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越做越邪呼,版式越畫越花哨,文章越寫越漂亮......,媒體算是真的市場經濟了,王婆賣瓜式地宣稱“我這是面向企業(政府、VC等,想要什么說什么)的報紙”已經不起作用了,中央級大報照樣招不來廣告。今天的報紙需要的是“垂直”,要抓住某一特定領域的讀者群,研究他們的需求,才能吸引他們,才能服務于他們,才能有錢賺。
我們的“眼球”真的被搞得精疲力盡了,先不說數不清的熱點、焦點問題,只要按編年體列舉一下本年度的主題詞,基本上是一年一主題。從早期的開放、Client/Server、Java、Linux、Internet、電子商務.......,好不容易到1998年,國內財務軟件集體迎接ERP時代的到來,還沒等掀起什么浪花呢,又被電子商務的狂潮席卷而去。大家每天談論的已不再是SCM,而是Nasdaq、VC、網站......,還有數不清的人在國貿、香格里拉或者嘉里中心向新聞界的朋友宣稱“我是該網站的CEO......。如果還有人在問“怎么解決交貨不及時的問題?怎么讓庫存降下來,又不影響生產?”那真有點不識時務的感覺。問這問題的多半是企業家,每天焦頭爛額的凈是這些問題。還沒等ERP的銷售人員興致勃勃地開始回答,他已經顯出一副困惑的樣子,又開問了:“我就準備了這點兒錢,您說我是該上ERP呢?還是就上eBusiness?”ERP銷售員的“注意力經濟”頓時遭到瓦解。
都是媒體惹的禍?!
人間正道是滄桑
您已經看出來了,我這是要鼓吹ERP呢。說來奇怪,給企業管理立下汗馬功勞的ERP概念似乎總沒有被媒體熱烈地追捧過,一直扮演著“寂寞高手”的角色。從一開始媒體(包括企業家)都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實施ERP總有些吃力不討好的感覺,報道ERP也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總不如兼并、捆綁銷售、紅色風暴、秋夜豪情來得直觀、抓人。要講好ERP的故事,的確是一件枯燥、平淡的事情,也許講了半天,人家還沒明白呢。
筆者還是非常佩服國內財務軟件的市場造勢的本領。本來國外ERP和國內ERP已經在市場上行銷了十幾年了,絕對不是到了1998年,中國才需要迎接ERP時代。是市場讓中國的財務軟件走向集成全面的企業管理軟件,這是一個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因為在大量的銷售實踐中,他們已經深深感受到僅有財務軟件對整個企業管理來說是不夠的,企業還需要管理生產、銷售、庫存、能力平衡等等信息,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誰都不會坐失良機。何況,財務軟件公司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的過程,有相當的財政實力進行向ERP擴展的嘗試,雖然在開發經驗和實際解決企業具體管理問題上與國外軟件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說明了集成的企業管理軟件的市場已經形成,盡管有些企業并不關心這類軟件是叫ERP還是其他什么。
有道是人間正道是滄桑,ERP的真正為人所重視,并不是單靠市場造勢所能維持的,它靠的是給企業帶來真正的效益,需要供應商,尤其是用戶自身對ERP項目的正確認識和在組織領導、人員配備及數據準備等方面的大量投入。見效是比較慢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并不適合造勢。就像在1998年,幾乎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自稱能夠提供ERP軟件服務的集成商或軟件商,但實施上,就軟件技術本身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更何況它不僅僅是一套計算機系統軟件,它牽涉到的是企業的整個管理理念和實施的方法。很快對ERP比較悲觀的觀點占了上風,比較著名的是在某次行業會上得出的結論,“中國在過去20年里,在ERP或計算機管理系統上投入了80億人民幣,卻沒有一家是成功的。”
數據鑿鑿,的確觸目驚心!但是,事實呢?先不說80億元的投入對一個制造業大國是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就憑這么多年的實踐積累的經驗和培養的人才對現在的企業管理現代化建設就有多么巨大的意義,更別說在當時的計劃經濟的大環境下實施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開發的管理系統,的確有些不太匹配的感覺,責任不應該只在軟件本身。而且有的企業雖然作為整體的系統實施不夠完善,但的確在某個局部獲得了顯著效益,比如物料管理、庫存控制,生產計劃等,這些效益就足以說明ERP系統對企業的效益體現和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我們經常津津樂道于美國經濟十幾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憧憬著美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只需把美國商業模式作C2C(CopytoChina)就可以獲得成功。但是,我們在過去頭30年所欠下的債卻要我們在近20內完成,這就是我們的現狀。美國5%的人口,創造了占世界1/5的GNP,擁有的是世界50%的計算能力,IT技術的大量應用幫助美國經濟實現高增長、低通漲的結果。我們的現狀是,在企業轉制沒有完成的情況下,WTO、經濟全球化的鈴聲已經響起;企業信息化剛開了個頭,卻已經被眼花繚亂的新經濟模式所淹沒了,人人都要搞電子商務。經濟學家說,我們雖然落后,但是我們有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在電子商務時代,企業自身內部的電子商務(ERP)是一個必要的前提和基礎,我們不能只盯在基于Internet網站的電子形式,更要從自身的商務入手。
光有ERP是不夠的
就跟光有財務軟件對企業管理來說是不夠的一樣,在電子商務時代,光有ERP是不夠的,但不是過時的。這一點,Symix公司早在1997年提出的CSRP(客戶同步資源計劃)思想時就已經闡述得很清楚了。Symix提出這個概念的前提是,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客戶的需求不是通過大規模生產方式就可以得到滿足的,多品種、小批量和個性化的產品大行其道,所以,大規模的生產方式已經不是先進的生產方式,如何爭取客戶,并且保留這些客戶是一個企業是否能立足于市場的前提和首要條件。企業生產什么不再變得重要,而企業能夠生產什么的能力是衡量企業優劣的重要標志。所以,只關注企業自身管理信息的ERP系統并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這種跟客戶需求同步的要求,企業甚至要求與客戶一起定義客戶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牢牢地抓住客戶。所以,企業內部的ERP管理系統是一個企業的集體要求,就跟生產線和廠房一樣,擁有ERP系統已經不再是一個競爭優勢,而是一個必需;而CSRP的靈魂是讓企業把著眼點從企業自身轉移到客戶身上,時刻追蹤他的需求。所有這一切都依賴計算機技術的大量應用,尤其是Internet技術的應用,使CSRP思想得以能夠順利實現。
著眼點的轉移帶來了企業對軟件功能的新的需求上,在前端需要客戶關系管理(CRM),后端又需要對客戶售后服務的支持和維護。在電子商務時代,利用網絡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客戶信息,在后端又必須依賴企業腳踏實地地生產出來,并且準時交貨。我們可以把前端稱之為許下承諾(MakePromise),后臺就必須依靠ERP系統保證企業能夠信守承諾(KeepPromise),或者叫作“說到做到”。在未來的電子商務時代,一定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完美統一,離開其中的任何一部分,企業都不會得到快速發展。
新經濟何“新”之有?
