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信息化的實施不僅可以給企業帶來巨額經濟效益,而且對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成長型中小企業是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代表著中小企業的未來,是大型企業的雛形,在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實現信息化,既是成長型中小企業生存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內在要求,也是通過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重要渠道。在成長型中小企業信息化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幾種企業信息化建設模式的異同,使成長型中小企業通過采取正確有效的信息化模式來降低企業的成本,增加利潤,提升競爭力,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一、成長型中小企業及其優勢
所謂成長型中小企業,是指在較長時期(一般為5年以上)內,具有持續挖掘未利用資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整體擴張的態勢,未來發展預期良好的中小企業,具備“高增長性、企業活力和適應性、穩定性”的特點。與大企業相比,成長型中小企業有其自身的優點,投資規模小、結構單一、易于調整、機制靈活、產品更新換代快。而且,具有較大的發展和成長空間,這也是成長型中小企業最顯著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成長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可塑性強
成長型中小企業由于企業本身成型的較晚,企業整體實力較弱,人才資源相對缺乏,企業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信息化還處于襁褓之中,有些甚至是個設想,這就為成長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奠定了一種較強的可塑性、有較大的選擇和調整空間。這樣既可以選擇先進的信息系統,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處于一個高起點,又可以在信息化建設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有所取舍。
2 成長型中小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信息化需求靈活
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可以在規劃的基礎上,逐步實施,而不必短期內將眾多項目一起上馬。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在于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在前期投入的基礎上比較穩健地完成信息化建設。一旦出現問題,企業可以及時進行調整,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調整后期的項目。與那些同時實施多項信息化項目的大企業相比,分步驟實施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靈活性,同時也可避免因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某一處出現問題而導致整個信息化項目失敗的危險。
二、成長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浙江省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評價方法,即ZJGEP評價法指標體系,包括六大方面指標體系:發展狀況、盈利水平、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行業成長性和定性指標(企業戰略、企業管理、企業信用、產品創優、出口創匯和環境保護等)對成長性企業進行綜合評價。依據ZJGEP評價指標,屬于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浙江廣揚建設有限公司、浙江尖峰藥業有限公司、群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步陽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金華中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也都迫切感受到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也都希望通過信息化建設來提高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但收效甚微。很多企業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網站,但有網站并不表示就是信息化,很多網站只是有一個簡單的網站展示一下企業的最基本信息,不能在網站上下訂單,也不能進行其他的交互活動;還有些企業包括浙江廣揚建設有限公司甚至還沒有自己獨立的企業網站,只是在別的網站上做一些企業推廣的簡單活動。通過這些企業的調查結果反映成長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和發展水平,這些企業在近幾年的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主要有以下特征:
1.管理水平低
目前,成長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不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企業管理層的知識結構不適合信息時代的要求。許多企業的管理模式單一,這樣的管理模式偏重于生產、人員、后勤的管理,而不重視市場信息管理。企業管理層人員在管理觀念上,對信息化的認識不足,沒認識到企業信息化管理是管理理念上的根本變革,而只是要求專家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進行“計算機”化改造,結果造成一種信息化的假象,致使“信息化”走向了誤區。
2.信息化需求不明確
企業一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摸不著頭緒,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化建設中需要哪些功能,不明確信息化建設到底能給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辦公做哪些事情、有什么作用。這就必然陰礙企業實施信息化建設。
3.信息化基礎比較薄弱
信息化應用效果是建立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之上的,嚴謹的作業流程、規范的數據資料是信息化成功的關鍵。但成長型中小企業由于管理還未完全成型、對市場變動的適應能力弱、業務流程經常變動、人員變動大等普遍存在,往往造成數字不實、賬目不清、信息混亂等現象,為信息化成功實施帶來困難。
4.信息化投入結構不合理
一方面,成長型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得到的政府扶持較少,基本上要靠企業經營利潤來進行投入,信息化投入存在較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從現有信息化的投入結構來看,普遍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網絡輕資源”、“重技術輕管理”和“重建設輕維護更新”等傾向和誤區。
