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監理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在項目參與方較多的大型信息工程項目,監理方作為獨立第三方,能夠客觀協調解決項目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協調把關作用日益突出。
由于監理體系框架與技術規范尚不成熟,行業中普遍存在著魚龍混雜、無序競爭的局面,但隨著法規建設和市場的優勝劣汰,信息化監理正在由自發到自覺,從試點到推廣,一步步走向成熟。
信息化監理在國內的起步并不算晚。1999年,信息產業部在布置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時,就已經將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和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同時列為工作重點。但是到了今天,獲得系統集成資質的企業近1500家,并且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認證體系。直到2004年6月,信息產業部才正式授予包括北京賽迪信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在內的八家企業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臨時資質,即便是加上頒發的地方資質,總共也不過70家。
特別是相對于完善的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體系而言,包括《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暫行規定》、《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管理辦法》和《設備監理單位資格管理辦法》在內的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認證體系也才剛剛建立,這些顯然無法滿足信息化監理市場的需求。因此,客觀來說,國內信息化監理市場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這一市場還存在著種種問題,但與幾年前近乎無序的市場狀況相比,體制框架的初步建立加強了對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活動的規范化管理和信息系統工程的質量保障。從市場的培育與信息工程監理的實踐效果看,信息工程監理機制已被認可與接受,在政府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弱電監理等領域都廣泛引用了監理機制。
專業的監理公司由于其全面的技術組織體系,能夠在技術層面上解決用戶方在項目的招投標、方案設計、項目實施檢查及驗收等各階段的技術支撐與監督控制工作。同時,監理方作為公立的第三方位置,能夠客觀協調解決項目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針對項目參與方較多的大型信息工程項目,協調作用日益突出。監理公司作為獨立的法律主體方,在項目過程中不僅承擔項目質量把關協調等工作,同時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也是目前工程監理逐步代替專家咨詢制的一個原因之一。
監理:信息化成功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建設項目不同于傳統的工程項目,從技術層面看、創新成分多、涉及范圍廣;從管理層面看,信息化建設項目需要結合行業特點、企業戰略及管理業務流程等;從需求層面看,信息化建設需求往往會隨著企業及信息技術發展和用戶對信息系統了解的不斷深而發生變化,這些特點決定了信息化項目實施的風險是必然存在的。那么,如何降低信息化項目的實施風險,提高項目實施的成功率呢?事實證明,在信息化項目中引入中立、客觀、專業的第三方監理機構來監控和管理整個項目,是規避信息化風險、提高項目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信息系統的工程監理是一種基于IT專業評估、過程控制、系統評測和技術調研的服務模式,它貫穿信息系統工程項目的投資決策、設計、施工、驗收、維護等各個環節,對項目的投資、工期、質量、合同等多個目標進行嚴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其最終目的就是對工程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管,使工程的建設得到有效控制,從而降低工程風險。
在信息化建設者和信息化承建者之間引入第三方,打破甲方與乙方在信息化技術方面的不對稱,已經成為企業確保成功推行信息化的重要措施。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可以幫助業主單位更合理的保證工程的質量、進度、投資,并合理、客觀地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在項目建設全過程中,監理單位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相關技術標準,遵循守法、公平、公正、獨立的原則,對信息系統建設的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確保質量、安全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進度和投資。監理單位是幫助業主單位對工程有關方面控制的再控制,就是對承建單位項目控制過程的監督管理。
此外,合理地協調業主單位和承建單位之間的關系,也是監理的一項主要工作。在信息系統工程建設中,很多時候業主單位和承建單位在許多問題上存在爭議,業主單位和承建單位都希望由第三方在工程的立項、設計、實施、驗收、維護等的各個階段的效果都給予公正、恰當、權威的評價,而且還有很多需要協調的系統內部關系以及系統外部關系中的非合同因素等,這些都需要監理單位來協調和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引入監理將會使信息系統工程的風險降得更低,更大程度上保證了信息系統工程的成功。
就像建筑工程需要監理一樣,信息化建設要成功實施,也必須實行第三方監理制度。這一觀點通過廣大的監理企業的實踐向業主用戶單位證明了這一點,監理機機制已被廣大用戶普遍認可。但我們還會常常聽到諸如監理市場不規范、相關法律法規不成熟等方面的抱怨,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我們的第三方監理機構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化監理制度,并切實貫徹實施,讓監理行業更加有序地發展。