世界將要重新洗牌,新經濟將先進于舊經濟等等,所有的媒體、所有的人都在興奮地討論著,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就是Nasdaq的股票,對從來沒有盈利、甚至虧損不斷增加的網絡明星公司股價一律飆升,傲視舊經濟時代的巨霸。從而得出結論,在新經濟時代,企業不必盈利也可以在股市上獲得好成績。但是,同樣是Nasdaq,最近一段時間“蹦極”式的調整,讓人們看到,企業盈利仍然是評判一個公司價值的重要因素。企業一定是要賺錢的,這是所謂“舊經濟時代”的法則,它在“新經濟條件”下同樣適用。那么,我們有理由發問,新經濟何“新”之有?
就跟蒸汽機帶來的鐵路革命,讓世界的經濟交流活動得到了空前的加速一樣,基于Internet技術的電子商務時代的新經濟,也只不過使經濟發展的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所有相關的經濟理論將繼續影響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只不過,人們創造財富和失去財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知本家在與資本家的結合中有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之間一文不名,企業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檢討自己的失誤,因為市場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新經濟宣稱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知識自身可以取代物質資本第一的地位,信息時代的知本家和工業革命的新技術發明者的區別在于知識資本階段和知識貿易階段的根本性差異。工業社會的知識者由于知識必須依附于土地或資本,只能把知識買給資本家換取經濟利益。而信息社會中的知本家由于知識和信息取代了貨幣的領導地位,知識變成了超越貨幣資本的投資手段,具體表現就是知本家比資本家占有更大的股份,知本家不再仰資本家之鼻息,從此站了起來。
上述一段有些繞嘴的理論分析,的確非常新鮮,也對我們的知識者具有強大鼓舞作用。但是,如果說沒有資本的介入,沒有風險投資(盡管占的股份可以不大),就沒有知本家的崛起,所以,我們可以在套用一個句式,“僅有知識是不夠的”。從根本上說,資本的性質仍然是通過介入新經濟或信息產業以獲得最大的資本增值,這一點與是否投入新經濟還是舊經濟毫不相干。從高風險的新經濟來說,大多數的知識擁有者并沒有成為真正的知本家,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海內外學子還在不斷地尋找著VC,講述著動聽的商業計劃或模式。而資本家只要投中了一家,成功了,它所得到的回報要比所謂舊經濟時代更大,所以,他可以廣種薄收,在投資回報的總量上是勝利者。而知識擁有者在總量上變成知本家的卻是寥寥無幾,是失敗的。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生產關系的不斷調整(我們可以把Internet的出現看作是一次生產力的提高,把與之相適應的新經濟模式看作是生產關系的大的調整和變革),資本的投資回報的速度和比例大大的提高了,社會前進的速度提高了,資本的作用仍然沒有改變,資本要增值,企業要盈利,這還是我們新經濟時代的必然法則。
之所以指出所謂新經濟其實與舊經濟并沒有在本質上有什么區別,就是想讓我們自己不再整天沾沾自喜于“話語革命”的快感,也許在未來的經濟社會中,已經無所謂虛擬與現實,那只是一種實現方式的改變,目的依然是腳踏實地地賺錢、生活,才能進步。
以需求為中心的投資策略
對我們的企業家來說,這個世界的誘惑實在太多,需要學習的也實在太多,那對企業自身的發展,自身的投資策略需要有什么樣的調整呢?這個世界如果現在有什么不一樣的話,就是變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了,面對媒體不斷“制造”出來的新的熱點和技術,必須有一個冷靜的思考,既不能“持幣待購”,又不能盲目跟風,趕時髦。追捧新的熱點,講述老百姓感興趣的故事,這是媒體的一貫作風,也是他們的立世之本,它使我們對未來發展趨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需求。目前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建設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管理是走向電子商務的必要條件,猶豫不決只會喪失追趕競爭對手的機會。根據自身需求制訂相應的投資策略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都是媒體惹的禍?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52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