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發展,云計算已經被證明為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高效IT架構。全球很多政府已經或正在將云計算作為國家戰略來推進,就像每一次IT革命一樣,任何一個想在未來信息技術領域有所作為的國家都必須把握好這次機遇。中國政府也不例外。
2013年9月,按照《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和《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工信部經研究確定北京市等18個省級地方和北京市海淀區等59個市(縣、區)作為首批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建設和應用試點示范地區,鼓勵地方在現有基礎上建設集中統一的區域性電子政務云平臺,支撐各部門業務應用發展,防止重復建設和投資浪費,促進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增強電子政務安全保障能力,推動電子政務朝集約、高效、安全和服務方向發展。
除將電子政務平臺云端化之外,地方政府也在通過與云計算廠商的合作來打造地區性云計算數據中心以及謀劃地區性云計算產業的發展,比如重慶攜手NEC推進云產業、上海簽約微軟布局云計算、蘭州攜手IBM打造中小企業云計算數據中心,以及山西省與百度簽署協議打造陽泉云計算中心等。與此同時,各級政府為推動地區性云計算發展,也在通過給予各種形式的優惠政策來積極扶持當地云計算企業,希望藉此將地區的云計算產業做強做大。
企業:深化云計算應用需完善法律
新興技術能否真正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其決定因素在于企業的接受程度。從云計算概念提出至今,對于云計算應用模式的劃分基本都已經達成了共識。e-works調查顯示,企業除對私有云的接受程度較高之外,對于公有云的應用僅僅停留在非核心業務應用上,很多企業擔心安全因素甚至不愿意將敏感信息存儲在云端。一項有超過300名IT專業人士參與的調查顯示,企業之所以會在把敏感數據遷移到云端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主要是擔心政府和法律的干預,政府的監管以及云立法和數據安全性正在成為阻止企業業務向云端遷移的重要因素。
在今天這個信息化時代,很多時候數據就是企業的一切�;叵朐�911事件中因數據丟失而破產的企業,哪家企業又敢輕易嘗試將核心數據托管于他人?特別對于以設計研發和知識創新為基礎的高科技企業,一旦數據丟失后果將非常嚴重。在制造企業,以ERP為核心的各種業務數據也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一旦出現問題將導致企業不能正常的運營。這一系列對托管安全問題的擔心使得企業不得不在向云計算遷移或者說向公有云遷移的過程中三思而行。
企業的另一種憂慮還在于云計算的相關法律還不健全,目前來說幾乎是空白。企業擔心一旦托管在云中的數據出現問題,這一系列責任該如何處理?數據是否有及時的恢復流程?同時,政府對公有云中的企業數據保持著怎樣一種態度也非常關鍵。
廠商:推動制定統一的云計算標準
2013年云計算領域廠商動作頻頻,在國外,IBM收購SoftLayer、微軟收購MetrisHub、甲骨文收購Nimula、戴爾收購Enstratius以及紅帽收購ManageIQ等;在國內,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在內的巨頭也通過與政府合作以及推出電視云、物流云、數據云等不同形式的云應用來謀劃各自的云計算發展�?梢钥吹降氖牵瑯I界巨頭在充分結合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收購或研發的方式來完善自身的云計算產品線,進而推進各自的云計算戰略布局。然而這種各自為政的戰略會給云計算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問題。
由于廠商在推進各自的云計算戰略過程中都是基于自身的特點考慮,比如IBM云計算戰略主要基于OpenStack開源架構,而微軟的云戰略主要基于Windows Azure平臺,這些不同的云平臺標準會使得云計算的發展顯得比較混亂,企業在選擇其中某一家云平臺之后很難再切換到另外一家,這不利于云計算產業的推進和發展。因此,制定統一的云計算標準已成當務之急。
e-works認為,發展云計算產業必須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各地政府必須合理規劃云計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資,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政府還必須主導云計算標準及規范的制定工作,包括技術概念、參考模型等,建立云計算關鍵技術及安全標準,構建云計算產業的激勵機制,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強化產業化運作,利用財政資金加大對云計算研發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向云產業傾斜,并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減免或補貼。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必須盡快出臺云計算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法律保障機制,加大對云計算數據隱私和信息安全的保護力度。
延生閱讀
“棱鏡門”倒逼中國云計算標準
云計算標準現狀:三大模式和四大配置
云計算安全和標準研究
云計算安全與等級保護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云計算應用熱潮下需完善法律及標準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3971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