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供應鏈角度加強存貨管理的內涵
在我國傳統的企業存貨管理中,由于大多數企業的產品品種比較單一,生產模式也比較簡單,市場需求變化不大,因此企業的存貨管理的重點基本上放在內部環節,主要是從存貨以及訂貨這兩個環節來對成本進行控制,制定經濟訂貨量以及訂貨點來進行管理。這種傳統的存貨管理方式有其科學之處,然而,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由于供應鏈中的各方在存貨管理方面獨立運作,缺乏協調和交流,導致供給與需求出現脫節的情況,無法對供應鏈中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企業從外部尋求降低成本的方法無法突破。因此,從供應鏈角度而言,傳統的存貨管理方法會導致企業的存貨成本無法降低,供需關系嚴重脫節,在生產經營中時常會出現存貨短缺或者積壓的現象。而供應鏈存貨管理模式將集成化管理作為核心思想,其強調處于供應鏈各方加強協調,實現多贏。
供應鏈理論源于20世紀80年代,后來被廣泛運用于制造業企業的管理中。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調控,不斷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并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證明,其覆蓋面也越來越廣,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和環節當中。
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包括生產計劃制定、材料采購、生產組織、物流配送以及產品退貨等,這些環節都對存貨管理有著重要意義。存貨是企業供應鏈流程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粘合劑,存貨管理是否科學合理對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至關重要。
從供應鏈角度加強存貨管理是一種全面的質量管理以及業務流程管理,也是物流技術管理以及資金流技術管理。它摒棄了傳統那種各自為營的管理理念,將集中化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管理流程中。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它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依托,將處于供應鏈中的各方融為一體,通過網絡即時地將各自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從而實現供銷的均衡化,有效地降低了存貨成本。
2 利用供應鏈加強企業存貨管理的方法
2.1 供應商管理用戶存貨管理
存貨管理主要是指通過一系列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使得企業庫存實現“要貨有貨,不要貨無庫存”的最佳狀態。供應商管理用戶存貨管理是指在供應商和用戶進行合作協調的基礎上,以雙方協商一致的目標為基礎,由供應商來對雙方的存貨進行統一管理。這種存貨管理方法的優點在于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供需信息的交流,實現雙方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這種管理模式以先進的集成化管理取代了傳統的分割管理,實現了供應鏈系統的最優運作。
2.2 聯合存貨管理
聯合存貨管理是指由供應商、用戶、分銷商等供應鏈上的所有主體共同參與存貨管理、制定存貨管理的計劃,從而實現風險分擔的一種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下,每一個存貨管理者都要從協調各方供需的角度出發來進行供應鏈管理,改變了傳統那種各自為營的存貨管理方法,將供應鏈各方的存貨管理形成一個整體。
2.3 多級存貨優化與控制
多級存貨優化與控制有利于實現優化和控制供應鏈全局的目標,這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分布式和集中式策略兩種方法。分布式策略是指設備制造商、零售商以及分銷商三個成本中心,其以各自的存貨成本為基礎來實施存貨優化策略。而集中式策略主要是指將核心企業作為存貨成本控制的中心,并由中心對其他的存貨管理活動進行協調和控制。
3 利用供應鏈加強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供應鏈模式下的存貨供需關系分析
影響供應鏈模式下存貨供需關系的因素主要有市場預期、企業提前訂貨點等因素。從整體來對供應鏈存貨管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影響供應鏈模式下總存貨量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企業最優訂貨量的大小;二是牛鞭效應的影響程度。
3.2 需求沒有得到有效評估下的存貨成本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推廣運用,客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種多樣,向個性化、差異化以及多元化等方向轉變。這種情況導致供需關系難以有效把握,很容易出現供需失衡的情況,從而給供應鏈的存貨成本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
3.3 顧客需求不穩定帶來的影響
首先,由于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的管理人員與二級單位之間沒有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需求,導致其會采用不斷提高庫存量的辦法來防止出現缺貨的現象;其次,處于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的需求都是不確定的,主要是由于企業之間或者部門之間的銜接是不確定的,企業各個系統運作也存在不確定性。
3.4 信息技術角度分析
零庫存是供應鏈角度加強存貨管理的重要指導目標,然而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信息技術不夠先進,存貨管理系統以及數據交換系統不夠完善,這也較大地影響了企業的庫存管理,導致企業難以實現零庫存的存貨管理目標。
4 利用供應鏈加強存貨管理的對策建議
4.1 從供應鏈整體對供需關系進行協調
存貨管理除了要從內部管理入手之外,還應該從供應鏈整體出發,對處于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進行全面的管理,對供需關系進行優化和整合,實現交易成本最低、訂貨期最短的目標,并使得企業能夠對市場狀況進行準確的預測,將市場價格予以穩定,充分發揮物流的效應。
(1)要有效地實現供應鏈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逐漸消除牛鞭效應。首先,如果處于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能夠對信息進行及時充分的共享,那么無論各個企業于何時對需求進行預測,都不用再片面地根據供銷商所發出的訂貨單,而可以通過信息共享來對市場的供求狀況進行了解,從而消除或者降低牛鞭效應。另外,如果實現了供應鏈的信息共享,企業能夠對各個供應商的備貨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從而實現供需的平衡。
(2)以電子商務為平臺,實行JTT的采購方式。電子商務平臺的使用能夠幫助企業進行供應鏈的存貨管理,其可以幫助企業節省大量的出差費、人工費等訂貨成本,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實現企業訂貨成本最小化的目標。另外,應用電子商務能夠幫助企業實現“零庫存,零積壓”的狀態。而JTT采購方式主要是指上游企業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向下游企業提供合適的數量以及要求的產品,這有利于供需關系的協調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4.2 提高供應鏈需求的確定性,平衡供應鏈供求關系
(1)要緊緊圍繞客戶的需求為中心進行存貨管理。由于當前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與個性化,在這種新形勢下存貨管理要緊緊圍繞客戶的需求為中心,盡最大可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企業要對客戶的信息進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并在供應鏈范圍內對信息進行共享,盡量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充分的挖掘,力求從各個方面減少需求的不確定性,從而降低企業的存貨成本。
(2)供應商與零售商之間要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從而實現信息的全面共享,供應商能夠對零售商的庫存量以及銷售量進行全面的掌握,從而以此為依據進行補貨,實現“連續補貨”的狀態。
(3)不斷提高供應鏈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優化存貨管理。對企業存貨量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訂貨提前期,而物流管理水平又對訂貨提前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處于供應鏈環節的各個企業要不斷提升物流管理水平,減少存貨在物流環節的時間,縮短訂貨提前期,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資源的優化整合。另外,實現存貨的優化管理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兩個手段:一是要實施連續的補貨。供應商要積極主動的對各個供應商的存貨狀況進行了解掌握,變被動的接單供貨為主動的配送貨物;二是要加強供貨商與零售商的關系協調,確保存貨的有效供應。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如何利用供應鏈SCM加強存貨管理ERP
本文網址:http://m.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916259.html