后對方就倒閉。
3.軟件成長歷程
一個穩定的ERP軟件起碼要經歷8~10年的時間。ERP軟件起源于機械、電子行業,通過大量用戶項目的積累形成最初的標準版,在升級數個版本之后,軟件系統趨于穩定。
在軟件升級的過程中,有些ERP軟件向其他行業擴展,在大量行業應用和積累的過程中形成了某個或某些行業版的軟件,這樣的軟件便趨于成熟了。在成熟之前的項目實施,用戶方都是實驗場,廠商以項目的積累來彌補功能的缺陷,風險全在用戶。
4.二次開發工具
任何商品化軟件都不可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用戶化和二次開發的工作。所以商品化軟件應提供必要的開發工具,并同時保證該開發工具簡單易學,使用方便。
5.軟件文檔
商品化軟件必須配備齊全的文檔,其全面詳盡程度應達到用戶能夠自學使用,如用戶手冊、不同層次的培訓教材(如ERP原理與概念、產品模塊、開發工具等等)以及實施指南等。根據軟件文檔是否齊全,可以看出一個ERP廠商的操作是否規范。標準完善的文檔不僅是為了更順利地推進項目進行,更從細節上反映了軟件廠商的整體實力。
6.應用案例
不同ERP軟件在行業針對性方面有著顯著的差距。企業在選擇ERP軟件的時候,很關鍵是要看所選ERP軟件在本行業的積累,看它在本行業積累的成功案例、客戶數量以及行業企業管理經驗。目前ERP已經進入一個案例營銷的時代,沒有任何成功案例的產品無疑意味著巨大的風險。
7.實施方法
企業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始使用ERP系統。實施方法、實施過程與策略、實施所需時間是企業必須掌握的重要選型因素,方法和策略是降低風險的有效手段。事實上,只有積累較深的大型ERP廠商才會形成嚴格標準化的成熟的實施方法。
8.售后服務
選擇那些擁有完善的售后服務機制的公司,以便未來選擇其提供的不同類型、多地點及時響應的服務。售后服務要求能夠以遠程登錄在線輔助、24小時電話支持、當地的分支機構就近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提供。需要注意的是,專業的ERP廠商所提供的服務一定是標準化的,不會因為地域和服務人員的差異而改變,這就要求ERP廠商一定要有一套成形的標準化服務體系。
9.價格問題
價格方面要考慮軟件的性能、功能、技術平臺、質量、售后服務與支持等,另外也要做投資效益分析,包括資金利潤率、投資回收期。要考慮實施周期及難度,避免造成實施時間、二次開發或用戶化時間過長而影響效益的兌現。軟件的投資一般包括軟件費用、服務支持費用、二次開發費用、因實施延誤而損失的收益。在此基礎之上加以全面平衡,選擇成本較低廉的解決方案。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ERP項目實施服務費用常常用顧問的工作天數來計算,切不可光以顧問單天的服務報價作為價格的衡量依據。雖然有的廠商顧問每天的費用的確相對較高,但是同樣的項目他所花費的天數卻并不多,較高的效率保障了總費用不至于過高。
通過以上因素的詳細比照,神州數碼管理系統有限公司(DCMS)在以上各方面的綜合得分最高,項目組于2003年3月選擇了易飛ERP管理系統,并由DCMS提供實施服務。
自行開發的優點
企業自行開發ERP系統,可以從企業最需要信息化的環節出發,可以只進行必要功能模塊的開發,使系統更有針對性;企業內部IT人員參與了ERP軟件開發全過程,所以一旦系統出現問題或需改進,企業內部人員能夠進行快速地自我支持與維護;年維護費用的投入較低,還為企業鍛煉了一支隊伍,人員素質在計算機應用、管理水平、團隊協作等方面都會有較大的提升。
自行開發的缺點
由于受企業資源、人才的局限,自行開發往往流于簡單模仿手工管理,缺少先進的管理思想指導,起點較低,規劃差,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實現信息集成難度大,開發周期長,開發的系統成熟度低;在人員流動和文檔不規范的情況下,維護、修訂和擴展會有不少困難,定制軟件針對性較強,通用性較差。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離散型機械制造業如何進行ERP選型?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1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