形式監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國內信息化監理市場的發展剛剛幾年的時間,還沒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善的監理體系框架與技術規范。但隨著監理市場的逐步建立,就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可操作性更強的實施細則來規范具體的監理行為,從而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監理制度體系,這是監理行業能夠持續發展并獲得認可的根本問題。
信息化監理行業廣泛存在著魚龍混雜、無序競爭的局面,市場競爭中用戶方最低價中標案例屢見不鮮。監理公司惡性競爭,低成本價中標,還存在一些非專業的監理公司,技術水平與專業結構無法滿足項目項目監理工作的需要……以上等等現象必然會對項目的成功實施帶來風險。信息產業部第一批公布的八家部級監理公司不論是公司資源、行業案例、監理實踐等方面都堪稱行業的佼佼者,也是目前大型信息化工程項目監理的主要選擇。
目前,在監理工作中爭議最多的莫過于形式監理與內容監理的問題。在實際的監理業務中,形式監理現象普遍存在,當然有些形式比如簽字、到會等等是必需的,也是監理公司管理流程的體現。但關鍵是只有這些形式,而沒有背后的專業能力和投入的話,整個監理業務的價值就無從體現,最后搬起石頭,砸的只能是自己和整個監理行業的牌子!監理公司的監理形式,有時也會受監理費用、用戶期望、用戶給予的權限范圍等因素影響,但監理企業量化監理無疑是保證信息工程質量的關鍵手段與方法。
2006:信息化監理大步邁進
從監理標準的制定到監理法規的出臺,從監理企業資質認證到監理人員的培養,目前的信息化工程監理正在由自發到自覺,從試點到推廣,一步步走向成熟。
2006年的信息化監理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信息系統工程監理作為新興的商業模式和可預期的巨大利潤空間吸引了更多的市場進入者,而如果行業規范不健全、同行之間缺乏行業自律,低價競爭將不可避免,這樣很難將監理工作切實做到位,只能流于形式。因此,2006年相關監理實施細則的制定應盡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特別是監理收費標準的出臺,將有利于杜絕因為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標準和衡量指標的缺位而造成同場競標時的巨大的價格差異。
2006年也將是監理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一年。如果信息化監理市場欠缺人才,就失去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在學歷教育方面,部分院校已經設立了信息工程監理專業,并開設了相關課程,正在嘗試建立信息化監理教育體系。在執業資格認定方面,隨著信息產業部《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管理辦法》的實施,信息產業部在全國指定的三家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組織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也正在啟動中,信息化監理工程師的培訓工作將在200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
相關鏈接:中國信息化監理發展歷程
1995年,原電子工業部就出臺了《電子工程建設監理規定(試行)》。
1996年,深圳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家信息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信息工程質量監督檢驗總站。
1998年,西安協同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經西安技術監督局和西安市科委批準,獲得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家獲此資格的公司。
1999年6月,深圳市政府在國內率先出臺了包括實施信息工程監理條款在內的《深圳市信息工程管理辦法》,并要求對首屆我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信息網絡工程實施監理。
2000年7月,深圳市信息化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制訂了《深圳市信息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實施意
見》,要求使用財政性資金,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上的信息工程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立項、招投標、監理、質量監督、驗收。
2002年11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設備監理單位資格管理辦法》,在21類設備工程專業中涉及信息工程的共有三類:信息網絡系統、信息資源開發系統和信息應用系統。
2002年12月,信息產業部正式頒布《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暫行規定》,規定使用財政性資金、國家政策性銀行或者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建設的信息系統工程,需要實施監理的信息系統工程。標志著我國信息工程監理開始邁向科學化、專業化和規范化。
2003年8月1日,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正式開始執行《北京市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管理辦法(試行)》,對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及監理單位、監理工程師的資格認證做了明確的規定。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信息化監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