5.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規劃
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往往來源于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自發需求,不同部門對信息化的需求和目標各不相同,由于缺乏統籌管理和整體規劃,各部門往往立足本身業務需要各自為陣,零星采購信息化產品,獨立實施,造成系統之間不能集成、編碼不統一、信息資源無法共享,“信息化孤島”現象嚴重,信息化的集成效益無法顯現。
6.信息產品缺乏
在信息產品方面,專門為成長型中小企業提供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還比較少,而且價格高,產品不成熟,產品質量有待規范化。尤其是針對特定行業量身定做的方案很少,很難想象制鞋廠的信息化方案會同食品廠的信息化方案一模一樣。
當然還有一些宏觀環境的因素,比如缺乏企業信息化的統一規劃、相關的標準和規范等,這些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發展也產生比較重大的影響。因此,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三、成長型中小企業信息化模式的優缺點
目前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企業采用比較多的定制開發模式與購買模式、ASP模式和SaaS模式。
1.定制開發模式
定制開發模式通常采取模擬現有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方法,一般情況下,不會改變現行經營管理,或變動較少,故實施難度相對較小;定制模式涉及的要素、環節過多,不僅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及業務流程有關,與應用服務提供商的技術水準及力量也有非常大的關聯,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導致整個項目的風險較大。綜上所述,定制開發模式其優點主要是“一把手工程”較易到位,企業內部對管理重視和管理創新的認識較易統一,各種阻力及消極因素較易消除,所建的信息化系統與企業傳統的管理實踐結合較好。但因存在實際應用、技術及實施風險以及實施周期等諸多不明確因素,應用在小型的、功能明確且不涉及管理模式調整變動的信息系統中較為可行;另一方面,由于應用服務提供商的能力,對企業管理制度的了解以及管理認知上的差距,定制開發模式僅僅只能滿足于簡單的模擬企業現有管理模式,無法或沒有將現代管理規范加人到信息系統中,這也是定制開發模式最大的弱點。定制開發模式涉及的要素、環節過多,其應用效果取決于企業自身和軟件供應商的技術水準和力量以及對項目目的、需求等諸多要素的理解,通常情況下,必須等到整個項目開發完畢后,才能切實了解所開發的各個系統的實際應用效果;故建議必須選擇大中型軟件公司,可完全根據企業的具體經營管理模式、業務流程進行全方位或模塊的定制開發,能滿足企業總體規劃的相關要求。
2.購買模式
購買模式,通過對商品化軟件系統的試用以及對該軟件系統已有模塊的組合、重建,即可預估其實際使用效果,即在實際業務流程進行調整之前,通過軟件模擬調整的流程,對該流程進行初步校驗,較為實用方便。購買模式的應用成功率取決于所購買的商品化軟件系統,根據統計資料和應用情況分析,小型軟件系統,如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其應用成功概率高于90%,甚至可能會完全成功,而大型軟件系統,因較為復雜,應用成功概率略低一些,約為70%一80%。購買模式要成功的實施,都會涉及到企業的整個管理體系、制度和規范,必然會觸及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非常敏感的組織結構、管理體系,難度肯定大。購買模式與定制模式相比,少了編程、調試等容易產生差錯的環節,通過對所購買的軟件系統已有模塊的組合、重建,即可完成構建整個系統的工作,所需的環節相對較少,風險也較小。購買模式能通過所購置的應用軟件系統,為企業帶來先進的現代管理制度,進而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所建的信息化系統具有起點高、見效快、易升級等明顯優勢;企業在與應用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過程中,形成并保持長期的互惠互利的戰略伙伴關系,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由于所建的信息化系統與企業傳統的管理實踐存在一定的差異,易形成各種阻力及消極因素,磨合期較長。
3.ASP模式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簡稱ASP)即應用服務提供商,其通過互聯網,采用租賃形式為用戶提供IT應用與服務。ASP服務的對象適合于業務量不大、數據存儲不多、業務處理頻度不高,但要求服務對象是服務種類比較齊全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SP服務平臺提供了信息化建設必備的大型計算機設備、網絡互聯、路由設備以及軟件應用系統等,節省了大量的企業資金,有效降低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ASP的統一建設和專業服務,將方便地提供基于組件的服務、可靠的安全保證和系統的自動升級,能夠不斷滿足企業業務增長的需要。采用ASP模式實施企業信息化建設,以專業化、社會化方式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能夠解決中小企業技術力量薄弱、人才缺乏、資金短缺、信息化水平低下等諸多問題,具有周期短、投資省、見效快、成本低等優越性,特別適合于在推進企業信息化中處于弱勢群體的成長型中小企業。
4.SaaS模式
SaaS,即軟件服務化,指廠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并通過互聯網獲得廠商提供的服務。在此模式下,企業不需要購買硬件服務器、軟件系統和帶寬,只需要支付租用費,通過Intemet實現郵件系統、ERP、視頻會議系統等,并享受到相應的硬件、軟件和維護服務,享有軟件使用權和升級的服務,軟件廠商在向客戶提供互聯網應用的同時,也提供軟件的離線操作和本地數據存儲,讓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購的軟件和服務。
以上四模式各有其長處,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又是一個漸進動態的增效過程,不論選擇何種信息化模式,都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應量力而行,不搞攀比;廣泛調研,吸取經驗和教訓;樹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切勿好高騖遠;充分研究自身情況,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不同階段緊密聯系起來,同時還應該結合這四種企業信息化模式的優點,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信息化模式,讓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產生最大的效益。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成長型中小企業ERP信息化水平和模式研究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